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不祥的訊息

作品:《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

朱高熾與紀明短暫交談,迅察覺其非同尋常,於是毫不猶豫地納入麾下。儘管他體內融合了五個人格的力量,但要在宮廷中立足,仍需信賴之人。三人於御書房內針對時事各抒己見,紀明聰穎,深知此處並非久留之地,找個藉口便悄然離去。

朱高熾則繼續陪伴朱元璋批閱奏章。不久,一封刑部的奏摺引起他們的注意。

“臣刑部司徒力稟奏,大將軍藍玉返京途中私募家僕,兼併原北元領土一千二百畝,更以家族名義擅自招募佃農近兩千人!”

奏摺下附有證人和證據,詳盡揭露藍玉的行徑。還有一封地方貴族的信件,顯然藍玉的跋扈激起了他們的不滿。

翻閱泛黃的紙張,朱高熾現,藍玉並非唯一涉案者,許多應天府的權貴家族也被刑部徹底調查。大明戰勝北元,讓皇祖父深感欣慰,同時也揭示了這些貴族的野心。

侵佔土地是重罪,私招家僕等同於擅自養兵,貴族們為蠅頭小利,甚至非法砍伐山林,以木材牟利。這些行為在大明律例中,皆難逃嚴懲。

朱元璋看完奏摺,臉上的笑意已蕩然無存。喜訊之後緊隨壞訊息,讓他這個皇帝無法平靜。放下奏摺,他無奈地嘆了口氣。如今大明國力初現生機,還得倚仗權貴推動展,然而朱元璋最重視民生,任何損害百姓的事在他看來都是背叛國家。

然而自古以來,貪婪似乎是權貴階層的通病,人的慾望如同無底深淵,千百年來,無數的財富與鮮血都無法填滿,那種莫名的渴求總能矇蔽人心。

明朝崇尚武力,忽視文化,朱元璋逐漸認識到這種偏向的隱患。武將一旦握有重權,往往難以駕馭,他們的直率決策,不同於文人的深思熟慮,有時只會一味向前,不顧後果。在爭奪江山的時代,他們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然而在和平年代,他們卻成為動盪的源頭。

然而,面對當前明朝的局勢,再加上藍玉的軍事地位,朱元璋感到困惑,但在這疑惑之下,他的決斷依舊堅決,只是此刻稍顯遲疑。\"酒杯共你飲,恩義不容恕。\"朱高熾腦中浮現出這樣的詩句,那些曾經共同建立明朝的武將,卻在國家崛起之際背叛,這無疑是自尋死路。

朱元璋在皇宮中勤勉工作,每日批閱奏章直至深夜,只為人民的福祉,也為朝廷官員樹立榜樣。然而,如今看來,這些將領已被安逸侵蝕,變成了他們曾鄙視的模樣。或許並非他們改變,而是本性的顯露。

從這個角度看,朱高熾隱約理解,歷史上的皇爺爺為何會採取鐵血手段。但據史書記載,此刻的藍玉尚未犯下滔天大錯,或許仍有挽回餘地。

權力的貪婪是無窮的,唯有讓沉溺慾望之人覺醒,才能從根本上阻止這種局面。朱高熾思索之際,朱元璋的聲音在身後響起:\"熾兒,奏摺上的事你應有所理解,我們該如何應對?\"

朱高熾轉頭,見朱元璋眉頭微皺,倚在龍椅上,顯得有些疲憊。\"此事關乎大明和天下,需謹慎考慮!\"

\"孫兒認為……\"

他早已預料到皇爺爺的詢問,心中已有了全盤計劃。

\"藍玉大將軍等權貴掌握了國家命脈,嚴懲可能動搖國本,但也非無解。孫兒建議採取另一種方式,或許更為妥當。\"

\"目前,權貴們仍期望大明繁榮,皇爺爺親自出面,以‘道理’說服,可減少不少紛爭。\"

朱元璋聽出了孫子的暗示,但他處理此類問題一貫直接,對於欺壓百姓、貪婪無度者,他的選擇只有一個——斬草除根。此刻,他只是略感疑惑,勸說真的有效嗎?

不得不承認,當前的大明正疲於應對與北元的戰火,再也承受不起更多動盪。撇開那些權貴不論,藍玉剛立下戰功,自己便要處置他,此事一旦傳揚出去,民眾會對這位帝王如何看待呢?

朱元璋思量再三,只得贊同孫子的提議:“熾兒,這個策略確實可行,不過具體操作該如何進行呢?”

朱高熾略加思索:“這些權貴之間盤根錯節,牽一而動全身。我們只需悄悄滲透到他們內部,找到合適的目標,借您之威名,予以威懾,讓他們領悟到應有的道理,他們自會收斂。”

“皇爺爺,這些權貴看似結盟,實則各自為政,許多人都是隨風倒的,說不定我們有機會分化瓦解他們呢!”

“說得對,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朱元璋果斷地將重任交給朱高熾。

朱高熾聞言一怔,原本以為只是提些建議,沒想到皇爺爺直接讓他親自動手。權貴如同雙刃劍,運用得當能驅邪避害,稍有不慎,收回時便會沾染毒液,最終慢性中毒。

他深深吸了口氣,開始整理桌上雜亂的奏章。如果由他執掌朝政,這樣的權貴作亂必定會消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