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知識分子對掐

作品:《官途無疆

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構築工程領導小組成立之後,就面向全國高等院校招募專家,引起了極大轟動。

只要能加入進去,哪怕成為一個普通成員,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能成為其中一員,本身就是一種證明。在本單位晉職晉級等方面,當然會得到優先考慮或特別關照。這也是對組織部的一種積極回應。

這項工作是由中組部牽頭,中宣部參與的,部門是頂級的,成員也是頂配。

當然,馬院教授原長紅也知道,也有一些人的理論功底並不特別紮實,只是關係打點的到位,也進來了。

一個小組嘛,水平參差不齊極為正常,如果全是名家、專家,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一個觀點爭論半天還沒個定論,這項工程何時能夠完成?

所以,得有幾個有思想的,有幾個進行宏觀把握的,有幾個能寫的,有幾個來打雜的。

比如說,這個新來的江寒,這算是最後一位成員了,能進來,肯定有一定關係,但關係也不會特別硬,要不然早就安排進來了。

但是這小子進來之後,卻沒有認清定位。不老老實實地聽大家討論,而是自顧自翻起了檔案,搞得大家眼暈!

所以,剛才原長紅才刺撓了他一下,也算是一種提醒。

“紅巖精神,我回去查了一下,這是1985年10月14日提出來的。原南方局領導成員鄧*超同志重返紅巖村,題寫了‘紅巖精神,永放光芒’。”

理論研究組成員、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五編研部的處長陳逢春及時岔開了話題,回到了“紅巖精神”的討論上,防止大家繼續奚落江寒這個新人。

“紅巖精神的典型代表不應該受小說、電影和歌曲的影響太多,否則,大家一說紅巖精神就只想到小說《紅巖》,只想到江姐、小蘿蔔頭。而且作為真實的歷史,如果真要選他們,也只能出現江竹筠、宋振中,我們要尊重歷史的真實。”

紅巖精神的典型代表,原長紅昨天提出選擇兩個:江姐和小蘿蔔頭,此時被陳逢春給否定了,原長紅心裡很不舒服。

陳逢春雖說是中央機關的人員,雖然是個正處級,但他在文獻研究室,就算是司局級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他們這種人雖然有官職在身,但不管到哪裡都沒人待見,因為啥事也辦不成。

“陳處長,我們不能否認小說《紅巖》在弘揚紅巖精神中的巨大作用。《紅巖》雖然是小說,但其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後來小說被改編成了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江姐、小蘿蔔頭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用他們作典型代表,有利於紅巖精神的傳播和弘揚。”

“袁老師,藝術與歷史是有區別的。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構築,是一項嚴肅、嚴謹的工程,每一段話、每一個字都是細摳,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原長紅的臉頓時拉長了,別人一般把他叫原教授、原組長,但陳逢春卻叫他老師,我是一般的老師嗎?教幼兒園的與教大學生、帶研究生的能一樣嗎?而且這陳逢春是河洛人,在老師的後面加了一個兒化音,直接有一種與修腳踏車、蹬三輪這種販夫走卒為伍的感覺。

“陳處長,我知道你是學歷史的,大家都知道你是學歷史的,學歷史的博士。我是學馬哲的,毫不客氣地講,還沒有哪個專業比得上我們馬哲!放眼全世界,我們馬哲專業也是世界最強,沒有之一!你們學歷史的,敢這麼說嗎?”

陳逢春一下子無話可說了,從全球範圍來看,各國高校都有歷史專業,而開設馬哲專業的國家沒有幾個!

從國內來講,開設歷史專業的也遠沒有馬哲專業多。

要論馬哲專業的排名,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與我們相提並論。

“陳處長,依我的經驗來看,歷史專業一定會縮減,因為這幾年好幾個院校的歷史專業被亮了紅牌。而馬哲專業不管就業不就業,只會越來越吃香!你相信不相信,早晚有一天,馬哲專業會遍佈各個高校!除了職業技術學院,其他所有的高校,不管是綜合性大學,還是專業性大學,不管是文科類院校,還是理工類院校,全部都得設立馬院!”

“原因很簡單,馬克思主義是黨的根本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是我們的立國之基、立黨之本。我們的技術可以不先進,我們的科學可以不發達,我們的文化可以不繁榮,但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的理論基礎不能不紮實!”

“我們黨是領導一切的,因此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一切的!因此,我敢斷言,我們馬哲專業的紅旗必定插遍所有高校!馬哲專業的話語權,沒有誰能夠挑戰!”

原長紅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你陳逢春想挑戰我的話語權?一邊涼快去!

江寒對原長紅還真有點佩服了!沒想到原長紅對未來的判斷如此準確!

江寒知道,十幾年後,全國的馬院共有1440所!堪稱世界奇觀,一度讓全球側目!

一些學習生化環村專業的,就算是博士碩士,也有很多去送外賣的,外賣員、快遞員大軍一度成為知識密集型群體,在這種畢業即失業的情況之下,馬哲的學生供不應求!

因為那時出臺了一項政策,高校的思政人員與師生的比例最少達到1:100,比如說綠城大學有7萬名師生,得有700人黨務工作者。

綠城大學有55個院系,每個學院都得有13名思政人,標配書記3人,輔導員4人。

在綠城大學,其他所有的專業招聘專任教師,最少要求是博士。但是馬哲專業除外,碩士就可以。

“我們是不是把馬哲的地位和作用抬得過高了?其實,馬哲就是哲學的一種而已,西方也有研究馬哲的,但沒有那麼誇張,它只是哲學發展史上的一個人物、一個流派而已。哲學和其他科學比如說物理學,數學,是解釋這個世界的,那麼必然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坐在陳逢春對面的一個副教授發言了:“我本科是歷史,後來轉了馬哲。去了兩次德國,來到馬克思的故鄉考察。德國人一向以嚴謹、實用而著稱,出了很多影響全球的哲學家、思想家。從那裡考察了一個月,我得出一個結論:德國人不喜歡馬克思,只喜歡馬克。”

知識分子開始對掐了!江寒也不打字了,準備好好地欣賞一下這幫理論工作者的論戰。

喜歡官途無疆()官途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