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2頁)

作品:《炮灰真世子科舉逆襲+番外

經過縣試,到了府試,需要考生們提坐堂號,也就是按成績排位。

而池雲亭上元縣縣案首的成績,自然位於第一列,和其他縣案首併為一排,都在本次府試主考官——知府大人眼皮子底下進行,時不時就會下來看來。

這是上面大人檢查縣案首們是否真才實學的一種方式,也是縣案首們在知府心裡留下印象的好機會。

府試考生們什麼都不讓帶,筆墨紙硯等都由府衙提供,等到時間,隨著筆墨紙硯一同發下來的,還有考生們的早餐。

飯食是米飯和清水,冷風吹來,涼的很快,不僅如此,池雲亭稍微嚐了一下,米飯居然還有夾生的。

吃冷食對腸胃不好,尤其還是這麼關鍵的時期,池雲亭把發下來的考卷快速檢查一下,就趕緊吃飯。

府試一共三場,考的是帖經、雜文、策論,前兩個一天一場,最後一個兩天一場。

帖經就是從各書籍裡隨便抽取一句話讓考生填空,或者出題目讓考生默寫,主要內容以四書五經為主,考察的是考生們的記憶力。

不同於縣試帖經的淺嘗輒止,府試的帖經涉獵多,範圍廣,一眼過去,極易頭暈眼花。

池雲亭快速扒拉完飯,然後讓衙役把碗筷收走,清理空出桌面,這才靜下心來看題。

大部分題池雲亭一眼掃過,就能答出來,池雲亭遂提筆在草稿紙上把答案寫出來。

偶爾池雲亭也會遇到生僻一點的題,心裡不由一嘆,想自己要是沒在縣令大人書房抄一個月的書,並記在心裡,只怕還真答不上來。

古代書籍珍貴,光是湊齊四書五經就得花費不少功夫,更遑論費勁去看別的書籍,沒錢,也沒那個精力。

寒門考生們並不缺毅力,可是知識儲存量上,也的確跟那些世家出身的考生沒法比。

就像池雲亭,要不是他想辦法掙錢,就他這年紀,只怕一套四書五經都還沒湊齊。

就在池雲亭凝心答題,知府大人走過來,慢悠悠的看看這個考生,再看看那個考生。

他每在考生身旁停留,都會讓那個考生筆墨微頓,書寫速度降低,好在剛開始都是在草稿紙上寫,倒也不用擔心壓力過大而出錯。

很快池雲亭就察覺到知府大人來到他身邊,不過也可能是縣試提坐堂號練出來的原因,儘管知府大人比楊縣令年紀更大,身上威嚴更重,池雲亭心裡也沒多緊張,而是一心努力答題,速度不僅沒慢,反而更快。

這讓知府大人有些驚奇,他自然知曉自己的舉動能給考生們帶去多大壓力,卻不想池雲亭這個年級最小的縣案首,面對他的壓力,抵抗力卻是縣案首中最強的,幾乎沒受到什麼影響。

再看池雲亭的答案,知府大人不由暗暗點頭,要是出錯率太高,速度太快並不值得提倡,只有又快又好才行。

看來上元縣的縣案首年紀雖然小,實力確實實打實。

知府終於從池雲亭身旁離開,池雲亭心裡微鬆一口氣,稍微鬆了鬆筆桿。

等到中午,池雲亭已經答了大半答案,衙役們照例送來米飯和清水,還有一會兒休息時間,不過池雲亭沒有去,他有意控制水量,再說就一天,等到晚上就能出貢院。

貢院不可大聲吵鬧和喧譁,所以就算是吃飯,也是靜悄悄的,正好給池雲亭安心檢查的機會。

池雲亭考棚的斜對面,正是餘川。

餘川也是縣案首,位置距離池雲亭並不遠,原本餘川還想著稍微放鬆一下,卻沒想到池雲亭並沒有選擇休息,而是繼續答題,絲毫不放過一點時間。

這讓餘川心裡一緊,也不敢再懈怠。

別看他和池雲亭是互結的關係,可他們同樣是競爭對手,現在競爭對手沒放鬆,他怎麼敢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