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初露崢嶸(第1/2頁)

作品:《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

朱元璋微微低頭沉思,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湧起陣陣寬慰。

雖然他現在穩坐江山,但他出身貧寒。回想起少年時期被元朝苛政逼入絕境,心中仍有隱隱的痛楚。

朱高熾站在大殿上,等待朱元璋的回應,心懸到了嗓子眼,小心翼翼地拿起衣袖,悄然拭去額頭上不斷滾落的晶瑩汗珠。

明太祖朱元璋天生多疑,難道已經被看穿了嗎?

\"冷靜下來,既然瞄準了皇位,就要有帝王的風範。只是你最近太過引人注目了……\"

諸葛亮的聲音在朱高熾耳邊淡然響起,隱約帶有告誡之意。

\"那怎麼辦?\"

韓信不滿地質問,\"主意是你出的,依我看還不如直接一點。\"

\"篡位弒君會遺臭萬年的。\"

秦始皇明顯持反對意見,\"大不了再熬幾年。\"

\"都別吵了,皇帝還沒下旨,或許還有轉機。\"顯然,諸葛亮是最能沉得住氣的。

此刻,朱元璋凝視著朱高熾稚嫩的臉龐,心中暗自惋惜,這麼優秀的孫子,若是太子朱標的兒子該有多好。

想起模擬人生器上的標籤,朱元璋不禁自問,難道四子家的長子真的比太子朱標的兒子更適合做明朝的君主?

不可以!

朱元璋立刻打消了這個念頭,就算太子朱標即將離世,太子一脈還有朱允炆。他正值壯年,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培養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但如果四子家繼承,他們真能接納前太子的血脈嗎?其他的兒子會心甘情願地俯稱臣嗎?

想到這裡,朱元璋迅調整情緒,用一貫銳利而警惕的目光審視著文武百官。

藍玉、徐達……

這些淮西的將領們,一個個在朱元璋的腦海中浮現。

他們應被寬恕,還是應當剷除?

一旦朱標遭遇不幸,年幼的朱允炆恐怕無力對抗這些勢力,他們的行為早已被錦衣衛的秘密報告陳列在他朱元璋的御案之上。他之所以容忍至今,是因為他考慮著百年後要為太子朱標留下根基。

胡惟庸案、李善長案,已牽連了過七成的開國功臣,他已疲憊不堪,不願再增加更多的殺戮。

然而,當前的局面...

\"傳朱允炆進來。\"

朱高熾心中一震,朱元璋避開他的目光,他知道結果已定。

\"別沮喪,自古以來,帝王之位都是踏過無數屍骨才穩固,也許...\"

\"你明白什麼?\" 秦始皇一向輕視只勇無謀的項羽,立刻斥責道:\"此刻,皇帝必須全力培養太子朱標的孩子,為了王朝的安定和天下的和平,他不能給予其他皇子皇孫任何機會。\"

果然,作為開元的帝王,他直指朱元璋內心的想法。

朱高熾豈會不清楚,若他們是平民,朱元璋自然希望子孫有能力者居之。但偏偏朱家是皇家,除了皇位繼承人,其他皇子皇孫過於出眾只會引王朝動盪。

此刻的朱元璋宛如一頭年老的獅王,在新獅王未成長之前,他必須緊緊掌控獅群,確保無上的皇權平穩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