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第17節(第1/2頁)

作品:《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才十七歲的朱策雖然沉穩,但是還沒有高中為官後的氣勢,故而顧蘭是有勇氣面對他的,如果顧蘭面對的十年後的朱策,別說落水算計他的婚事,就是這樣跟他說話都不敢了。

朱策聽了顧蘭的話,確確實實是意外極了。他原本只當顧蘭是個農家女子,她願意學習女紅他倒是不意外,可意外的是她願意唸書識字,這叫朱策有了一些好感。

人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有辦法選擇自己怎樣活著。如果顧蘭只打算做個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朱策也不會說什麼。可顧蘭有一顆上進的心,朱策自然更加喜歡,畢竟這是自己要共度一生的人,他希望夫妻之間不僅僅是相敬如賓,夫妻之間的話也不僅僅是孩子和婆婆。少年人,多少有一顆紅袖添香的心,儘管眼前的姑娘她的出身決定了他們之間不可能紅袖添香,但是他依然希望,他們可以美好的過一生。

朱策的語氣也新增了幾分顯而易見的熱情,他道:“我家裡有些啟蒙的書,回頭拿給你,妹妹識得幾個字,我先讓妹妹教你《百家姓》,等你認識了《百家姓》上的字,我再教你別的。”

顧蘭一聽,趕忙道:“會不會打擾你?”

朱策自信滿滿道:“就教幾個字的時間,打擾不了我什麼。何況我還能溫故而知新,你不用擔心。”

顧蘭聽了,也放心了。她微笑的看著朱策,眼中有了不一樣的光芒。這光芒和剛剛重生後的死氣和怨氣不同,她彷彿看到了新的希望。

顧蘭又低下頭,心裡則在想,這輩子,顧靈能去私塾唸書又怎樣?她也能唸書識字了。而她一定要比顧靈學的好。

轉眼間,到了九月中旬。這幾天顧奶奶不在鎮上,家裡的黃豆紅豆豐收了,白菜蘿蔔要種了,所以顧奶奶帶著顧森和顧木回鄉下了。地裡忙的時候,小孩子也能幫著一起幹活。故而鎮上只有顧靈和杜嬤嬤。

這天早上,顧靈剛進學堂沒多久,李瓊娘就來了:“顧師妹。”

“李師姐,你找我啊,是十月份的樣式有出什麼問題嗎?”上旬,顧靈已經把排序第十的生肖雞的樣式畫出來給李瓊娘了,所以她這會兒來找自己,顧靈以為是樣式的問題。

李瓊娘道:“不是,樣式沒有問題,已經臨摹好了,繡娘都開始做了。是關於合作的事情,你和我娘月前談過,等猴子掛件開始賣了之後再談樣式的價錢,現在我娘對樣式的價錢有了瞭解,想著明天我們休沐,所以請你明天過府一敘。”

顧靈一聽,這幾天家裡在收黃豆和紅豆,然後還要種白菜和蘿蔔,看著事情不多,但是緊著十月份的兩畝玉米要豐收、三畝水稻也要豐收,水稻豐收了之後要種小麥養田,家裡人忙的很,身體也累。如果這個時候李家能把樣式的錢結算給她,那實在是好,她可以買一些肉給家裡人補補身體。

想到這個,顧靈高興道:“謝謝師姐,我知道了,明天我一定來拜訪。”

接著,兩人有約定了時間。

基於明天可以拿錢了,顧靈這一整天的時間都是在快樂中度過的,甚至還聽著小夥伴們說八卦呢。

翌日早上,顧靈起床的很早,吃了早飯,又在家裡歇息了一會兒,就帶著杜嬤嬤去拜訪了。

顧靈來過李府三次,第一次是李瓊娘帶著她和樓心明一起來的,第二次是她來交樣式,第三次是猴子掛件做好了,李太太邀請她來掌掌眼,這是第四次了。

雖然對李府來說,她還是生客,但一個月內來過四次,又是李瓊娘同一個私塾的師妹,所以李家下人是把她當貴客的。當然,除了李太太、李瓊娘、樓心明和顧靈自己,根本沒有人知道顧靈和李家的具體合作,這是顧靈要求的,李家自然樂意答應。

而顧家這邊,也只有顧奶奶和杜嬤嬤知道。便是顧老二、顧爺爺和屈氏,也是不清不楚的。

顧靈被帶到了書房裡,李太太已在書房裡等著她了,一見她來了,便起身熱情道:“顧家侄女來了。”

第27章 二合一

“見過太太。”顧靈給李太太行了個禮。杜嬤嬤則在書房外候著, 沒有進去。

李太太道:“侄女是嬌娘的同窗師妹,如果不嫌棄,叫我一聲姨母便好。”

顧靈面上順著李太太的話道:“謝姨母。”內心則有些明白了。從李太太最開始叫她顧家姑娘,後來聽了她的合作方案之後叫她顧侄女了, 是因為看到了方案的商機。而這會兒, 讓自己叫她姨母,那必然是這個月的猴子掛件生意不錯。

顧靈自然也不會拒絕, 在鎮上能得李家照顧, 對沒有根基的她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情。

如顧靈所想, 這個月才過半, 猴子掛件的生意的確不錯,李太太在八月底拿到樣式的時候, 沒敢多做,怕不好賣,就讓繡娘做了一百套猴子掛件,一套六個, 定價一兩銀子一套。

猴子掛件很小,即便用了上等的料子和昂貴的棉花, 但是因為小, 所以成本很低, 她叫畫師臨摹一套六張畫,也才給一百文。對畫師來說, 這還真是畫師臨摹過的最便宜的畫了, 當然也是最簡單的。但是,Q版畫本來筆畫就少,而且臨摹的畫真的是一點難度都沒有, 就像現代的影印機一樣。

李太太除了讓畫師臨摹之外,還讓畫師畫過這等型別的畫,但是畫師花了一天,也畫不出這種效果的,按照畫師意思來說,有些畫雖然簡單,但是有其風骨,越是簡單的畫,這風骨越難以形容。

這話如果叫顧靈知道,她肯定會說,這不是風骨,是想象。因為古人沒有見識過Q版畫,所以想象不出這種畫該怎麼下手,也不敢想象其他動物的Q版是什麼樣子。或者說,是因為他們的想象限制了畫的精髓。

除掉畫師臨摹一套的一百文,繡娘做這樣一套六個,也就一天的時間,李太太給繡孃的價格也是一百文一套。此外就是布料和棉花了,慚愧,五十文都不到。

所以一套六個猴子掛件的成本是兩百五十文。而李太太的定價是一兩銀子一套。李家在縣城也有鋪子,故而李太太直接把這一百套猴子掛件拿到了縣城去賣,畢竟鎮上有錢人少,一兩銀子能讓有些家庭過上好幾個月的。

結果這才半個月,一百套猴子掛件已經賣光了,且後面還有人想買,只不過沒貨了。也就是說,李太太掙了七十五兩銀子。不得不說,這讓李太太都被震驚到了。

李家是靠出租鋪子掙錢的,雖然自家也有幾家鋪子在經營,但是這七十五兩銀子直接佔了他們往月收益的一半。往月裡,李家的鋪子租金和經營鋪子的利潤加起來,也就一百五十兩銀子到兩百兩銀子之間。

每個月有一兩百兩銀子的收入,在鎮上可所謂就是土財主了。便是去了縣城,不和大商人比,也是相當可觀的利潤了。

為此,顧靈在李太太的心中,可所謂地位大變。

李太太在顧靈來之前,就已經琢磨了這話該怎麼說,現在顧靈來了,她也就直接說了:“顧侄女,今天請你過來,是關於合作的事情,你每個月為我們提供一套六張畫,為期四年,這是我們之前的約定。但是關於畫樣的價錢,要等掛件賣了再說。我也不瞞你,我上個月一共做了一百套的猴子掛件,現在已經賣光了,每套猴子掛件的價錢是一兩銀子,至於成本,是根據布料來的。目前我用的布料是上等布料,所有的成本加起來大概兩百五十文。”

關於這個,李太太也不想隱瞞,因為成本一算便知,而猴子掛件的價錢在縣城是公開的。

“所以,我打算給你三成的利潤,不管以後每個月李家的收益多少,或者以後你再出其他的樣子,我同樣給你三成的利潤,你看怎麼樣?你別看現在只有七十五兩銀子,如果下個月做兩百套掛件,那就有一百五十兩銀子了,你三成的話,也有四十五兩銀子了。做的越多,利潤就越多。”意思是,除了猴子掛件,你也可以畫別的掛件。

顧靈一聽,如果按照利潤來分,每個月三成的利潤,李太太的確是對她很客氣的。但是同樣,顧靈也知道一件事,以他們家的條件,銀子多了,未必是好事。而且,她更加知道一件事,如果掛件剛上市的時候是供不應求,而他們利用這點多做掛件出來,那麼掛件也就不稀罕了。

說的難聽一點,誰喜歡人人都有的東西?

想好這些,顧靈便道:“姨母,我不要三成的利潤,我只賣五兩銀子一張樣式,一套六張,也就是三十兩。”

李太太一聽,有些意外,這銀子多了還有人會拒絕?

顧靈接著又道:“姨母,關於您方才說的做的越多利潤越多這件事,我有個想法,因為我剛從鄉下出來,所以很多想法可能不切實際,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姨母費時聽一聽。”

“哦?顧侄女請說。”李太太好奇。

顧靈:“因為這個月您只做了一百套的猴子掛件,侄女認為下個月的雞掛件,您也繼續做一百套比較合適。量多固然掙的錢多,但是口碑卻不如量少好,而且量多了,也缺少稀罕勁兒了。”

“這個……”可掙的銀子卻大大的不同了。

顧靈又道:“如果您想量多的話,那麼也別在縣城裡賣,得拿去府城或者其他的地方做生意,在這縣城裡,依然每個月保持一百件才好。 ”

李太太身為當家女主人,即便不是商人,自然也是有魄力、有商業頭腦的。她自然聽出了顧靈話中的意思,就像縣城裡、府城裡的有些成衣鋪子,糕點鋪子,對於金貴的東西,向來都是量少的。只是剛開始,她有些不捨得這些銀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