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第6節(第1/2頁)

作品:《穿成科舉文女主的堂妹

老顧家當初分家的時候,顧爺爺和顧奶奶也是窮過來的,靠著精打細算,一文錢當兩文錢花,才有了現在三畝上等田、五畝旱地的身家。要知道上等田十兩銀子一畝,旱地也要二兩銀子一畝。能存下這些身價,再有三十多兩銀子的存款,在這村子裡,顧家還算小富的了。

分家的時候,顧家大房分走了一畝旱地、一畝上等田。當然,也不是分走,而是隻給了他們使用權,等他們過世後,這旱地和上等田都要還回來。

……

這會兒是八月底,七月的玉米剛收成,十月的玉米還要兩個月。七月的水稻也剛收割,下第二季的水稻要到十月份。不過,水稻早就賣掉了,只留下四百斤的穀子。而七月豐收的玉米有兩畝,畝產四百四十斤,扣掉棒子還有七百來斤。好在玉米曬乾後斤兩變化不大,還有六百斤左右。

顧家幾乎是沒有陳年的糧食的,去年的糧食吃到今年的玉米水稻豐收時,就差不多了,所以分家前,顧家還有六百來斤的幹玉米,四百來斤的幹稻穀。此外還有一樣主要糧食就是菽,也就是豆子。菽是所有豆類的總稱,包括紅豆、黃豆、綠豆等,所以在古代,這些豆子也都是重要的糧食之一。

顧家剩下的三畝旱地中,一畝種了黃豆,等到九月初中可以豐收了。還有一畝種了紅豆,也差不多是這個季節豐收的。剩下的一畝種的是蔬菜。當然,黃豆和紅豆都是四月份左右種植。等到九月份豐收之後,這剩下的兩畝地就種蘿蔔白菜等蔬菜。等到了明年三四月份再種黃豆紅豆。

顧家今年剛分家,上等地和旱地雖然已經分好了,但是糧食還沒分開,從明年開始,才各家管各家的地。

顧奶奶捨得把一畝上等地分給大房,也是有原因的,大房夫妻是地裡一把手,這上等地分給他們肯定會打理的很好,等稻穀豐收後交了田稅,還有四百多斤的稻穀,到時候他們養老收穀子,這不是既輕鬆又有穀子拿嗎?

顧奶奶對這個安排還是很滿意的。

豆子還沒豐收,顧家如今也就六百來斤的玉米粒、四百斤的穀子,被大房分走了兩百斤的玉米粒、一百斤的穀子、還有一些陳年的豆子。不過吃到下一季糧食的豐收還是夠的。

顧靈聽顧奶奶要去磨玉米粉,她也打算跟著去。雖然有原主的記憶,但是記憶如同看電視版,對於這個原主從小長大的地方,她還是要去熟悉熟悉的。

顧奶奶推出一輛小推車,上面放著兩百斤的玉米粒,還有兩個小籮筐,籮筐裡套著兩個布袋,用來裝磨好的玉米粉。

村子裡的石磨是通用的,顧奶奶帶著屈氏和顧靈過去的時候,那邊還有人在用。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日子豐收的糧食,所以這段時間每天都有人在用石磨。

“顧家嫂子,你們來了。”顧奶奶平日裡在家裡橫,說一不二,但是也有幾個能聊的人。同她打招呼的姓崔,崔氏在家裡也是說一不二的主,跟顧奶奶是差不多的性格。但不同的是,崔氏最看重的是她孫子,他們家的孫女就跟顧家大房的三個丫頭一樣。

顧奶奶道:“可不是,家裡沒糧食了,來磨點玉米。”

崔氏走到顧奶奶身邊,輕聲問:“你們家好端端的怎麼分家了?這大房兩口子還年輕,你分什麼家啊?”依著她的意思,還能再讓大房當幾年的黃牛,等老了沒用了再趕出去。

顧靈很喜歡聽八卦,她聽著她們說話,就覺得有趣。

顧奶奶大義凜然道:“都是自家兒子,還拿捏什麼啊?”瞧她說的正直,可實際上,如果不是怕孫女的福氣被分走,她才不分家。倒不是要拿捏大房,而是她就沒有分家的打算,在她看來,一家人住在一起很好,可以立立她婆婆的威嚴。

崔氏不由的多看了顧奶奶幾眼,覺得才一天沒見,這個老姐妹怎麼變了一個人似的。

知道真相的顧靈抿著嘴,偷偷的笑。這個崔氏她是知道的,小說裡也有她的筆墨。崔氏和顧奶奶好,對於顧奶奶疼愛原主是怎麼都想不明白的,不過她也沒有在顧奶奶面前說原主的不是。第一世裡,顧奶奶因為原主過的好,她也是享了不少福氣的。崔氏就連帶著也得到了好處。

第二世裡,崔氏和顧奶奶依然是老姐妹,顧家被顧蘭整的落魄了,崔氏還罵顧蘭沒良心,所以她也為此吃了不少苦。

很快,輪到顧家了。雖然前面有人排隊,但是大家磨的糧食卻不多。這個年代的人買糧食都是幾斤幾斤的買,磨糧食又怎麼捨得拿出來太多?像顧奶奶這樣一次性拿出兩百斤玉米粒來磨的,極少見。

顧奶奶也不是來擺場面的,她磨了玉米粉一半要留在鄉下吃,一般要帶回鎮上給孫女吃啊。

古代用石磨磨的粉是非常糙的,就比如這玉米粉磨好後,裡面還夾著乾巴巴的玉米屑,而且這玉米粉做出來的窩窩頭、餅子那都是刺喉嚨的。顧奶奶不捨得孫女吃的那麼糙,所以磨好了玉米粉之後,回了家又讓屈氏拿出用竹子變的平籮把玉米粉過濾一遍。

用竹子編的平籮縫隙很細,玉米屑不會從縫隙裡鑽下去,這樣一起來,看上去細了不少的玉米粉給孫女帶去鎮上吃,也不會丟臉。

兩百斤的玉米粒,磨粉之後只有一百八十來斤,再過濾一遍,細玉米大概也就八十來斤了。看著很多,但是這個年代一斤是兩百五十六克,也就是現代的半斤,所以折現代的話,都要減半,其實並不多。

顧奶奶讓屈氏過濾玉米粉,她又拿出一百斤穀子去打米了。

打米的人少,因為大家不捨得吃大米,所以顧奶奶很快就打完回來了。一百斤的穀子,打了九十斤的米,餘下的糠用來養豬。這九十斤大米自然也要過濾的,因為打米機打出來的米也混合著稻殼的。

屈氏對於這些事情從來不問的,反正家裡婆婆當家一慣是這樣的。

快到要做碗飯的時候,顧蘭來了:“奶奶……”這會兒的她,藏起了滿身的刺,兇狠的眼神,乖乖的叫了一聲顧奶奶。

第11章 分糖葫蘆

聽到叫聲,顧靈好奇的看向顧蘭,小說裡是這樣描寫顧蘭的,這個年輕的小姑娘身上有種同這個年齡不符合的氣質,吸引著朱策……然後還吸引著京城裡那些名門望族家的一些人。

可這會兒,顧靈真的是看不出來到底是什麼氣質啊?好吧,可能她眼瞎,女主的氣質是給除了女配和炮灰之外的人看的。原主在這個小說裡,只是一個炮灰,等女主到了外面,還有女配呢。

但是吧,女主顧蘭上輩子到死都是在鄉下,去過最遠的地方是鎮上,她的見識和閱歷比一般的鄉下婦女都不如,所以,顧靈覺得小說裡寫的的確是誇張了。

不過,此刻顧蘭來幹什麼?因為小說裡沒有這樣的分家情節,所以顧靈也不知道。可有些內容她還是記得的。顧蘭重生之後,利用先知靠近朱策,然後下水毀了清白和朱策訂婚,之後她在顧家的名聲卻是開始好了。樹立的人設也是外面的人都會誇的。

等到她成親後,她就動手壞了原主的名聲。

顧蘭上輩子的確慘,想要報仇也能理解。但是,她毀了原主的名聲難道就沒有想過她還有兩個妹妹在顧家嗎?當然,那會兒她朱策開始有出息了,即便原主的名聲毀了,大房另外兩個女兒也是能嫁的出去的。

“奶奶去打米了。”顧靈坐在院子裡過濾玉米粉的屈氏旁邊。

顧蘭走進院子,視線停在顧靈的身上。重生之後,她不僅一次的正視過這個堂妹,說起來,重生前活了三十幾年,都沒有最近正視堂妹的次數多。

上輩子,她自卑、懦弱,所以沒有膽子靠近這個家裡最受寵的堂妹。她印象裡最深的,她是風光出嫁那天。再後來,她只聽顧家越來越好,卻從來沒有見過她。即便是正月裡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拜年,顧家也不希望堂妹回孃家的日子和自己在同一天。

而她,也沒有面子和堂妹在同一天回。

顧蘭永遠不會忘記上輩子,她被那個大了她十幾歲的男人捱打、□□,她永遠不會忘記她懷了五個月的孩子,被他打的生生沒了。而這一切,都是這個堂妹害的。

如果堂妹沒有和鍾家定親,就不需要那麼多的嫁妝充當臉面,她就不會被奶奶為了不菲聘金嫁給那個鰥夫。不僅僅是她,後來還有她二妹、三妹……顧蘭想著自己的結局,想著兩個妹妹的結局,這股恨意她再也控制不住,她嗜血的雙眼如同看著不共戴天的仇人般,她恨不得用手掐住她的脖子,狠狠的把她掐死。

顧靈清楚的看見了她眼中那壓抑不住的仇恨,她認識到顧蘭對顧家的恨,不是分家就能解決的。她不會去招惹大房和顧蘭,但是也絕對不允許顧蘭來干擾她的生活。

顧靈沉了沉心,假裝沒有看清她的眼神,她天真的問:“蘭姐姐,你這樣看著我做什麼?好可怕啊。”

顧蘭趕忙回過神,她深深的喘了一口氣,不想讓上輩子的情緒影響此時此刻的自己,她笑著道:“我看靈兒你越來越好看了。”

顧靈嬌俏的笑了:“蘭姐姐你別取笑我了,今天去鎮上看大夫的時候,大家都盯著我的頭瞧呢,還以為我是去鎮上的大白鵝呢。”

顧蘭聽了,假裝露出自責的神情:“靈兒真是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如果不是……總之是我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