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年,將歸(第1/2頁)

作品:《戾王嗜妻如命

而後,工部尚書人選,為朝臣廷推產生。

中間或許有些小混亂,不過也很快步上正軌,只是,阮大人又開始慢慢的放權。

靖婉看在眼裡,不做多言,阮瑞中是個絕對的忠臣,也是能臣,於啟元江山而言,他還是功臣,自家夫君因為“私怨”,想要將他壓榨到死,著實是狠了點,這把年紀了,的確該安享晚年了,不過,他的兒子都是不爭氣的,尤其被他繼夫人禍害的那些個,他的孫子倒是還有能用的,不過,顯然在他退下去之後,就讓其孫子爬到三品以上,不現實。

但是,正如駱沛山所言,一個家族真的衰敗了,也是命數到了,單憑別人的恩情是維持不住的。

靖婉現在很忙,沒有那個精力去考慮那些有的沒的。

反正,阮瑞中這件事,怎麼都還得再等一段時間。

從御案上起身,靖婉揉揉後頸,活動活動筋骨,再一次的漸漸進入夏日,要說在樂成帝早年的時候,幾乎每年都會去避暑行宮,她入京這麼幾年,也就第一年跟著去過,那地方,過著的確比京裡舒服,不過,身為皇后,冬日不可能缺碳,夏日不可能缺冰,就算是她有些苦夏,也難受不到哪裡去,再說,有時候忙忘了,哪裡還顧得了其他。

如今,自家夫君在南齊的國土上,似乎越的風生水起,深入南齊的腹地。

就算是針對李鴻淵,南齊調派了更多的軍隊,但是,非但沒起到作用,反而一次次的給啟元“送菜”,倒是讓啟元的氣勢越來越盛,而李鴻淵“戰神”之名也逐漸的流傳出來,以至於南齊的人聽聞他的名頭,別說是意圖殺死他,自己先怯了三分,此長彼消,到如今,啟元已經佔領了南齊四分之一的國土。

不管多大的野心,在這樣的局勢下,南齊的掌權者們,也是扛不住的,萬般無奈之下,向啟元遞交了求和書。

只是,跟鐵了心要吞了南齊的活閻王求和,能有幾分可能性?求和書在他這裡就已經進了火盆,別說是送到啟元朝堂上。

當初南齊要對付李鴻淵,用那樣的手段,說實話,也是不完全的瞭解,如何完全的瞭解,大概就不會使用那種堪稱愚蠢的方法了,而南齊的某些人,或許也並沒有太將他當成一回事,就算是對他的能力極力的誇大,某些人大概也是不信的,而現在,他們就為曾經的想法付出了代價,不管是南齊正統皇帝,還是那些窺視皇位的野心家。

有人後悔招惹了這樣一尊煞神,有人後悔當初怎麼就沒下全力的弄死他,而是做了那無謂的事情。

而雙方的人,都裡用這一點,拼命的攻訐指責對方,國難當頭了,還不忘打壓對方,爭權奪利。

南齊國力強盛,甚至過啟元,然而,內部的問題,在這一刻也全面爆出來。

在求和書遞出去,很長時間半點音信也沒有,而啟元的軍隊依舊在不停的挺進,終於還是著了急,不得不尋找解困的辦法,南齊內部達成了短暫的“萬眾一心”。

思來想去,果然還是隻能求助他國,擾亂啟元邊境,如此,南齊才能有喘息的機會,然後再狠狠的打回去,不僅要奪回失去的領土,還要將啟元狠狠的給剁了。

如此這般,事情倒是又在無形中暗合了李鴻淵前世登基後不久的局面。

然則,現在又有不同之處,那時或許是四面楚歌,現在敢捋虎鬚者少之又少,沒見南齊都被一點一點的蠶食,他們這些國家,其國土最大者,也不過是啟元的數分之一,其餘者,彈丸之地者甚眾,哪敢蚍蜉撼樹?恨不能從元啟帝眼中消失才好,如何還敢主動侵擾,有些國家,甚至已經做好了某些準備——啟元在攻陷南齊之後,如果還想要繼續擴張領土的話,他們會主動的將國土奉上。

別說什麼懦弱無能,瞧瞧章國吧,最初啟元攻打章國的時候,是什麼原因,可是天下盡知的。

主動奉上,避免了一場戰爭,使得百姓免遭戰亂之苦,如此,就算是成了亡國之君,日後九泉之下,也不算全無臉面去見列祖列宗。再說,歸入啟元,也不是沒有好處,像他們這些小國,一般都地小人也不多,地小意味著沒有豐富的產物,人少意味著沒有足夠的勞動力跟兵力,年年還要納貢,尤其是處在最底層的小國,朝貢的不僅僅是大國,還有臨近的比自己強的國家,每年,便是為那朝貢之物,都要傾全國之力,如此都還未必能讓“上國”滿意,言道不盡心,一著不慎,就將禍事臨頭,每每戰戰兢兢,如果成為啟元的一部分,這樣的局面就將結束,反而還會得到啟元人該得到的好處。

曾經的國主,獲封一侯爵,雖手中再無權柄,身在啟元京城,或許還好過曾經的日子。

此番種種,不日,靖婉收到邊境異動的急報,也就只有與前魏接壤處。

而前魏打出的名號也挺有意思,說什麼啟元暗害他們,前魏的嫡公主。

說起來,在最初的時候,就防著前魏有變,邊境有賀振威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坐鎮,麾下悍將亦不在少數。

前魏若是全力南進,獲能啟元造成莫大的威脅,然而,前魏真有這個魄力,也早就動手了。

須知,前魏北邊臨近的,大大小小的國家同樣不在少數,這些異族同樣悍勇,且早年就與前魏結下大仇,只恨前魏強大,平日裡,也多是做些騷擾之事,如果被他們逮到機會,絕對會在前魏身上狠狠的咬下一塊血肉來。

對於這一點,前魏也是知之甚詳,所以,與啟元打仗,兵力也有限。

再說,李鴻淵早早的佈局,現在前魏內亂依舊不休,各方爭權奪利,可不想之前的啟元一樣,有個佔著絕對優勢的活閻王,前魏是各方為政,實力相當,如此這般,自然是誰都不肯退讓半分。

正所謂實力相差懸殊是打不起來的,而相當的時候,造成的結果才會分外的慘重。

早料有此一事,靖婉有條不紊的開始安排各種事宜,而給賀振威他們的糧草等物也早早的就位,隨時可戰。

當南齊接到前魏已經兵的訊息,然而,李鴻淵半點沒有撤兵,甚至連減少兵力的想法都沒有,一時間又驚又怒又懼。

計策不通,求和無用,那就只能繼續打下去,然而,這個時候,任誰都不能再輕鬆起來。有那達官貴族,暗暗的開始考慮自己的後路,而所謂後路,自不可能是逃亡他國,臨近之地,誰能比之得上南齊,他們想要的是富貴榮華,而不是到那荒野之地,果著猶如茹毛飲血的辛苦日子,而李鴻淵一路打下來,“燒殺劫掠”,那些有錢的,尤其是世族豪門,可沒一個有好下場,或許還留著一條命,但是,從雲端落入泥塵,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什麼都沒了,有多少人能活下去?

那麼就只剩下一條路可走了。

不久之後,李鴻淵接到訊息,南齊有人願暗中投誠,為啟元大軍開門引路,只為保住一族榮華富貴。

對於這種賣國求榮之輩,李鴻淵手下只是有人萬分的不齒。

然而,李鴻淵對這種人倒是沒啥感覺,他有心吞了南齊,但是,若是能早些回去,只是再好不過,別看他現在面上不顯,心裡邊卻是另一股戾氣滋生,一日不能歸便一日不消,時間越長,南齊只怕是更受此戾氣所害。說到底,左不過是思妻甚深,說起來,好像也沒什麼不能解釋的。

有人既然送上來給李鴻淵利用,李鴻淵自然也沒有不接納的道理。

許一場榮華富貴而已,他又不是許不起,只是,得了,你也要能保得住才行。

所以,李鴻淵倒是讓人回信允了,但是,這樣的情況到底是不值得信任,萬一是計,隨意相信了,害的可就是自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