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眾人的任命,衣錦還鄉(第1/3頁)

作品:《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

在問之後,吳狄廳內眾人又是一陣竊竊私語,討論著三個地方的優劣。

朱升起身道:“主公,屬下以為這三個地方,善無最為合適......州治在善無的話,政令的傳達和軍事行動都會更快......”

寇準出言道:“回主公,屬下以為廣武最為合適。廣武是南下太原,進入冀州、司隸的要道......從廣武出兵支援便可。若是將此地經營好,我等便可以南北兼顧。”

作為吳狄麾下年紀最大的老將,李泉也起身說道:“主公,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雲中和善無太過於靠近北邊......雖說附近的胡人畏懼主公威勢......末將以為廣武更為合適。”

隨後又是一陣爭辯,吳狄示意眾人安靜,才緩緩的說道:“諸位的意思,我都明白了,至於州治,我意善無城,原因有三。

其一,善無城北接陰山之南的趙長城......越過陰山便可以出擊草原上的鮮卑、烏桓及北匈奴等胡人.....疾馳一日一夜,便可以抵達雁門關......過清水河,便可進入五原以及西河......

其二,雲中、定襄及還被南匈奴佔據的五原、朔方,這幾郡都被胡人禍害得......朝廷也顧及不到這些地方,我等可任意施為......

其三,你等所言的人口缺失問題......曲轅犁、土豆都是吸引流民的寶物......其他高產的糧食......安置在北部幾郡......不僅可安置流民......胡人部落......諸胡順我者昌......”

吳狄說完,武將一邊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馬上就帶兵,去朔方郡和五原郡殺他個對穿。

文臣這邊也是興致勃勃,都想著快點將人搞過去,好踐行自己的為政理念,做出一番功績來。

“我等謹遵主公之意。”

一眾人齊聲回道。

......

吳狄指著案牘上的幾方太守印璽,說道:“允升、子振、永增、定方和藍玉,既然朝廷已任命你等為各郡太守,你等就該行太守之職。稍後都來將各自的印璽拿去,放在我這裡,像什麼話......”

蘇烈聞言,躬身行禮推辭,彷彿那印璽乃是洪水猛獸。

“主公,朝廷此舉,意在分化我等,這太守印,我是萬萬不接的。我願跟隨主公,作一馬前卒,為主公上陣殺敵......”

其他幾人也紛紛推辭,堅決不受太守印,表示願跟在吳狄身邊作一小卒或小吏。

不管吳狄怎麼說,幾人就是推諉不受。

這時,一旁的王猛對著幾人說道:“幾位對主公的忠心,主公自是知曉的,我等同僚也是看在眼裡的......這印璽乃是朝廷賜下,代表著名義......有著這印璽,將來我等要做點什麼,才能名正言順......”

李泌見幾人堅持不受,也是勸說道:“諸位,主公對你們的信任,可是讓我好生羨慕啊。既然主公如此信任,何不聽從主公的安排呢......”

聽李泌這麼一說,幾人才回過味來。

“主公,末將(屬下)只是覺得朝廷如此做法,實在是下作了些......”

五人跪拜行禮後,義憤填膺的說道。

“好了,你等的心意......低估了我等的情義......還有啊,這太守印璽,我等可是花了錢的哈,不能讓這錢白花了不是......”

吳狄挨個將五人扶起來,很是高興,半開玩笑的說到。

五人又是一禮,齊聲道:“誓死追隨主公,萬死不辭!”

“行了,別總說死不死的。只有好好地活著,才能為百天下人做更多的事情。”

吳狄安慰了一下幾人,才開始內部人的任命。

“景略、長源,允升,你三人入刺史府,景略為治中、長源為功曹、允升為別駕。

子振、永增,你二人為刺史府簿曹和兵曹,平仲為雁門郡丞,替允升坐鎮雁門。

永增領靜塞軍和本部馬步兵,為五原郡兵。

老將軍為刺史府武猛從事,正炎為雲中功曹。

璞玉為雁門關校尉,領原雁門關守軍三千人,駐守雁門關。

晉卿兄長為定襄都尉,鎮遠為雁門都尉。

沈萬三為雲州簿曹掾,李家、郭家和王家,三家各派人兩人為萬三副手。

孫先生為雲州醫曹從事,掌雲州醫署。通明先生為醫曹掾,同時兼任匠作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