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軒轅祭天在此山

作品:《裂陽殘血

一道略帶威嚴的女聲由身後傳來,李問道忙回頭一看,一個全身青黑色衣袍的中年女子,正在站他身後。看那女子樣貌中上之姿,也算是非常好看的了,但卻自帶一股威嚴,頭挽木簪,秀高盤,全身青黑,唯手、臉雪白。看樣子剛從樓梯下來。身後跟著的四個少年男女正在樓梯上往下走。當先兩女頭蒙黑紗,只從身型,可以看出年齡很輕,再後兩名男子,一人與李問道年齡相當,此刻正神情漠然地瞟著李問道,另一個大約十七、八歲,只顧低頭無語,似在沉思。四個年輕人也是一身青黑的衣袍,像是那中年女子的徒弟或者隨從。

李問道友好地向那看向自己的年輕男子一笑,見到同齡人,多少有些親切。那青年男子神情本是漠然,只是隨意地看了下李問道,沒想到引來一道友好的笑容,大概自己也沒想到,驀然停頓了一下,才想起來回復李問道一個微笑,只不過樣子有些難看。

“仙姑所言極,小人其實也是對這話有些疑惑,權當是給這位貴客提個醒罷了。仙姑和幾位仙子、仙人這邊請,飯食一會就上來了。”

掌櫃應該是認知那中年女子,態度變得非常謙卑。

那仙姑也不多說話,徑直走到一邊的一個矮桌邊,跪坐了下來,身後四人也跟著坐了下來,然後就各自俯沉默,也不言語。

那仙姑坐下之後,接著看向李問道,“這位小郎君,鄢掌櫃所言也不無道理,你們祭拜之後,還是早些離去的好。”

“多謝仙姑和鄢掌櫃提醒,小可記住了。”

李問道道了聲謝,轉身上樓。未時已過,現在正是哺食時間,6續有客人過來了,李問道也不想多打擾人家。

仙姑?難道這山裡還有修行之人?

那女子四旬上下的年紀,一身打扮正是修行之人,看她飾,雖然高盤秀,卻非已婚婦人裝扮,跟隨在她身後的四個年輕男女應該是她的徒弟。

“算了,人家修行人家的,與我何干?”

李問道回到了自己房間裡,看見瓔珞已經醒了,正賴在床上,自個在照鏡子。

“大哥你回來了!”

看見李問道進屋,瓔珞忙把銅鏡藏被窩裡,看樣子獨自偷偷照鏡子,被李問道撞見,小丫頭還有些不好意思。

“可睡好?”

“睡好了,大哥你去哪了?也不叫醒妾。”

“大哥醒了,就下樓走了走,小丫頭你還在長身體,要多睡會,可別顧及我,大哥可是成年人了。”

說著,手就伸進了被窩裡,瓔珞羞紅著小臉,笑嘻嘻地用自己的小腳丫踢著他不老實的大手,“大哥,妾要起來了,你握著妾的腳,妾還怎麼起床呀?”

“好,那就讓大哥親一口,就不摸了,呵呵。”

“哎呀,不行!”

瓔珞嬌叫一聲,忙要把小腳收回去,可惜最後不但未能成功,另一隻腳也沒能逃過李問道的毒嘴。只是,親過後,大哥似乎並未打算放過她,小丫頭又是一聲軟綿綿地嬌呼,接著急忙用手去捂著身體,她一直有些自卑,明知道還會長大許多,可是現在,估計大哥應該不滿意吧?

“小丫頭,你還小,還會長大的,再說了,大哥就喜歡你這麼大的,真的長大了,大哥未必就喜歡呢。”

美好的生活,李問道可沒少享受過,大有大的好處,小有小的韻味,李問道可沒嫌棄過她小。

“妾才不信,大哥就是安慰妾。”

瓔珞撅著小嘴,但是明顯渴望李問道再安慰安慰她,李問道只好手嘴並用,用動作向瓔珞證明,自己確實很喜歡她的小,不然何以如此貪戀?

嘻鬧了一會,瓔珞終於穿好了衣服,然後就忙著去挽盤頭,剛弄好,等得不耐煩的李問道就一把將小丫頭抱在了懷裡。

“大哥,你多抱妾一會,然後帶妾去買點東西好不好,離家的時候急衝衝的,妾有不少東西都沒帶出來。”

小丫頭緊緊抱著自己終身的依靠不放手,自幼就是孤兒,沒有家人疼愛,雖然深得王后娘娘的喜愛,但瓔珞的孤獨卻無法更改。隨著年齡的增長,如今的她,也算是個小齡少女了,她多麼渴望被姐姐喜歡,大哥疼愛。

“回到家,要乖,聽姐姐的話,不許跟姐姐爭來爭去的,大哥自會疼你的。”

月瞳是上仙子,瓔珞就算以後成妖,她也爭不過大羅金仙。李問道還真的擔心,一旦瓔珞長大了,或者成了妖精,會不會不顧綱常禮數,在後院爭寵。他開始提前為將來的頭疼事擔憂起來。

“啊?妾不會的,妾會聽姐姐的話的。”

瓔珞有些詫異,哪有妾與主母爭寵的?姐姐不僅貌美絕代,而且身上還仙氣飄飄,又是大哥的正妻,她可從沒想過爭寵什麼的。姐姐以後不為難她,就算是她命好了。

申時伊始,正是哺食的時間,街上人少了許多,瓔珞也硬著頭皮出來見人了。在朝歌時,自打被主母接回家,她就一直躲在後院,從沒出過家門。現在她已經是庸國君侯正式的二夫人了,以後總是要見人的,不出來也不行。再說了,她也需要買些生活物質的,尤其是女子需要的小東西,李問道也買不好。瓔珞出身不詳,但是自幼就生活在王宮裡,平日裡的一些世家貴族女孩子有的東西,她多少都有些。到了李府後,姐姐又給她備了很多。可惜這次匆忙出來,好多都沒帶上,只能在鎮上買了。

小鎮上溜達了一圈,乘著買東西的時機打聽了一下,李問道也終於明白,這荒郊野嶺的,為何會突兀地出現一個小鎮,原來幾里外的那竣兀大山名曰王屋,乃軒轅黃帝祭天之所在。相傳皇帝在此祭天,感動九天玄女和西王母,並向其傳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九鼎神丹經》教人成仙之道,而《陰策符》乃道家變化之道、符隸演化之能。習《九鼎神丹經》方能成仙,掌《陰策符》之變化,可呼風喚雨,通天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