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經濟危機的實質2

作品:《官途無疆

“經歷了自由競爭導致的劇烈社會貧富分化以及由此引發的大蕭條,特別是二戰之後,西方發現,政府想辦法減緩貧富分化,給底層注入購買力,不僅能夠緩解社會矛盾,還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內需市場。”

“因為老百姓只有在有錢的情況下才能消費,沒有市場需求,企業生產出來的東西也賣不出去。消費人群越大,需求才會越大。最終才能產生規模效應,進一步分攤成本、降低價格。”

“在羅斯福時代,美國透過政府幹預創造了一個龐大的中產群體,這極大地緩解了經濟危機。但此時其實還是一個自由競爭的時代,此時的資本家剝削起工人來仍然殘酷無比。”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如果沒有約束,剝削,壓榨,無底線,都將是資本家的通病。不管在什麼時代,不管是什麼國家!”

“西方的政府幹預不僅僅透過稅收,最後還體現在工會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以及8小時工作制等強制性勞動法律和條款保障,還規定工人有遊行、集會和罷工的權利,並且寫入憲法認真執行。這讓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關係得到了極大的緩和!”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進步。大家知道,我們為了加入世貿,1994年我們才頒佈了勞動法。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也在向人家先進的地方學習,這本身就是一種開放。”

“西方世界創造了中產群體,但是這個群體的需求飽和了,而生產還在瘋狂進行,怎麼辦?辦法是:只能出口!”

“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擴張,也是有盡頭的,因為地球就那麼大。等全世界的外部市場都開拓完了,資本主義國家生產的天量工業品自然也就賣不出去了。之所以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在為當時的主要工業國都出現了生產過剩,需要打仗爭奪殖民地和外部市場了。”

“一戰之後是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國人在一戰期間靠做戰爭販子賺取了大量的利潤,世界的消費中心也從此轉移到了美國。”

“整個20年代,美國的貧富分化程度越來越高。底層的消費和購買力不足,美國人想到的不是怎麼透過分配調節貧富差距,增加底層購買力,而是透過金融創新的手段,以貸款和分期付款的方式,讓老百姓貸款透支,借未來的錢來支撐消費。”

“借來的錢終歸要還的,普通人一開始還能還得上本金,後面卻只能還得上利息。最後連利息都還不上了,遊戲也就玩不下去了。”

“最大的問題出現在美股市場,咆哮的20年代,道瓊斯指數漲了5倍。”

“巨大的財富效應不斷吸引老百姓紛紛投資股市。很多人不光借錢分期付款買東西,還借錢貸款炒股票。”

“大蕭條之前的美股泡沫時期,底層和普通人雖然沒有多少錢,但是他們一個比一個敢花錢,因為當時美股的財富效應還在,大家可以透過分期付款透支來支撐自己一撥又一撥消費。”

“但泡沫終究要破裂。關鍵是何時讓他破!太小了就讓破,那就別搞經濟,更不要搞股市。等到撐得足夠大讓他自然爆破,殺傷力就太大了!”

“等到泡沫爆裂後,老百姓的手裡更沒錢了,消費市場隨之崩塌。大家都買不起東西的後果就是:美股暴跌引起了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也就是1929年的大蕭條。”

“為了走出大蕭條,世界各國採取了不同的招數。”

“英國人搞起了殖民地內部的經濟內迴圈。”

“德國人讓國內過剩的產能轉型生產軍工產品。希特勒讓大量年輕人入伍來降低失業率,透過大量發行國債,讓這個拿錢向企業訂貨,生產軍工產品。但一大堆軍工產品怎麼消耗和變現成了大難題。借債買來的裝備如果不打仗,就是一堆廢鐵。”

“擴軍吸收就業總有飽和的一天,這時候為了避免國家破產,對外發動戰爭、消耗軍備就成了必然。”

“作為大蕭條的始作俑者,美國人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美國與德國不同,美國在一戰中大發戰爭財,比德國富得多。雖然美國貧富差距大,但整個國家的資產負債表還是非常健康的,有很大的騰挪空間。”

“美國先是大規模拆分壟斷巨頭,降低貧富分化,開始搞自我革命。被拆分掉的巨頭裡,最典型的就是洛克菲勒旗下的壟斷企業標準石油。”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最恨的就是這一任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他說:上帝啊,我們納稅人真是瞎了眼,竟然把這麼一個混蛋送進了白宮!”

“羅斯福還透過國家干預,對富人收重稅調整收入結構,透過以工代賑等轉移支付方式,降低貧富分化程度,給底層注入購買力。”

“當時羅斯福對富人們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割掉的是你們身上的一塊肉,為的是不讓外面窮人要了你們的命。”

“這就是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並沒有解決貧富分化問題,只是透過凱恩斯主義,不斷做轉移支付緩解矛盾,把問題往後拖。拖到別人頂不住發動戰爭,全球部分產能在為戰爭而摧毀,生產過剩的問題就解決了。因此,大蕭條時期美國的成功經驗,使得凱恩斯主義被確立為西方經濟學的核心思想。”

“在西方經濟體系中,人們希望的是透過一種新的理論體系實現改革,來維繫原有的經濟模式。畢竟對於既得利益者來說,推倒重來是他們最不利的選擇,大洗牌會導致他們喪失原有的優勢地位。他們允許在現在的基礎上,為保持自身領先地位做出適當的讓步和改革,但絕對不願意看到推倒重來這種事情發生。”

“歷史問題一直在不斷地積累,從來沒有真正解決。”

“這就造成了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底層負擔越來越重,最終的結果是,一遇到危機就靠量化寬鬆政策拖延。”

“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窮人的困境,有錢人的機會。因為這個時候,窮人通常會失業,富人會從銀行拿到更多的錢買資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看到貧富分化進一步被拉大,社會進一步被撕裂。”

講到這裡,江寒的專業性和廣博性已經摺服了會場中的幹部們。

這麼長的時間,江寒引經據典,從古到今,從東到西,大開大合的同時,所有資料都十分翔實,讓人吃驚的是,他全程沒有看講稿!

喜歡官途無疆()官途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