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如何防止叛亂才是重點(第1/2頁)

作品:《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

回顧完朱允炆的一生,朱元璋退出模擬,躺上柔軟的龍榻,思緒萬千。彷彿呼應帝王的心情,夜色也愈深沉。

削除藩鎮,看似簡潔,實則蘊含深奧,朱元璋數載光陰,皆致力於此課題,尋求在不觸及原則的平衡之道。

要想徹底執行削藩,智取方為上策,暗中操作,一旦公開,必然觸無盡的紛爭。

久居皇位,朱元璋深知,朱棣伴其左右,共築大明基業,故此動盪一旦啟動,不論朱允炆勝敗,結局都將慘淡。

然而,疑慮旋即浮現,朱棣雖握有兵權,卻僅能調動區區萬餘兵馬。

弱肉強食之理人盡皆知,面對如此懸殊的實力,朱棣如何逆襲成功?

朱元璋不禁再次啟動人生預覽器,細覽朱允炆後期的人生歷程。

時間線拼接完整,他目光鎖定一個關鍵人物——朱高熾!

戰局膠著之際,朱高熾親自出徵的訊息引起朱元璋關注,也是從那一刻起,朱允炆漸失上風。

“難道高熾的智謀起了作用?”

“不,國之大計,豈能因孩童之舉而變。”

自問自答間,朱元璋內心已否定了這個猜測,但他並未察覺,白天的疑惑已在心中悄然播種。

力量失衡帶來的困惑如洪水般湧來,問題接踵而至,令漫漫長夜愈煎熬。

無奈之下,他只能反覆審視朱允炆的一生,希冀找出化解憂慮的策略。

目睹孫子的削藩手段,朱元璋心痛卻又束手無策,他不能事先安排一切,就算平息藩王之亂,更大的挑戰仍會等待朱允炆。他深呼吸,夜已過半,明月高懸於黑玉般的夜空,月光與夜色交融,灑滿宮殿。

既然朱棣反叛出於被迫,那麼能否設法推遲這場反叛的生呢?

目前邊境未穩,朱棣應無反心,這或許是今晚的第一個寬慰,至少還有機會扭轉乾坤。

朱元璋心緒稍安,當前要任務是如何避免反叛。

正欲深化計劃,倦意襲來,他漸漸沉入夢鄉。

……

次日,朱元璋因昨夜的思緒翻湧,精神欠佳,但身為勤政的君主,早朝不可延誤。

藉著思考朱棣反叛之事提振精神,他緩步入奉天殿。

大臣們的莊重表情驅散了些許疲憊,朱元璋在龍椅上調整坐姿,揮手宣佈早朝開始。

\"陛下,微臣有重要之事稟告!\"

立刻,劉三吾急不可耐地站出來,畢竟昨日殿上的兩位皇孫,眾臣皆有目共睹,此刻提出見解,實屬尋常之舉。

而太子病重之際生此事,朝臣心中自有一杆秤,儲君不僅關乎皇家血脈,更影響朝廷全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