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

作品:《官途無疆

兩個小時的採訪,張思潯感到收穫滿滿,江寒講的全都是乾貨,內容太過驚爆,一旦在鳳凰臺播出,將會颳起一陣風暴。

張明遠、嶽小暉等人正準備離開,江寒道:“張站長,這期採訪,我希望儘快播出。”

張明遠從鼻孔裡擠出一個哼字,頭也不回,鑽進車走了。

這期採訪,張明遠很清楚,就算他們剪輯得再科學,也不會透過臺裡的稽核,絕對播不出來。

雖然播不出來,但是國土部巡查組的領導能看到!

只要巡查組領導看到,江寒吃不了兜著走!這一次,河洛省的領導、綠城市的領導會不會再次受處分不知道,但他知道,江寒這貨死定了!

這貨是硬要往槍口上撞的!那就不客氣了,儘快把今天的情況彙報上去,把錄影讓巡查組的領導好好看看。

張思潯並沒有走,而是跟著江寒,就如同在川西時一樣,對江寒進行跟蹤採訪,她想從江寒身上挖出更多的料。

“江書記,什麼時候回川一趟?我知道,那裡有很多人還在唸叨你的名字。”張思潯問道。

“當然會回去的,但不是最近幾年。看看眼下這一攤子,讓人頭疼啊。”江寒指了指四周的工地。

張思潯笑道:“這對你來講,解決起來沒什麼難度吧。不得不說,把你要回來,你們的徐書記很有智慧。”

“思潯,到了鳳凰衛視果然不一樣,你們的資訊渠道來源廣得很!”

江寒不得不佩服起來,好多訊息在內陸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還不知道呢,港媒就知道了。

因為東方之珠的特殊地位,各大機構在港都有或明或暗的辦事機構,港媒特別是鳳凰衛視有一幫訊息靈通人士。

江寒上書之後沒有受到批評,反而是從正處破格提拔為副廳級,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鳳凰衛視內部還就此事作過討論,認為江寒就是大陸新近冒出的一顆新星,從他所幹的事情到他從政的軌跡來看,省部級幹部就是他從政的下限,至於上限,以鳳凰臺資深觀察家的話說,就是很有想象空間。

而鳳凰衛視所有的記者和主持人當中,就只有張思潯與江寒有過接觸。

正在此時,江寒主動聯絡了張思潯。張思潯向上一彙報,立馬就得到同意。

其實,她之所以成行,順帶著有一項任務,那就是關注河洛省新原市長原縣委書記章澤林。

鳳凰臺最牛的地方是什麼,是各種觀察!比如說政務新觀察、經濟新觀察、軍事新觀察等等。如果對某個政治人物或重大事件作出準確預測,並且有早前的跟蹤報道作為證據,那麼鳳凰衛視就可能與BBC等傳媒巨頭相提並論。

~~~~~~

江寒同時接受鳳凰衛視與央臺的採訪,並且對於兩家的提問態度大不一樣。

據現場人員特別是黨政辦主任安惠民的介紹,鳳凰衛視對於江寒非常友好,對綠城東區的現狀表示同情,與江寒一起對駐河洛的記者進行了“討伐”。江寒說,綠城東區之所以被整改,張明遠這幾個人就是最大的推手。

當然,江寒在採訪中為綠城東區被罰而叫屈,為河洛省受到的教育不公而大聲疾呼,這讓大家感到十分過癮。

所有人都希望鳳凰衛視把採訪內容都播出來!讓全國人民都看看,讓上級部門和領導們都看一看!

於是有很多人找到安惠民,能不能把採訪內容提前透露,根據採訪內容,他們要寫文章進行呼籲。

~~~~~~

鳳凰衛視和央臺對於綠城東區的採訪還沒有任何動靜,河洛省的輿論開始沸沸揚揚。

輿論從土地問題、糧食問題波及到了教育問題。

在這撥輿論中,在全國比較有影響的當屬河洛省文聯副主席何遠光,何遠光在部落格上連寫了幾篇文章,被大家大量轉載。

何遠光作為一個以雜文見長的作家,還具有十分敏銳的新聞視角,因此從網路上脫穎而出,擁有一大批粉絲,他的“河粉”比很多當紅明星還要多。

何遠光最早是三河縣的文聯主席,他之所以從一個小縣城的不知名作者變成全國知名的雜文作家和時政評論者,與江寒的支援和引導有著直接的關係。

當時,為了揭露和諷刺管少卿在三河縣強行讓農民養馬,江寒和何遠光商量,讓他寫一篇文章。

何遠光寫了一篇《荒唐皇帝朱厚照“禁豬令”始末》,江寒把他的文章在鵝Q上彈窗一個月!

由此,何遠光聲名鵲起。

會寫文章的不懂如何抓眼球,懂得如何抓眼球的又沒有文字功底,而何遠光則是兩者的結合,再加上Q的助力,不紅就怪了。

何遠光先是在部落格裡丟擲一篇文章,文章並不出奇,指出了當前存在的教育不公問題,把鄧公關於教育方面的論述引用了一些,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等等。

他的文章引起了眾多人士的討伐,這些人士也經常關注何遠光的文章,只要文章一出就必須有反對的聲音。

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些人也要靠著何遠光的文章來博取眼球、獲得關注、提升名氣。

何遠光在江寒的指導下又發表一篇長文對這些反駁的文章進行了反駁。

他談到,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是戶口制度的存在,戶口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使用者口限制人口流動,這是封建社會的帝王為了統治的需要,把人們限制在某一個區域。

如今我們是社會主義新中國,只要具有中國國籍的人都可以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不能再有盲流之類的歧視。

但是我們從58年開始實施了戶籍管理制度,農民就被限制在了農村,城鄉之間、城鎮之間戶口遷移被嚴格限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活躍,僵化的戶籍管理制度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已經失去了人口管理的意義,更多是異化成了一種資源分配的象徵。

教育則是戶籍資源當中相當核心的一項,京城戶口越來越貴導致了一個關聯廣泛的利益鏈和產業鏈。資源的日益集中致命戶品改革的壁壘越來越堅實,這就意味著改革的難度越來越大。

如果不改革戶籍制度,依賴於戶籍制度的教育制度改革也就無從談起。如果人為地將教育資源與戶口制度強行剝離,既得利益者將強烈反對,而且這種反對力量之強大是可以想象的。

經過多年發展,各個制度之間相互聯結、相互融合的程度非常深,任何一項制度改革都將牽一髮而動全身。無論是戶口,教育,還是科研,稅收等等,真正的只針對某一項制度進行改革,基本是不可能的,或者說最後的結果是失敗的。

既然戶口制度改革一時無法進行,那麼就必須採取另外的方式來實現教育公平。

喜歡官途無疆()官途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