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雄關孟津,與董卓初見面(第1/2頁)

作品:《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

四日後,連日行軍的吳狄等人才穿出邙山,來到孟津關外十里處。

入眼的是關牆上高高飄揚著的紅底白字的‘漢’字旗。

比之小上幾分的是董卓的‘東中郎將’將旗。

此時此刻,連日行軍的眾將士才緩了一口氣。

看著剛修繕加固的孟津關牆,吳狄與同行的朱儁等人各有所思。

孟津關是洛陽北邊的重要門戶。

此關北瀕黃河,南依邙嶺,有山河作託,關隘便於堅守,形成了以關制河、以河衛關的局勢。

因其形勢險要,易守難攻,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黃河出陝,奔騰在豫西峽谷,水流湍急,至孟津,河道漸寬,流驟降,便於船渡。

因此,孟津渡口自古以來就是南北往來的交通要衝。

在此設立孟津關,有黃河作為天然屏障,它佔盡地理優勢。

相傳為周武王伐紂時與八百諸侯會盟之地。

“八百諸侯”盟津觀兵,奠定了武王牢固的盟主地位。

盟津會師,敲響了商紂的喪鐘。

經著名的牧野之戰,武王大敗商朝軍隊,紂王走投無路,自焚而死。

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這裡,自武王伐紂,會盟臺上舉義旗後,相繼生了諸多著名事件。

漢高祖劉邦用計,大戰七日絕河佔平陰。雒陽宮,漢高祖論三傑。

光武帝劉秀,在此地拜馮異為將,鎮守孟津。

自去年九月,張角兄弟舉旗造反後,皇帝劉宏為抵禦黃巾軍進犯東漢都城洛陽,命大將軍何進在孟津渡口建設防禦工事,固守洛陽北部門戶。

正是劉宏的這一決定,自黃巾亂起,在短短半年不到時間內,便在此地修築起了堅固的關牆。

劉宏不知道的是,由於他的這一舉措,讓孟津這個地方真正成為南北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

原歷史軌跡中,在未來的時間裡,此地生了諸多著名事件。

曹操大宴溝中設酒宴,犒賞將士。

杜預力排眾議,孟津河上建舟橋。

北魏拓跋宏,金墉城內飾漢服。

大唐天策上將李世民,邙山嶺下鏖戰急。

這些事件,可能因為吳狄這個異數,估計是不會再生了。

根據吳狄獲得的情報,距孟津關西二十多里的小平津,駐軍兩千人。

非常有意思的是,此關的駐軍主將竟然是楊素。

更有意思的是,楊素植入的身份楊堅之兄,楊彪之弟。

黃巾亂起,何進進言以八關拱衛洛陽時,楊素得其兄長,時任衛尉的楊彪,還有時任大司農的張溫舉薦,出任小平津都尉守關校尉一職,領兵一千。

話說這劉宏,自黃巾亂起之後,便性情大變。

盧植被圍鄴城的訊息傳入洛陽的次日,劉宏在朝堂上大雷霆,更是將其飼養的大黃狗牽入崇德殿中。

百官見此情形,個個臉色難看至極。

隨後,經過一番友好磋商。

袁家出錢三萬、糧千石、僕從三千人,劉宏見袁家還算識趣,便任命袁逢為執金吾。

劉宏依樣畫葫蘆,任命楊彪為司徒、楊堅接任衛尉,得僕從三千人、糧一千石,錢三萬。

自此,弘農楊氏與汝南袁氏同為四世三公家族。

收起題外話,且說孟津關內的董卓在得知援軍到了後,派遣範仁恕出關,邀請吳狄等人入關。

關門開啟,一中年文士騎馬從內走出。

【姓名:範仁恕,字光】

年齡:38歲。

身份:孟知祥攜帶出,植入為隴西小吏,名寬,字仁恕,現為董卓麾下主簿。

四維:武力53,智力91,政治94,統御78。

與董卓忠誠度: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