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第141節(第1/2頁)

作品:《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徐大人, 你可莫要信口雌黃。”

暉武帝也不自覺的有些激動:“徐愛卿, 此話怎講?”

徐偉良繼續道:“陛下,這件事說來簡單, 您可要聽微臣慢慢道來?”

暉武帝:“朕不想聽你慢慢道來, 朕想聽你長話短說,直奔主題。”

眾位大臣:“……”忍不住偷笑,叫徐偉良這傢伙擺架子。

徐偉良也不在意, 老神自在道:“微臣遵命。簡單來說,就是那老漢有一讀書的孫女,那孫女在《魏武四時公制》上看到了關於稻田養魚的記載,於是回家讓老漢一試。老漢夫妻愛孫女如命,加上孫女聰慧伶俐,於是就試了。結果平日裡一畝上等水田只能收成五百六十斤,而今季卻收穫了六百來斤,高達了四十來斤。光是聽穀子多豐收了四十來斤,就已經是不少的收成了,且還有魚。那一畝稻田裡,老漢養了三百尾的魚,結果收穫了一千五百斤左右的魚。”

“什麼?”暉武帝猛地從龍椅上站起。

而大殿上,鴉雀無聲。

的確,每畝增加四十斤的產量已經叫人歡喜了,可這魚的數量,更是驚人。

“徐偉良,這件事當真?”暉武帝重新坐下,心跳的頻率有些快,只有他自己感覺的道。

徐偉良:“回陛下,此時再真不過,而且那老漢跟您還有間接的關係。”

在場的人中,有些動了老漢養殖方法心思的人,馬上把心思澆滅了。老漢跟皇上還有關係?那是他們能打的心思?

“哦?”暉武帝好奇,“朕和老漢還有關係?那可是稀奇的事情,說來聽聽。”

徐偉良:“那老漢的孫女名叫顧靈,是子息的未婚妻,子息是您的侄子,那顧靈便是您的侄兒媳婦,所以那老漢和您也算得上關係了。”如果是平日,這會被人說來攀關係,但如今顧爺爺有這等成就在,和皇上攀一點關係,別人不會說他亂攀關係,只會說皇家親戚有出息。

暉武帝聽到這裡,心中也大為意外。那顧靈他還有印象,之前畫了兩副驚為天人的畫,卻沒有想到她爺爺竟然還……而且,她爺爺如此行為,卻是因為她提供的稻田養魚。不得不說,尋常姑娘看了《魏武四時公制》,也不會想到稻田養魚的,只能說這姑娘關心家裡,是善良懂事的。

此時,有人出聲:“子息?徐大人,不知道子息是何人?怎麼成了皇上的侄子?”在場的命官之中,不知道白謹亦字的大有存在。

徐偉良道:“子息是字,他名白謹亦。”

“白謹亦不是智勇侯家的二公子嗎?”

“對對對,聽聞白二公子少年奇才,八歲便拿下了小三元。”

“智勇侯,你家的親家立了大功了,你可知道這件事?”

智勇侯……不知道這件事。白謹亦定親的事情他是知道的,顧靈的畫送到京城之後,皇上便拿著畫去和白貴妃一起欣賞了,也提了一嘴顧靈的事情。白貴妃也是此時才知道這件事,且不說她答應過白謹亦,不會干涉他的私事。便是沒有答應過,如今顧靈的畫被皇上和太后讚不絕口,她自然也不會說什麼。

事後,白貴妃就把顧靈和白謹亦定親的事情告訴了白家。

智勇侯對白謹亦這個兒子是愧疚的,所以也不敢幹涉他的事情。原本還擔心這孩子的終身大事,卻不料他自己解決了。再聽白貴妃說,那姑娘已經在皇上和太后面前露臉了,他也就明白。當然,他私下也是去調查過顧靈的,得知是鄉野出身,家中人口簡單,自己好學上進。

智勇侯倒是沒有看不起顧家的意思,因為在他從軍發家前,他們家連顧家都不如。他甚至還想著,顧家門檻低也無妨,這樣他日顧靈進門了,白家這些女眷也不會拘謹了。

所以,他把調查到的顧靈的事情也同白家人說了。

還別說,白家人最不希望白謹亦娶高官家的姑娘了,所以得知是鄉野出身的姑娘,大家還個個都很滿意。

可是,智勇侯哪裡會知道,轉眼間,顧家就為朝廷立了功了。而且這件事還越過他,先告知了徐偉良。

不得不說,這件事越過他,讓徐偉良先得知,他心裡卻是有些不得勁。尤其是聽著這些同僚的笑話,他就更加不得勁了。

“既然是智勇侯家的公子,這件事怎麼會先告訴了徐大人。”

“就是啊,徐大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有些人和白家分屬不同的派系,最高興下智勇侯的面子,這個時候不跳出來,更待何時?

徐偉良不想參與大家的鬥爭,他道:“各位怕是忘記了,本官師從鴻儒大師,子息是鴻儒大師生前最後一個弟子,他對於本官來說,既是子侄,也是師弟。而顧老漢今天的成就對朝廷有利,於公,本官是朝廷命官,於私,本官是子息的師兄,這事怎麼就不能告訴本官了?”他沒有為智勇侯說好話,當年的那樁事情是白夫人心甘情願的,他們這些外人又何必去討這個公道。

但是,在這件事上,白謹亦卻是無辜的,他可見不得有人說他的子侄皆師弟。他徐偉良是中立黨,可不怕他們的針對。

智勇侯也跟著道:“徐大人所言極是,本侯只會帶兵打仗,對這些事情也一竅不通。”

“好了,不管這件事經過誰的手,最後只要到了朕這裡,結果都是一樣的。”暉武帝道,“徐愛卿,這件事既然是你接手的,就有勞你走一趟,把這件事調查清楚了……退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退朝之後,徐偉良也不急著走,所以他在大殿外等著。果然,沒過一會人,一個小太監過來了。“徐大人,皇上有請。”

“嗯。”

御書房

暉武帝今天的心情大好,如今國內太平,所以他最關心的是民生了,而民生之中,還有什麼比提高糧食產量更高興的事情嗎?

徐偉良一進來,不等他行禮,暉武帝就擺擺手道:“你且跟朕說個底,這件事到底如何?”

“回皇上,子息素來是個穩妥的人,他既然把信送到微臣手中了,微臣也上奏了,斷然沒有弄錯的可能。不過,他還委託微臣一件事。”

暉武帝:“你既然相信他,那朕也相信你。他還委託了你什麼事情?”皇上和白謹亦是沒接觸過的。

白謹亦打從出生就跟著鴻儒大師,後來回京守孝,孃親的孝加上外公的孝,他一共守為了六年,所以別說皇上,就是京城裡的其他官家子弟也和他接觸的少。

徐偉良道:“子息說,那顧老漢立了如此大功,皇上必然有賞賜。所以他斗膽向皇上討個顧老漢想要的賞賜。”

“哦?他倒是直接,倘若這是真的,那顧老漢自然功不可沒,他可說了那顧老漢想要什麼賞賜?”暉武帝並不討厭白謹亦這種行為,相反,他喜歡這種有話直說的人。身為一國之君,要揣測百官的想法,要揣測兒子的想法,要揣測後宮妃嬪的想法,實在是累。所以難得有個有話直說的,他覺得很好。

徐偉良道:“顧老漢年輕時家裡貧窮,承蒙他髮妻看上他,幾十年下來不離不棄。所以如果陛下要獎賞他的話,他最是希望能獎賞給他的髮妻,對他來說,把皇上的賞賜給他髮妻,是他此生能拿出的,最珍貴的回報和禮物了。”

暉武帝聽了這番話,很是動容,他忍不住道:“這可真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啊。”丈夫愛重妻子,妻子和丈夫伉儷情深,如此真摯的感情,真是可歌可泣。“朕會依顧老漢所願,但是顧老漢於國有功,也不能不賞。”接著,皇上寫好聖旨,“這聖旨待你到了那桃水村,調查了事情屬實之後再請出來。”

徐偉良:“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