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土豆產出驚人,武仇的成長(第1/2頁)

作品:《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

話說在田豐提醒之下,雲州在三郡及周邊郡縣展開了持續三個月之久的深挖細作戰鬥。

這期間,追查細作的錦衣衛,更是遍佈北方三州以及司隸地區。與此同時,錦衣衛的外圍成員也在急的增加。

敬翔和蔣瓛本著寧可錯殺,也不放過的理念。徹底將雁門、定襄和雲中三郡中的細作,及裡通胡夷的豪族、小家族等,統統剿滅。

此次鋤奸行動,不但成功的消除了雲州三郡潛在的危險,而且還讓刺史府的府庫變得充盈起來。

在這段時間內,洛陽這邊也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經》,被刻成。

漢朝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熟讀儒家經典,成為人們的一種進身之階。這也是為何東漢計程車族、世家權利滔天的根源,因為他們掌握著天下人的進身之階。

而經書轉相傳抄,文字或有脫論,師承不同,亦多歧異。諸博士為爭高下,不僅互相攻訐,甚至有人向宮中主管藏書的官員行賄,塗改蘭臺漆書經字,以使其符合自己的傳本。

為了使經書文字有一個官方認可的定本,以免俗儒穿鑿,疑誤後學。

熹平年間,時任議郎的蔡邕會同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訓、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人,於熹平四年上疏,奏請正定五經文字,並刊石立於洛陽南郊太學門外。

在獲得皇帝的准許後,蔡邕等人便即對今文所傳《詩》、《書》、《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七部經書進行書寫校訂,每本經書都附校記,由蔡邕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書寫。

同時,召工匠依樣刊於碑上。

終於,在光和六年這一年刊刻完畢,成碑共四十六塊。

碑文由東向西,折而南,又折而向東,成匚字形立於太學講堂門外東側。其上有屋頂覆蓋,兩側圍有護欄,使得經文不被日曬雨淋。

自石經立後,每天都有許多人來參觀摹寫。出現了一種車乘日千餘輛,填塞阡陌的景象。《

熹平石經》的刻成,給這即將垮塌的東漢王朝末年,增加了幾絲氣運。

吳狄在看到洛陽錦衣衛傳來的情報之後,對劉宏的感官和認知變得複雜、凝重了起來。

說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昏君吧,這傢伙又能支援蔡邕等人校訂經文,扶持外戚和宦官,對抗士人集團和世家豪強。

說他不昏庸吧,這傢伙不顧天下黎民百姓的困苦,年年加稅,賣官鬻爵,認閹人為阿父、阿母,荒誕至極。命令宮女穿開襠褲,建裸遊宮,荒淫無度。

.........

光和六年五月,善無城外的農田之上,人山人海。

田裡,農夫賣力的揮動鋤頭,在地裡挖掘著。一邊挖,一邊喜滋滋的彎腰撿起碗口大的、土黃色的疙瘩,還時不時的端詳一下,琢磨一會兒。

周圍計程車兵則是三人一組,兩個負責稱重,一個負責記錄,也是忙得不亦樂乎。

在眾人的努力下,一畝地裡的土豆完全被挖掘出來,堆積成好幾個小山包。

吳狄帶著田豐、敬翔、朱升、李泌、李元霸等人在一邊觀看土豆的挖掘,當看到一個個如同碗口大小的土豆時,黃澄澄的,甚是喜人。

田豐那由於過度驚訝而大張的嘴巴,都可放下一個土豆來。

激動如他,直接拿起一個土豆,用衣袖擦去泥巴。

噗嗤咬了一口,頓時感覺嘴巴麻麻的、澀澀的。

田豐拿著那個被他咬了一口的土豆,皺著眉頭看向吳狄,很是懷疑的問道。

“主公,這土豆澀澀麻麻的,確定這能吃嗎?”

“元浩啊,這土豆確定能吃,且吃法多種多樣。簡單的吃法有......複雜的做法有......總之,這土豆不但能夠飽腹,還能緩解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吳狄將自己知道的,還有就是衝系統介紹中,將土豆的作用和好處逐一講述,並吩親衛生火,親自烤起土豆來。

大約半炷香的時間,幾十個土豆就在吳狄的指揮下烤好了。

隨著吳狄一起來的敬翔和田豐等人,還有距離吳狄最近的老農及親衛士卒等人,都人手一個。都學著吳狄的模樣,將外層被烤糊了的皮去掉,吃了起來。

吃了一口烤得金黃、散著熱氣的土豆,田豐及李泌等人,連連誇讚土豆味香、軟糯。更是語出驚人的說,吳狄乃萬世難遇的天命之人,此等利民利國的神物,都能尋得。

幾個老農更是給吳狄下跪,拜謝吳狄賜下神物。

隨著這幾個老農的下拜,頃刻間,整個農田上的男女老少,都齊齊跪拜起來。

感謝吳狄攜帶聖物糧種,前來拯救他們。

敬翔等人也是齊齊下拜,對吳狄一陣吹捧。

經過吳狄的不懈努力,終於將眾人勸了起來。

......

“諸位鄉親,只要......就能過上好日子......已經種下去的玉米和紅薯等作物......今年秋季就必定是個豐收的的季節。除去上繳給官府的外,家家都將有餘糧......”

“謝廣武侯恩賜,廣武侯萬年!”

聽到吳狄的話,剛剛被勸起來的人,又黑壓壓的跪成一片,人人臉上都露出許久未曾有的笑容。

吳狄在安撫住百姓之後,負責統計的田豐將最後的資料交給了吳狄,很是激動的說道。

“五千三百斤!主公,一畝足足出產了五千三百斤啊!這是......”

看著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的田豐,還有震驚的眾人。吳狄擺了擺手,很不合時宜的說道。

“元浩不必如此激動,這土地是第一次......反覆耕種個三五年後,這產量就會......那時,一畝地最多產兩千斤左右,這個問題得想法子......”

眾人聞言,都是很詫異的看著吳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