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二次傷害(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如果眼光能殺死人,孔維周把李有才已經殺死一百遍了。

孔維周剛剛承認自己對老祖先大不敬了,誰知道李有才話鋒一轉,說那個年代的“狗”和“犬”並非貶義,並且還振振有詞,襯得他孔維周的水平很低。

孔維周把目光轉向縣委宣傳部長紀江,這次並不是殺人,而是求救,希望紀江趕快上來,趕快做個總結,讓李有才講他的地質去。

紀江不上來,孔維周就下不去。也只有紀江,能夠給他一個臺階。

哪知道,紀江並沒有看他。

“孔教授,”李有才此時站起身,並沒有打算放過孔維周:“我還有一個問題要請教。”

孔維週一翻白眼,沒好氣地說:“你講。”

李有才道:“請問孔教授,孔子姓什麼?”

孔維周又翻了一個白眼,這個問題,豈不是很白痴?

孔維周精神一振,答道:“孔子,當然姓孔了,這還有什麼問題?”

李有才道:“孔教授,依您的判斷,孔子姓孔,那麼老子就姓老?”

一句話把孔維周給整不會了!

是啊,老子不姓老,姓李,名耳,字聃!李有才是不是埋了一個大坑?

“孔子不姓孔,姓子!”

孔子不姓孔,姓子?!太新鮮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

李有才進行了一番解釋。

在春秋戰國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標誌著一個人的血統,它是從祖先那一直流傳下來的,不會改變。《說文解字》裡對“姓”的解釋是:“姓,人所生也。”姓是“女”字旁,因為“姓”是源自於母系社會。人類最早進入的是母系社會,所以姓代表母系;中國早期的姓,絕大部分都帶女字旁,比如姜、嬴、姬、姚、姒等。

“氏”也是家族的證明,一般反映的是職業、地名、官名等等,所以氏會經常變化。比如姜太公,姓姜,名尚,由於他祖先被封在了呂地,所以很多人也把姜太公稱為呂尚。

所以古代經常問你家裡哪裡的,就問“何方人氏”。

秦之後,姓氏趨於合一,有的家族就只以姓為姓氏,而有的家族以氏為姓氏。

而孔子的後人,顯然是選擇父氏一方的作為姓氏。

在周王朝的時候,周天子將自己的兄弟分封至各地,周王朝姓“姬”,那麼周天子的其他兄弟,分封出去以後,就以封地的名字為“氏”。

在春秋戰國時期,姓和氏就開始同化了,在當時稱呼一個人名字的時候,可以用姓,也可以用氏。比如秦始皇,他是嬴姓趙氏,所以有人用嬴政來稱呼他,也有人用趙政來稱呼他。在秦漢時期,姓和氏就合二為一成為了姓氏,並且一直流傳到現在。

孔子是商朝王族的後裔,先祖是商紂王的親兄弟微子啟。孔子十五世祖是微子啟的弟弟微仲;六世祖是一個叫做子嘉的大臣,他字孔父,當時被稱為孔父嘉,這個時候孔氏就出現了。

由於商朝王族的姓是“子”,所以孔子的“子”是姓,“孔”是氏。

李有才講到這裡,孔維周的臉由紅變紫,因為他已經感受到了下面鄙夷的目光。

袁文啟開心不已,孔維周今天算是丟大人了!連老祖先孔子姓啥都不知道!

李有才解釋之後就坐下了,沒有人再提問題了。

孔維周縮著頭,藏在他的膝上型電腦螢幕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