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第167節(第1/2頁)

作品:《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怎麼下來了?身體沒事吧?”白謹亦緊張的問。

顧靈壓根兒不想跟他說話,這男人真是一點眼力都沒有。不過當著下人的面,她自然要給他留面子的。“來看看有什麼吃的,怕你不知道我的口味。”

顧家的菜自然是合顧靈的口味的,顧靈喜歡吃魚和蔬菜,所以家裡每一頓飯中,蔬菜是不會少的,至於魚也是隔兩天就有的,這也是怕她每天吃魚肉會厭倦。

吃好晚飯,顧靈也懶得去走動了,洗了澡又回了床上。白謹亦見狀,馬上跟了上去。他現在可是有家室的人了,不用一個人“獨守空房”了。

顧靈婚後第二天,也沒有閒著,她帶著村長開始豐收公有制田地的東西了,從玉米到稻穀到魚,老百姓不僅要豐收自家的,還要豐收公有制田地,所以吉祥鎮下面的每個村都熱鬧了起來。

白謹亦也帶著錢衛、奇門遁甲參入了大豐收裡。不僅僅是他們,就是村裡的小孩也一起來摘玉米了。就拿桃水村來說,有八十畝的玉米地,小孩子一天也能掙兩個工分,到時候可以用來抵稅,當然是樂意的。

“可真是熱鬧,看上去大家的日子紅紅火火的。”錢奇道。

錢衛:“可不是,這些都是姑娘帶著大家種出來的。”

錢衛話才落,身後被人踢了一覺:“該改稱呼了。”白謹亦道。

錢衛:“……”公子可真小氣,連這都叫計較。

錢奇哈哈大笑:“以後該叫太太了。”

白謹亦讚賞的看了錢奇一眼:“難得你也有腦子的時候。”

錢奇道:“那是自然的,我跟著公子,自然是越來越聰明的。”

錢衛冷哼一聲:“馬屁精。”

桃水村忙了半個月,才把所有的水稻和玉米都豐收曬乾了,吉祥鎮下面的其他村也是如此。半個月後,王縣令和保正來了桃水村。若是往常,這是收稅的日子,但是今年下半年整個吉祥鎮的稅被抵了,王縣令也是第一次負責這樣的事情,儘管知道公有制田地的收穫不錯,他也是緊張的。

鎮上司農司衙門的人這半個月也是忙,每人去不同的村裡監督情況,就連庫房的顧森也被顧靈叫著去忙了,其實顧靈也是為了鍛鍊弟弟。而顧靈本人更是在桃水村和老百姓一起忙碌,半個月小來,手上都被劃了好幾個傷口,都是玉米葉子,水稻葉子給劃的,不過心裡還是高興的。

“白公子。”王縣令一來,先和白謹亦打了招呼,接著就開始問公有制田地豐收的事情了,“顧大人,桃水村這邊豐收的怎麼樣了?”他和顧靈已經很熟悉了,客套話也省了。

顧靈道:“八十畝的玉米還沒磨成玉米粉,不過到時候大約有一萬六千斤。至於二十畝的稻田則是大豐收,則有九千斤的稻穀,更多的是魚,豐收之後每戶分了二十斤,還有一萬五千斤左右。”

王縣令聽了,儘管心裡有底了,可還是大吃一驚:“這要是往年,每個村裡一萬斤的稅都收不上,而今都快五萬斤了。”這可真是……

顧靈笑了笑:“團結的力量吧。”因為上工可以抵稅,大家樂意。而且,而且每戶人家抽一個壯力出來,做上兩個月,就能抵一畝的稅了,誰不願意啊?

再說了,顧靈還給大家發了每戶二十斤的魚,可給他們高興的。

團結就是力量。王縣令不禁感嘆,“對了顧大人,那這些糧食咱們全部運到京城裡?”

顧靈道:“魚乾全部運到北關,大米和麵粉全部運到京城,稻穀賣掉一部分,餘下的稻穀和麵粉全部運到京城。”北關是指北部邊關,是白謹亦所在的地方,在小說的劇情裡,那裡是白謹亦封神的地方,所以她當然要照顧了。

白謹亦聽到顧靈這樣說,勾了勾嘴角,他自然年明白顧靈的心思。在白謹亦看來,顧靈把魚乾安排在北關,就是因為他在北關從軍。果然,他家靈靈就是心疼他。

王縣令聽顧靈賣掉一部分的稻穀,則有些擔心:“顧大人,把稻穀賣掉一分部,朝廷那邊……”

“無妨。”顧靈道,“我當初來這裡發展,成立司農司衙門,大家所領取的俸祿都不是從朝廷出的,而是從皇上的私庫出的。”好在田地不用錢,衙門裡這些人加上僱傭的老百姓,每個月的開銷也就一百兩左右。“所以今年糧食豐收,皇上私庫裡的花費自然要補上。”

王縣令是不知道皇上拿出私庫來支付顧靈的,聽到顧靈這樣說,他看顧靈的眼神就更加不同了。能讓皇上拿出私庫來支援,可真不簡單。

白謹亦道:“今年才開墾了一百畝的田地,在春耕之前,還能開墾出五百畝左右的田地,到時候收穫就更多了。”

王縣令道:“確實,會越來越好的。”鄉下別的沒有,就是田地多。以前田地是朝廷的,老百姓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現在皇上要利用起來,這些當擺設的田地就有了用處了。

吉祥鎮大豐收的事情,自然如期的傳到了暉武帝那邊。

此刻的暉武帝正在看顧靈的信和王縣令的奏摺,當他看到顧靈信中提到的確切收穫時,還是忍不住吃驚,僅僅是一百畝田地的所得,就超過了稅的四倍,這說明了什麼?一則說明了老百姓的田少,田少,田稅就少。二則說明了公有制田地的成功。而且,按照顧靈信上的計算,這前前後後幾個月,他給的十萬兩銀票才花了五百兩,可吉祥鎮這一季的收成如果折算成銀子的話,就有一千兩左右,所以拋開成本,這一季等於掙了五百兩,也就是平時一個鎮稅收的兩倍。

如此一來,老百姓繳納什麼稅?用勞動力來抵不好嗎?既有利於老百姓,也有利於朝廷。更重要的是……他身為一國之君,即將對國家來一場大的改革,而這改革將流芳百世,讓他名垂千古。

“來人,傳旨……”當日,暉武帝就把各大臣叫來了御書房商量公有制田地的事情。

第239章 第一更

“如何?”御書房內, 暉武帝把吉祥鎮的情況說了一遍。

“這……”

大臣們驚呆了,殿試後暉武帝和他們說公有制計劃的時候,他們的確是覺得這計劃好,但是說也沒有想到會收穫的這麼快。而且再看暉武帝的樣子, 大臣們哪裡還不明白他的意思。

這樣的好處還在眼前, 就是大臣們想反對也反對不起來。

“如果福靈鄉君所言是真的,這可是大大的好事情啊, 於朝廷於百姓來說, 可真所謂是雙贏的計劃。”其中一個大臣道。

“不錯。不過還是聖上洪福齊天,才能得福靈鄉君這般聰明的臣子。”又一個大臣道。

“恭喜皇上。”餘下的大臣們都開始符合。

第二天, 暉武帝就在早朝的時候提起了這件事。

當然, 反對的、贊同的都有。

一個月前太子大婚時,朝廷處決了一些人, 現在的候補官員有不少都是新科進士,還有一些重要位置的都是暉武帝的心腹,所以現在暉武帝提出公有制計劃,沒有像殿試那會兒困難了, 因為一個月前的“大屠殺”讓大家印象還很深刻。

不過不管有沒有人反對,暉武帝的態度非常的堅決。

等十月底, 顧靈和白謹亦帶著稻穀和玉米粉進京了。

一大批的糧食從吉祥鎮運到京城, 不僅僅是人手的問題, 還有這大規模的動靜,一路引起了所有老百姓的注意。

對此, 顧靈不厭其煩的解釋了公有制計劃的事情。所以, 朝廷還沒頒佈公有制計劃,但是公有制計劃已經在火了。

畢竟這是對老百姓有利的事情,老百姓怎能不轟動。也因此, 民間對暉武帝更加的崇拜和尊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