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第75節(第1/2頁)

作品:《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顧蘭搖搖頭,不去亂想這種事情。不過二蘭的事情也要同朱策說一說,畢竟小姨子如果去女子私塾當契工,可能會丟朱策的臉。

顧蘭走了之後,顧靈也不在新房子待著了,聽說奶奶在村口吹牛逼,她決定去看看。因為每次看奶奶吹牛,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不過,還沒等顧靈走出新房子,就聽到了她奶的叫聲:“乖寶……乖寶……”顧奶奶是急衝衝的來的。

顧靈見狀,趕忙避開幾步,免得她奶撞上她,還一邊道:“大紅,當心我奶奶摔倒。”

“姑娘放心,奴婢看著呢。”陳大紅道。

“不會不會。”顧奶奶自己打住了,“乖寶啊,出大事了,出大事了啊。”

顧靈覺得目前對她來說,還沒有事情是大事。不過看她奶奶這般樣子,她不由好奇的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啊?”

“朱策考第一名了……第一名啊……”顧奶奶道,“怎麼就讓他考了第一名呢?”

“呸呸呸……”顧靈趕忙道,“他是我們桃水村的人,也是您的孫女婿,雖然我們二房和大房只當親戚走動,但怎麼說也是親戚,朱策考第一名也是好事情呢。”以後還有五個第一,所以老太太您就別在乎了。

顧奶奶點點頭,又有些不得勁:“可讓那丫頭高興一把了。”

顧靈笑笑:“您啊,放心吧,再是第一,也比不上您的小白呢,你大概忘記了,您的小白在八歲的時候,就已經是第一了,朱公子現在走的,是您的小白曾經走過的路。”

顧奶奶一聽,有些疑惑:“小白也是第一?我只知道小白是秀才,可第一我不知道他也是第一啊。”主要是白謹亦身上侯門公子、貴妃侄子的身份太耀眼了,讓顧奶奶早就忘記白謹亦八歲就考上了秀才這件事。現在聽到孫女說小白也是第一,她不由的問了。這事兒她竟然不知道,那還了得?八歲第一的秀才,可比乖寶還要打眼,她竟然現在才知道。

顧靈道:“我之前同您說過,要考上秀才,分別需要透過縣試、府試、院試,才有朝廷給的秀才文書。不管是什麼試,只要是第一名,都被稱為案首,而縣試、府試、院試三場都是第一名的,就被稱為小三元。白師兄就是縣試、府試和院試的第一名。不過九歲那年他外祖和母親先後去世,他就守孝沒有繼續參加科舉。他打從出生就過繼到了錢家,所以外祖等於是他的爺爺,他先為他母親在京城守孝了三年,三年後又離開白家,回到錢家,為他外祖守孝了三年,所以一直守孝到十五歲,他才結束孝期。不過這六年下來,他的銳氣早已沉了下來,便是年少成名,對他來說也已經是過去了,故而科舉是否再上去,對他來說也不重要了。

再者,如果走科舉,他勢必會回到京城,還會面對白家,所以他不想走科舉,去了邊疆,因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白謹亦從軍,真正想要脫離的不是白家,而是貴妃。他去了邊疆,貴妃的手是伸不到邊疆的。如果他走科舉,到頭來還是在京城這一帶,依舊在貴妃的眼皮子底下。除非姑侄倆鬥起來,不然……

所以對白謹亦來說,離開京城,才是他的自由。不過,關於貴妃的事情,顧靈就沒有說了。老太太知道白謹亦和白家的恩怨就夠了,如果知道還牽連貴妃的恩怨,會把她嚇到的。目前來說,就讓她以為自己是擦邊的皇親國戚吧。

顧奶奶聽了這些,只聽明白了四件事。第一件事,她的小白是小三元,縣試、府試、院試的第一。第二件事,小白如果繼續下去,肯定是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也就是象國史上的第二個六元及第。第三件事,原來小白的外祖,錢夫子的夫子不是普通的夫子,而是象國史上的第一個六元及第,俗稱整個象國最聰明的人,而她一直以為錢夫子和她父親只是夫子。第四件事,也是最可恨的一件事,該是的白家竟然毀了她的狀元孫女婿。

“啊喲,這可恨的白家,這該死的陳世美,還我的狀元孫女婿啊……我的狀元孫女婿啊……”老太太喊的那叫一個傷心。她的孫女婿沒了,她的狀元孫女婿啊……

顧靈看著,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勸說老太太,因為她也沒有本事再考個狀元給她啊。最後只能道:“那……讓小白他努力努力,給您掙個將軍回來?”

老太太白了顧靈一眼:“那得多危險啊?掙個將軍回來還不知道要多少的功勞呢,每一個功勞都是冒著生命危險的,可考狀元不同啊,雖然讀書也辛苦,可到底沒有生命危險。啊呀,你得給小白寫信,讓他別太辛苦了,咱們家裡有錢了,他又是那樣的身份,也不缺錢的,讓他上了戰場可不要拼命,能躲就躲起來。”

顧靈趕忙道:“好好好,我都聽您的,我下午就給他寫信,讓錢衛給他送去。”難得老太太不關注狀元孫女婿的事情了,她得趕忙順著。

顧奶奶又嫌棄的看了孫女一眼:“那可不行,難得給小白去信,得給他帶些東西。我聽說軍營裡吃的不好,小白又那麼瘦,現在肯定更瘦了。我得趕緊讓你娘去殺雞,做幾隻臘雞帶去,還有那幾只鵝蛋也都給帶去。”老太太說風就是雨的,趕忙又跑走了。

顧靈看著,真想問問老太太,誰才是她的寶貝了。

在此時此刻的老太太心中,損失了狀元身份的小白比任何人都重要。

朱策考中縣試第一名的賀喜在朱母來到小別墅的時候就來了,縣衙的人在村口遇見了顧奶奶那群人,所以向顧奶奶她們打聽朱家的地址,也說了朱策的事情,故而顧奶奶就知道了。

朱策考中第一名的事情在桃水村並沒有引起像小說裡那樣的轟動,因為有顧靈這個透過縣試的人在前,反正都是透過了,第一名和顧靈也沒啥區別,大家是這樣想的。

還有一個原因,顧靈是本地人,是桃水村知根知底的人,而朱策畢竟是外來人員。小說裡,村長和村民也想賣朱策一個好,所以待朱策非常的客氣。可是現在有顧靈了,他們當然更像賣顧靈一個好了。

不過,到底是值得賀喜的事情,村長還是開了祠堂,把朱秀才的牌位也放進了祠堂裡。而顧靈和朱策還進了祠堂拜祖宗。更重要的是,往年村裡就是開了祠堂,婦女也是不得入內祭拜的,因為祠堂是男權的象徵,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女人只有犯了錯才會去跪祠堂。

顧靈則是桃水村第一個進祠堂祭拜的女子。

第97章 第一更

桃水村的熱鬧隨著朱策和顧靈雙雙透過縣試而落幕了。不過, 就算熱鬧過了,村長的興頭也沒有過,他向朱家和顧家提出,村裡要為朱策和顧靈舉辦流水席, 不過被朱家和顧家同時拒絕了。

一, 兩人只是透過縣試就舉辦流水席太過高調和誇張。

二,用村裡的錢舉辦流水席等於讓朱策和顧靈都欠了村裡一個人情, 兩人自然也都不樂意。

三, 顧靈也不願意和別的男人一起舉辦流水席。

所以,流水席的事情就暫且放下了。

不過今天的顧家又特別的熱鬧, 因為顧家在搬家。顧家雖然搬去了新房子, 但是老房子也有用場,顧家的豬、雞和鵝都還養在老房子裡。顧奶奶打算在老房子空出來之後, 都改成豬圈和雞窩,家裡有好些個下人,加上她和屈氏都閒著,不愁沒有人養雞餵豬。

顧奶奶的這決定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了, 因為有人想買顧家的老房子,所以顧奶奶就把這件事說開了。這倒是叫大家想起了一件事, 顧靈進私塾的錢是哪來的?是顧老太養豬養雞存下的。而現在, 顧老太要把老房子也改成豬圈雞窩, 說明這個真的是個不錯的營生,於是, 有不少人家很心動。

其實養豬養雞確實不錯, 就是有些人懶惰不肯養或者養的少。像顧家大房分家之後,雞也養了十來只,這會兒雞都在下蛋了, 一天最少也有七八個,不但自己可以補身體,還能賣錢,就是辛苦了養雞的姑娘。畢竟十來只雞要照料下來也不容易。但是,一隻雞蛋兩文錢,一天存五個雞蛋就有十文錢了,一個月就有三百文了,一年也有兩三兩銀子了。這樣一算,可就是大錢了。

一年存四兩銀子,是女子私塾一年的束脩,所以顧大伯母也決定了,等她生了孩子出了月子,還要多養幾隻雞,至少這肚子裡的孩子一年的束脩每年都要靠雞蛋賣出來。

顧大伯母的決定沒人管,顧奶奶如果知道,也會送上三個字,出息了。

顧家搬家的東西也不多,新房子當然什麼都是煥然一新的,小到碗筷、大到桌椅,指望顧奶奶念舊?想什麼呢。大頭的傢俱都添置了,其他小頭的東西能值多少錢?顧奶奶可是有三千兩銀子的人。

新家現在可熱鬧了。

顧爺爺和顧奶奶有自己的院子,屈氏和顧老二也有自己的院子,不過基於顧森和顧木還沒成親,且年紀也不大,所以他們現在是跟著屈氏和顧老二住的。下人也住在下人院子了,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房間,不會像在老房子一樣,杜嬤嬤、陳大紅和陳小紅三個人擠在一起。不過每天晚上陳大紅依舊到顧靈的小別墅值班,也就是睡在小別墅。

東西全部搬好之後,顧奶奶帶著家裡的所有人準備拜菩薩、供菩薩。

房子的正門口擺著一張四四方方的桌子,桌子上放滿了吃的,葷菜、素菜都有。菩薩是從上午供到下午的,等到做晚飯的時候,供桌上的菜就被收了起來,然後炒一炒、熱一熱自己做著繼續吃。

顧靈在新房子的書房裡,看著寬敞的書房,看著這裡的設計、這裡的書櫃、辦公桌還有沙發椅,顧靈的心情已經好到了極點。她是真的懷念現代的一切,而目前,除了沒有電器,這裡和現代的一切已經沒有區別了。

顧靈又走出書房,來到陽臺,看著院子裡的風景,看著在小湖泊邊的大雁。顧靈叫了聲:“妹妹……哥哥……”

大雁聽到顧靈的叫聲了,其中一隻飛了過來。

不過它飛過來的時候,翅膀揮舞時的頻率太快了,引得顧靈的頭髮都被吹亂了。顧靈忍不住道:“妹妹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