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第43節(第1/2頁)

作品:《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顧靈道:“不用不用,哪裡好麻煩白師兄,我自己能去。”

“不麻煩。”錢夫子道,“他閒著沒事,也每天在家裡待著,左右不過看一些已經看過的書籍和練練武,讓他跑,人不動則廢。”

顧靈自然是不好麻煩人家的:“白師兄看書習武也要時間,我每日裡也要勞逸結合,所以不用麻煩白師兄的。”

錢夫子倒是沒覺得什麼,白謹亦如同她親兒般,每天在家裡也無事,所以她差遣起來完全不客氣。而且關於書籍方面的,也確實是白謹亦比較瞭解些,故而錢夫子才有此念頭。不過見學生不想麻煩人,她自然也不強求。“那……”

“無妨。”白謹亦道,“師妹不用覺得麻煩,左右這鎮上沒什麼好東西,我也想去縣城看看,就順便幫師妹把這兩本書買了。”難得姨母要他做件事,他自然不會拒絕姨母的。他從一出生就被送到外祖家,從小是姨母如孃親般照顧他長大的,對他來說,姨母如同親孃。

他從小早慧,即便沒養在親生父親和母親身邊,也不吵不鬧。如果不是九歲那年孃親去世,他大概這輩子……都不會回白家。大概是想起了那些不愉快的記憶,白謹亦的額頭微皺。隨即道:“姨母、師妹,我這便去縣城,失陪。”

白謹亦從這出去之後,便去了馬廄。

“公子。”錢奇跟上。他從小伺候公子,看得出公子心情不好,很是擔憂。

“無事。”到了馬廄,白謹亦拍拍來寶的背。來寶是白謹亦的馬,通體淺黑色,非常的英俊。來寶的父母都是名駒,品種為盜驪。盜驪來自關外,體格非常的健壯,脾氣很大,難以馴服②。但來寶和白謹亦一起長大,故而和白謹亦很是親切。

來寶是白謹亦幼年時,外祖父送於他的生辰禮物。

那一年,鴻儒大師在選良馬,要送於外孫過生辰,這件事不知怎麼的走漏了風聲,故而有不少人為此而來,只為得鴻儒大師一句指點,或者在鴻儒大師這邊留個印象,多少名馬擺在白謹亦的面前,可所謂十大名馬都齊全了,可他卻偏偏選了來寶。

大概是,來寶是當時最小的馬了,和他一樣,從小被送離了父母身邊。故而,白謹亦為他取名來寶,得來不易的、或者是上天賜予的寶貝。一人一馬在一起,有十來年了。

白謹亦翻身上了馬:“來寶,走……”

來寶極通人性,一聽到主人的話,前蹄一抬,飛一般的衝了出去。

“公子……”錢奇也緊跟著上馬追了上去。奈何他的馬再不錯,也比不上十大名馬啊。

少年肆意,白謹亦在八歲之前,確實過的痛快。那會兒,他不叫白謹亦,叫錢謹亦。謹為謹慎之意,亦為雙的意思,所以他外祖為他取這個名字,是希望他加倍的謹慎。

但是,作為他外祖的繼承人,又是他外祖最小的弟子,白謹亦上有眾多師兄們寵著,下有錢家的僕人們疼著,他那個時候,性格頗為調皮。

八歲那年,他外祖父為了磨磨他的性子,讓他下場,本來是想打壓打壓他的銳氣,卻不料年少成名,八歲的秀才,轟動了整個文壇。連皇上那裡,也掛了名。

縱然得知他是鴻儒大師的外孫加小弟子,可這神童之名,卻是實打實的。

第二年,他想一鼓作氣去中舉的時候,遠在京城的白家來人了,他親孃去了。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律例都如此,喪期不得科舉、不得開葷。

於是,鴻儒大師陪著他回了京城白家。怎料途中又生了事故,鴻儒大師也去了。那一年,他失去了生而不養、為了愛情犧牲他的母親,也失去了從小把他撫養長大,教他人生道理的外祖。

白謹亦是個性格果敢之人,即便當時的他只有九歲。於是,他放棄了回京參加生母的喪事,他選擇護送外祖的屍體回錢家祖籍。等外祖的百日過了之後,他又回了京城白家。

白家卻以他生母去世,沒趕來送喪是為不孝為由,希望他留在京城在生母牌位前守孝。同年,白家又把他的姓改了過來,他從錢謹亦變成了白謹亦。白家說,此舉是對他的重視。他當年九歲,深知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

白謹亦也是從那時開始,收起了滿身的脾氣,因為他知道,那個能護著他的人,不在了。

再後來……

“公子……”錢奇終於追上了自家公子,追的他氣喘吁吁的,“公子這是要去哪兒?也該知會小的一聲。”

白謹亦輕笑了一聲:“怎的,這吉祥鎮洪旗縣,還有我不能去的地方?”

“哪能。”錢奇心道,您可是貴妃娘娘最為寵愛的侄子,就連皇宮您都能去得,更何況是這吉祥鎮洪旗縣。不過這話他可不敢說,“是小的擔心您嘛。”錢奇討好道。

“德性。”白謹亦笑罵了一句,又加快了速度。

白謹亦是在吉祥鎮住過幾年的,當年姨母把他從白家接出來之後,他們便來了吉祥鎮,但是洪旗縣他卻極少來。不管是錢家祖籍還是京城,都豈是區區洪旗縣能比的?故而洪旗縣也沒有吸引白謹亦的地方。

白謹亦先去了縣城最出名的點心坊,買了姨母愛吃的口味的點心,接著又去了書齋。

縣城的書齋非鎮上可比。鎮上的書齋也就這麼一兩家,孫家書齋算是出名的,因為孫家公子在彭舉人的私塾進學的關係,加之孫掌櫃為人厚道,待客熱情,故而很多學子都喜歡去孫家書齋。但是,就算這樣,孫家書齋也就一套《象國律》,不過是價值二十兩銀子的《象國律》卻只有這樣一套,可見鎮上的人對求學的熱情並不高。

不過彭傢俬塾的學子卻不少,因為有九成以上的學子都是外來求學的,這些學子都是來自洪旗縣的其他地方,和吉祥鎮比較相鄰的鎮上。

“歡迎公子,請問公子想要買什麼書?”書齋小二一見有個衣著不凡的少年公子進來了,趕忙上前接待。

白謹亦往屋子裡打量了一眼:“可有《氾勝之書》和《齊民要術》。”

“……”書齋小二隻是認識幾個字,也知道尋常人都要的書,無非是三百千,或者畫本子之類的,但是如果再深奧的書,他便不知道了。“對不起公子,小的不知道這兩本書,您看……不如您自個兒找找?”別說這兩本書了,他就是記都沒記住。

白謹亦點了點頭,快速的看了一遍。

書齋小二跟在他的身後,眼見他一本本的看過去,似乎並沒有他想要的書,便開口道:“公子,如果是比較偏門的書,那得去二樓找找,咱們這一樓擺放的都是比較常見的書。”

白謹亦也把這一樓看了個遍,便道:“去二樓。”

如果說常見的書在一樓,那二樓確實算得上偏門。二樓的歸類相當的清楚,是根據朝代來的。想找哪個朝代的書,便去哪個朝代的書架上找。

《氾勝之書》是西漢時期的書,《齊民要術》是北魏時期的書,結果白謹亦找到了《齊民要術》卻沒有找到《氾勝之書》,而且,這《齊民要術》都已經積灰了。

其實,小地方找不到這農業方面的書很是正常。

富貴人家的田地有佃農打理,他們自然不需要看這方面的書。而佃農自然捨不得銀子買這個書,佃農打理田地的時候,種的莊稼糧食都是常見的稻穀、豆子、玉米之類的,而這些常見的莊稼他們本來就會打理,都是地裡的老手,哪裡需要看書?

所以,《氾勝之書》和《齊民要術》這等書籍才會無人問津。別說在小小的縣城,便是京城這等繁榮的地方,會看這些書籍的,基本都是司農,而司農又怎會沒有這些書?哪裡需要去書齋買。

白謹亦取了《齊民要術》,付了銀子,出了書齋的時候,對錢奇道,“寫信給錢門,讓他把我書肆裡的《氾勝之書》帶來。”

錢奇一愣,雖然不解:“是。”

私塾

顧靈正在錢夫子的書房裡做試卷,突然聽見門口傳來了敲門聲,咚咚咚……接著便聽到白謹亦的聲音:“可有人在?”說起來,白謹亦自打上次給了顧靈藥之後,再也沒有來過這裡。畢竟男女七歲不同席,唯恐傳出閒話,故而他便不來了。後來聽他姨母提起顧靈要考女官的事情,他心想,不會是那日他說的話讓她動了心思吧?

但也因此知道,顧靈每日會在這裡做卷子,自然為了避嫌,就更加不會來了。今日來,不是為了送書嗎?順便把給姨母的點心送來。可也知道里面有人,便是門開著,他也禮貌的敲門提醒。

顧靈一聽是白謹亦的聲音,便放下筆,走到門口:“是白師兄啊,夫子在學堂,你來的可真快。”還沒一個時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