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三條道路與‘金鋤頭’(第1/2頁)

作品:《紅樓如此多驕女主都有誰

寶釵過壽之後,轉眼又是十餘日。

這天上午焦順又去了蒙學視察,事後照例宴請了所有匠師,以及一部分名列前茅的工讀生,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他這次還特地點選了幾個軍訓表現優異的。

前文曾提到過,年前焦順就已經和幾個優秀傷退軍官,定下了蒙學的軍訓課程表,所以工讀生們打從正月裡開學之後,就已經開始正式軍訓了。

等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焦順放下筷子輕咳了一聲,席上立刻人傳人的逐漸安靜了下來。

等到鴉雀無聲之後,焦順這才環視著周遭,揚聲道:“正所謂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你們入學是在去年四月十九,期以一年結業,如今距離結業已不滿百日,也是時候該考量一下結業後的前程了。”

他在席間致辭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但這回的發言無疑引起了空前的關注。

事關前途命運,眾工讀生都不約而同的豎起了耳朵,一雙雙眼睛或熱切、或惶恐、或迷茫的望著焦順。

焦順則是略頓了頓,又不慌不忙的道:“咱們都不是正經讀書人,本官與你們之間也沒有傳道受業解惑之誼,但這勤工助學卻是我一手操辦起來,且平時再忙再累,也不曾間斷過往來巡視,這大半年下來早把爾等視作了弟子門生一般。”

“咱們雖還不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地步,可本官卻是打心裡期望爾等個個都能前程似錦光耀門楣,所以能幫該幫的地方,本官一定會不遺餘力!”

這番話說的眾人都是激動不已,有那衝動‘上進’的,甚至大著膽子喊起了‘恩師’。

畢竟他們此前大多不過是普通人家出身,家裡的資本關係一概等同於無,按正常來說一輩子能混個工頭已是天幸。

如今卻被一位朝廷大員視為門下弟子,並承諾要不遺餘力的幫他們謀前程,怎不叫眾人喜出望外感激涕零?!

不過這時焦順卻又潑起了冷水:“按照常例而言,工坊裡的官吏都有定額,即便是本官也無權增添,所以等你們結業回到工坊之後,多半隻能從有實無名的‘監、令’做起。”

這所謂‘監、令’其實就類似後世的班組長,也就是那種本身並不脫產,但又負責監工、派活兒的小工頭。

對於普通工人而言,能在二十歲之前出任這樣的小工頭,已經足稱得上是人生贏家了。

可想要徹底擺脫桎梏,真正躋身於官吏階層,卻又隱隱隔著一道天塹。

通常而言,想要跨過這道天塹,不但需要熬資歷、積累功績,還需要打通上層關係,才有可能從同儕中脫穎而出。

而這顯然會是一場漫長的競賽,許多人甚至窮極一生都未必能夠達成。

這樣的未來,如果是開門見山的直接說出來,工讀生們或許還會欣然接受,可有了焦順方才的鋪墊,他們卻都忍不住生出了更多更大的期盼。

明明都被位高權重的焦大人視為門生子弟了,如果還是要在那些不入流的小吏手下蠅營狗苟,那這門生子弟豈不是白當了?!

這時就見焦順豎起三根手指,再次揚聲道:“因此本官費盡心思,為爾等另尋了三條出路!其一,技藝上有足夠天分,能在工讀生中脫穎而出的,可以進入工部內坊跟著大匠們繼續學習深造,日後學有所成,上者足以留在工部為官,中者亦能轉入工坊為吏。”

至於差生的下場自然就不用多說了,肯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是繼續做學徒打雜,就是乾脆被趕出內坊。

不過有天分進入內坊的,又豈會認為自己是差生?

因此那幾個最有天分的,此事都是摩拳擦掌兩眼放光,只想著日後憑本事當了官,在親朋好友面前會是何等的風光。

焦順彎下其中一根指頭,又繼續道:“其二,等到了四月初一蒙學就會放假,以便準備接收下一批工讀生——而你們所有人,則會暫時進入工部觀政實習,也就是跟著工部的書辦、官吏們,學習如何處理政務。”

“屆時表現優異的可以留任工部聽用,熬上幾年資歷之後,上者亦可為官、中者則有機會轉入工坊為吏。”

比起前者,焦順在這一條路上所用的措辭,明顯打了些折扣,對此他又做了補充說明:雖然表面看起來,在官員們身邊做幫辦、書辦,更容易得到領導的垂青看重,然後平步青雲。

可問題是這些事情,大多都是底層文人在做,而有資格讓他們平步青雲的官員,也基本都是科舉出身。

匠人出身的工讀生在這些進士官兒眼裡,本就有些不倫不類,即便有焦順這個‘恩師’照應,最後能脫穎而出也只會是其中一小部分。

相反,從內坊大匠裡選任匠官,本就是朝廷既有的方針,加上皇帝明顯的傾向性,以及焦順的推波助瀾,憑此為官的機率自然遠遠大於後者。

當然了,即便只能在工部做書辦,對普通工人而言也算是達成了層級躍遷,並不比在國營工廠裡做小吏差上多少。

就在工讀生們暗暗考量,這兩條路到底那條更適合自己的時候,焦順再次曲起一根手指,舉著僅剩的食指道:“這兩條路,前者需要天分、後者佔了‘人和’,至於第三條路麼,則是勤能補拙。”

“你們結業後返回工坊,按常理而言自然難以頂替原有的官吏,但年前經本官奏請朝廷,各工坊都要組建自己的糾察隊,負責糾正察訪廠內的不正之風,並隔絕外部的干擾。”

“負責籌建糾察隊的,自然是傷殘退伍的有功將士——本官將其命名為軍方代表,這些軍方代表雖精於行伍,對工坊到底不甚了了,何況這支糾察隊也還要接受咱們工部的統轄指揮。”

“故此,接下來的兩個月裡,你們當中軍訓成績最好的,在得到幾位軍訓教官推薦之後,將會成為軍方代表的副官,輔佐他們籌建糾察隊。”

“屆時只要表現得良好,這糾察隊的隊長一職自然非你們莫屬——這個職務的品級眼下還沒定下來,但本官可以保證會是入流入品的,大概不是九品就是從九品!”

這話一出,席上登時譁然。

這九品、從九品看起來不過是微末小吏,但一般國營工坊裡有品級的官員不出五指之數——即便是大廠,也很少超過十指之數。

再加上糾察隊長手握實權,又肩負協調廠方和軍方的功能,基本等同於一步登天直接進入了核心管理層啊!

這說是勤能補拙的法子,可在工讀生們看來,這第三條路分明才是真正正正的通天大道!

因此在焦順說完這三條道路之後,幾乎所有人都把糾察隊長當成了目標,反正到時候競爭不過別人,也還有另外兩條作為退路可以嘗試。

而這也正是焦順的目的。

只有在工讀生裡優中選優,選出足以挑起重擔的人才,這樣才能保證他日後間接掌控糾察隊,而不至於讓糾察隊徹底淪為軍方或者廠方的私有物。

而在給工讀生們指引了道路之後,焦順又給在座的匠師們畫了張大餅,表示他目前正牽頭與禮部磋商,準備在蒙學裡增添一個專管工讀生的副山長,屆時這個職務自然會從匠師們當中遴選。

匠師們有了盼頭,自然也都是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