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無冕之王32(第1/2頁)

作品:《魔王的降臨[快穿]

二皇子的倒下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其黨羽或投靠新主,或貶職外放,或是被人起底出一堆罪狀, 三兩下就進了昭獄。

此時此刻,痛打落水狗是眾人一致的選擇。於是朝堂迎來了一波小範圍的洗牌。

驟然獲知絕密訊息的大皇子和三皇子,用最快的速度瓜分了二皇子的勢力,危機感極強的他們就算有心也無力找“幫助皇帝養私生子”的魏國公府的麻煩, 只想在最快的時間裡壯大自身,才能獲得安全感。

二皇子殷鑑不遠, 兩人意識到皇帝從來沒有考慮過將皇位傳給他們, 正常登基的未來已不再考慮, 反而不知何時就會被皇帝剷除,讓他的私生子得意上位。如此一來,他們顧不得考慮太過長遠的發展, 所作所為都朝著急功近利的方向狂奔。大肆斂財、收攬朝臣、暗中收買軍中將領, 不擇手段在宮中宿衛中發展人手……

財色名利, 活在這世上的俗人,所好的無非就是這四樣。貪財者就用重金去砸, 好色者直接請出最好的花魁, 好名好權者許以從龍之功的誘惑,這些都不上鉤的,直接拿捏住對方的弱點,私藏的外室、寶貝的獨生子、見不得光的罪證——這一點, 還要感謝上京秘聞的曝光,讓他們順藤摸瓜時一抓弱點一個準。總之,兩位皇子威逼利誘齊上陣,在最短的時間裡, 將自身積累多年的底蘊一併耗空,瘋狂壯大著他們的勢力。

這本是愚蠢的做法,即便將來他們順利當上皇帝,也會有諸多隱患,尤其是他們許出去的那許多利益,遲早成為他們的掣肘。其愚蠢之處不亞於某些瘋狂割讓利益於世家,受其幫助登基后皇權旁落的昏君。

但沒辦法,不這麼做,別說登上皇位,就連安享富足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未來可能的隱患——首先,他們得有未來才對。而現在,沒到手的一切許出去也不心疼。

這樣急功近利的做法確實起到了效果,至少確實讓他們擁有的支持者驟然暴增。

對許多人來說,現今的皇帝在位,他們擁有的權勢利益可能是一,但幫助皇子上位,獲得的或許就是一百了。皇子許下的前景太誘人,即便以前的皇帝忠臣都動搖了——沒辦法,皇子給的太多了啊。

惠明帝對這一切一無所知。

他還以為朝堂依舊在自己的掌控之下,無論皇子還是大臣,都在他那一手玩弄平衡的帝王之術之下任由他擺佈。

而兩位皇子似乎是看到二皇子的遭遇,都變得安分了許多,最近更是日日前往宮中問安,他們身後的黨羽也不再那麼跳了,朝堂上難得平靜,大臣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幹實事,而不是成天打嘴仗、玩黨爭,扯頭花。

這一切看在惠明帝眼中,頗覺滿意。

雖說是他故意放任三位皇子鬥爭,但看著那些朝臣早早站隊,替三位皇子謀劃儲君之位,依舊會讓他本能地感到不爽。

——朕還沒死呢,這些大臣就幫著幾個小兔崽子惦記起朕屁股底下的位置了嗎?

現在皇子和百官都變得安分守己,就讓他舒服多了:他願意給的,他們才能拿!

在這樣安逸的生活中,《上京秘聞》銷售如火如荼,二皇子作為新的靈異故事的主角,出現在說書先生們的口中,成為了街頭巷尾,百姓們茶餘飯後的新談資。

皇帝看著上京秘聞就開懷,飯都不知覺多吃了半碗。反正淪為笑柄的是與他無關的庶人。不得不說作者的水平著實高,故事娓娓道來,幽默又辛辣,讓人無法自拔。雖說只是話本故事,但作者文筆之精妙,立意之高絕,給人以鴻篇鉅製的味道。

這絕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三流話本寫手。

惠明帝本人沒有那麼高的文筆,但欣賞水平還是有的,他忍不住讚歎:“……看來民間亦有奇人啊!那些個文人士子,自詡才高,一向看不上寫話本。他們腹中的墨水,卻不見得比這人多。這樣的人才若參加今科會試,定然也能榜上有名。”

皇帝的話,無疑是欽定。一旦傳出去,無論對方水平如何,科舉是必中的了。

換作任何一個人,被皇帝如此賞識,都不吝於天降餡餅,可惜這個人是楚濟舟。

聽到這感嘆的內侍臉色頓時變得微妙,心中暗暗慶幸皇帝不曾問過對方的身份,否則也太尷尬了,到時候倒黴的是他們。

這念頭剛剛閃過,下一秒,惠明帝就隨口問出了聲:“這作者姓甚名誰,可有功名在身,竟然會被魏國公世子招至麾下寫話本,倒也是個不拘小節的奇人。”

魏國公世子在皇帝面前正當紅,有關他的大事小事,宮裡的內侍們早就打聽得一清二楚,就是為了方便皇帝隨時問起。

但現在,他們巴不得自己沒打聽那麼詳細,否則也不用回答這個要命的問題了。

“回稟陛下,此人名為楚濟舟,是一介白身……”內侍覷著皇帝的臉色,小心翼翼開口,“永亨十年,因捲入科舉舞弊大案,被革除功名,永不錄用。”

氣氛頓時陷入一片死寂的沉默。

皇帝的臉色肉眼可見地難看起來,終於隱約品出這名字有幾分熟悉,熟悉在哪裡卻不記得了,但他的話風已經轉變:“原來是科舉舞弊案的案犯,這樣的人,無德無品,便是才華再高,也只配去寫話本。”

說話的同時,一個早已被他拋之腦後的蒼老人影在皇帝的心中浮現出來。

那是先帝在時最為倚重的曹相,也是他登基之初憑一己之力撐起朝堂的三朝元老,不惜一切將權力握在自己手中推行變法,以至於皇帝想做什麼都受到限制的權臣。

若不是這個人早早病逝,惠明帝只怕至今還在他的陰影之下做個垂拱而治的“明君”,過繼三位叛王之子當皇子這種事也沒那麼容易,朝堂上的黨爭更不至於這樣激烈,都會被這位老人一手鎮壓。

但現實卻是,對方去世不久,被打壓的舊黨便在皇帝的扶持之下崛起,他最得意的三位門生沒過幾年就捲入了轟動朝野的科舉舞弊大案,以舞弊案為切入口,新黨一派被順藤摸瓜窮追猛打,到如今在朝堂上都見不到幾人了,變法之事,就此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