第91頁(第1/2頁)

作品:《炮灰真世子科舉逆襲+番外

他們個頭還沒有苧麻高,去了也幫不上多少忙。

苧麻距離慈幼局並不遠,平時採苧麻也是慈幼局的少年,此時倒也輕車熟路。

見到眾人帶著柴刀離去,池雲亭看向一同被留下來的謝蟬衣道:“蟬衣,紡線車在哪裡?”

如果說還有什麼能和飛梭織布機相匹配,非珍妮機莫屬。

珍妮機不是用來織布,而是用來紡線,完成的是織布前的前面工序。

就像飛梭織布機織布的速度太快,麻線跟不上一樣,珍妮機的出現,也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傳統的紡線車紗錠是橫向的,用手搖動,一次只能紡一根線,而珍妮機的紗錠是豎向的,裝多少個紗錠就能紡多少根線,兩者的對比可想而知。

龔秀英正在給大家改良飛梭織布機,見到池雲亭幾個把紡線車搬出來,說也要改良改良,其把紗錠豎起來的思路完全可行。

想到此,龔秀英顧不上飛梭織布機,忙去池雲亭幾個身邊,自告奮勇道:“我來試試吧。”

池雲亭幾個給她讓開位置,龔秀英把紡線車上的紗錠拆下,試著豎起,擺弄了一下,龔秀英道:“方法可行,只是做好需要時間。”

她需要做出與之匹配的豎向紗錠,再契合紡紗車的大小。

好在慈幼局紡紗車數量不少,龔秀英直接拿去一輛改良,等到方寧等人採摘苧麻回來,帶回來的都是去掉葉子的麻桿。

麻桿需要需要劃開剝皮,外面那層青皮就是用來做麻線的東西。

去掉芯的麻桿分量猛地一輕,就這還含著大量水分,等到青麻皮洗乾淨,再用麻刀刮掉大部分雜質,讓麻皮變成麻絲,再經過晾曬,等到水分徹底去除,原先數斤重的麻桿連幾兩的分量都達不到。

初始狀態的麻絲明顯粗糙,還需要像繡娘劈線一樣把麻線劈成更多的小股,然後再把那些小股麻線用手捻和成線。

到這步就可以上紡線車了,一邊手搖轉動輪子,一邊控制麻絲變成麻線。

眾人一邊剝麻,一邊好奇的看著龔秀英擺弄紡線車,看著龔秀英試著把紡錠豎起,這並不容易成功,龔秀英沒有放棄,而是邊做邊思索。

另一邊,池雲亭看著飛梭織布機,用筆把飛梭織布機的模樣給畫下來。

麻線比想象中更快用完,因為龔秀英在研究紡線車前又幫她們改良了一臺飛梭紡織機,是以等到傍晚時分,慈幼局儲存的麻線就消耗殆盡。

而此時麻皮才變成帶水分的麻絲,需要時間晾曬徹底去除水分,變成乾草狀才能繼續下一步。

就在兩位坐在飛梭織布機前的兩個少女很是遺憾的停下織布,不能繼續讓它們運作之際,池雲亭幾個從外面帶來不少的棉花。

不僅是棉花,還有其他紡織原材料,池雲亭都買了一些回來。

看到少女們眼睛一亮,一副想連夜工作的樣子,池雲亭連忙制止大家道:“大家不用著急,買回來的原材料並不足以支撐飛梭織布機的織布速度,等明天再做不遲。”

“也是,天色已晚,是該休息了。”雖如此,大家精神都很亢奮,感覺怎麼也心靜不下來。

尤其是已經體驗過飛梭織布機速度的少女們,腦海中總是忍不住暢享自己以後的織布速度,心裡激動澎湃不已。

龔秀英在床上翻來覆去,最後索性起身,去往放紡線車等東西的房間。

等第二天,池雲亭幾個起來,過去找龔秀英,就見到龔秀英頂著一雙明顯的黑眼圈,與之相對是龔秀英閃閃發亮的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