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瑣事(第1/2頁)

作品:《公主的心事(清穿)

安嬪的孩子最終沒有保住。

至於原因……

太醫雲裡霧裡說了一大堆, 飲食、起居、心情等等只要相關的因素都說了一遍,看似什麼都說了, 實際上什麼都沒說。

但一聽就是平常沒照顧好。

四爺又不傻,當初能幹掉一眾皇子登上帝位, 而今天天跟臣子們鬥心眼兒, 把朝中上下都收拾得服帖, 安嬪身上這點貓膩,有什麼看不出來?

可畢竟這孩子是沒了,還是他登基以來的第一個孩子,心裡頭不舒服是肯定的, 對著鈕祜祿氏這個第一責任人自是沒什麼好臉色。

李文燁致仕後在家閒來無事,重拾往日舊愛, 在家裡刻印章玩。四爺收到李文燁新進的一匣他“得意之作”, 看著很是不錯, 便約了李氏來養心殿一同賞玩。誰知賞了一半,就有永壽宮的太監來報,安嬪的孩子沒了。

得,這下什麼心情都沒了。

這一屋子女人就沒個不省心的, 一人一語在那裡安慰安氏,嘰嘰喳喳, 有的甚至表演過力開始嚶嚶哭泣。四爺只覺得頭疼, 安撫過安氏後,又隨著李氏一道兒回了承乾宮。

卻沒想到在承乾宮裡見著了靜儀。

人都有慣性思維,方才安氏的事情還在四爺腦子裡放著, 故而他一見靜儀就緊張了起來:“靜兒入宮可是有事?”

閨女可千萬別再出事了,老父親的脆弱心靈經不住打擊。

靜儀道:“弘曆囑咐了我一些話,要我給熹母妃帶呢。誰知昨兒一見了您,就顧著跟您下棋說話,什麼都忘了,都沒去熹母妃宮裡,今兒特地入宮去將四哥哥的話帶給熹母妃。”

在雍親王府時候,鈕祜祿氏就對靜儀很是不錯,而安嬪這件事情跟鈕祜祿氏本就關係不大。可這個時候,四爺對著鈕祜祿氏也難免遷怒一二。

靜儀是小輩兒,安嬪是她的庶母,安嬪和熹貴妃那些是非她這個公主插不了口,想要幫一下鈕祜祿氏只能曲線救國了。

四爺面上表情緩和了些許:“弘曆叫你給他帶些什麼話呢?”

“四哥哥說他一切安好,叫熹母妃不必擔心。四哥哥還說,永璉這孩子近來是在有些皮,尤其喜歡吃糖,熹母妃總被他鬧不過就給糖吃,四哥哥說不能太縱著這小侄兒了,要多多督促著讀書識字才是,等四哥回來還要考他書呢。”

四爺臉色臉色終於由緩和變為了柔和。

是啊,不管怎麼說,鈕祜祿氏是弘曆的母親,永璉是他最喜歡的孫輩兒小男孩兒,就算是為著弘曆,他也不能給鈕祜祿氏沒臉。

午膳時候,四爺賞了鈕祜祿氏一道糖醋荷藕,一道雞絲銀耳。

等於是安撫。

鈕祜祿氏對著送膳太監謝恩過後坐下來,對著綠繞問道:“可打聽到什麼了?”

綠繞對著熹貴妃低聲道:“皇上是從貴妃娘娘那邊出來回的養心殿,聽說公主今兒入宮了。”

即便是李氏,也不會三言兩語間能叫四爺轉圜,能叫四爺回宮就轉了態度賞下菜來的,就只有公主了。

鈕祜祿氏微微一笑:“我記得咱們宮裡還存有兩匹過年時候賞下來的蜀錦,是小女孩喜歡的顏色樣式,等到起晌後你記得找人給李貴妃送去。”

= =

李榮保府上的八卦倒是不少。

第一個八卦來自納喇府。自打納喇氏離京後,慧心沒了額娘在京裡更待不住了,一直吵著要去江浙陪納喇氏住。本朝本代沒有姑娘嫁了人還住孃家的規矩,好像婆家供不起抑或是在婆家受了多大委屈似的,當然,公主例外。

納喇家不想背這個罵名,但又耐不住慧心鬧騰,氣得納喇太太恨不能把她送到莊子裡這輩子別出來了。

恰逢此時,納喇公子又惹到了暴躁期慧心,兩人爆發了一場前所未有過的激烈爭吵,中途納喇公子還對慧心動了手。

從此以後,慧心和納喇公子兩看生厭,都表示不想再跟對方再多說一句話。納喇公子在外頭另置了宅子,平日裡都住在外頭,和慧心正式開啟了分居時代。

第二個八卦是傅謙的婚事。未來的八少奶奶姓瓜爾佳,父親是個佐領,家中似乎同和貴太妃娘娘是一支。

李榮保許是知道納喇氏想法多且不切實際,等她離京後就快速地給傅謙定下了婚事。

納喇氏自是不滿一個佐領之女給她做兒媳的,意見大得很,可李榮保先斬後奏,她在江浙插不上手。納喇氏最終只好作罷,不管再怎麼不滿意,還是捏著鼻子認下了這門親事。

倒是傅謙挺開心的,靜儀看他神情就知道他對於這姑娘應該還是挺中意的。

此時的富察府中,是一位江姓姨娘照顧李榮保起居,打理府中一些庶務。

新姨娘知道靜儀和納喇氏關係不和,特別想討好於她。

但靜儀是公主,就算是跟納喇氏不和,也不會自降身份接受一個姨娘的投誠,對著新姨娘也只是說過幾句場面話後便不再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