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找到了新的替代產業

作品:《官途無疆

“寧海人與其他之江省的人一樣,都是喜歡在外闖蕩,待在家裡的男人往往被認為沒本事,左鄰右舍的都看不起。在工廠大量倒閉,大家失去工作機會的情況下,哪裡給錢就去哪裡。”

江寒說道:“其實,在我們新原市就有像寧海一樣的人,在長原縣,有千千萬萬的匠人,從小就遊走四方,鋦鍋鋦碗鋦盆。他們離我們這裡並不遠,這就是現成的成熟的工人。”

長原縣,也就是章澤林當縣長的那個縣,最初外出的匠人掙了錢,返鄉建起了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修理廠,進行各種零配件的翻修、加工,修理千斤頂,後來又修理小型起重機,再到後來全縣擁有四五家中國起重機的龍頭企業,佔全國70%的市場份額。

長原縣用一把錘子敲出了一個起重機產業,被稱為北方溫州。

水小滿這才明白了,江寒不僅打著外面的主意,還想到章澤林那裡去挖人才。

“寧海縣的製造業有問題了,而且馬上就要遭遇沉重打擊。這就是我們光軍縣戶外裝備製造業的契機。”

改革開放之後,寧海的製造業飛速發展,但問題開始顯現。從內部看,佔寧海縣企業總數的95%的民營企業,既給產業發展帶來了衝勁與活力,又留下了規模不大、品牌不強、轉型乏力、風險抵抗性弱等諸多弊端。一旦外部市場環境出現惡化,危機就會集中爆發。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給寧海製造業沉重一擊,工業企業利潤驟降,製造業發展陷入停頓。

當時的寧海縣政府提出重點發展戶外裝備製造業,後來取得了快速發展,成為全縣的產業支柱,主要有三個依託。

一是依託獨特的文化資源。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從寧海南下天台山,《徐霞客遊記》從寧海開篇。後來,寧海縣透過努力,把5月19日徐霞客出遊的這一天作為中國旅遊日。徐霞客留給寧海的戶外文化,成為寧海戶外裝備製造業的寶貴文化資產。

二是紮實的產業底子。寧海能夠攻克登山杖的製作工藝,根本在於其深厚的產業底子。生產戶外用品所需的衝壓、旋壓、壓鑄、注塑、切削、噴塗等諸多工藝,都是寧海匠人的看家本事。同樣的手藝,既能生產價值不高的鍋碗瓢盆,又能製造價值更高、市場前景更好的戶外用品,何樂而不為呢?

三是豐富的應用場景。寧海“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條件,為戶外運動提供了豐富的場所,人們到這裡買戶外用品,可以就地體驗,就地看到效果。就像是賣房子一樣,有樣板間的樓盤賣得就快。

與寧海縣相比,光軍縣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第一,光軍縣的山地更加險峻壯美,是搞戶外運動的天然場地,可以將光軍縣打造成全域戶外的體驗場。

第二,只要能夠把國家級的“太行山幹部學院”落戶光軍縣,就能夠打造一個培訓產業,各種民間培訓機構、拓展訓練基地就會蓬勃興起。

當然,光軍縣最大的優勢是江寒自身的重生資訊優勢!

“對了,江寒,你好像不太愛和旅遊局的人打交道,為什麼不去建立A級景區呢?”水小滿問道。

“第一,我不想戴上緊箍咒。第二,旅遊是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不能因為一張門票而阻擋了人民出遊的腳步。第三,為了避免安全事故。”

江寒說出的第三條理由,讓大家頗為不解。

建立A級景區,不就是為了遊客更加安全嗎?

你不建立景區,就能避免安全事故?

這個邏輯好像不通啊!

“凡是收門票的地方,就必然是景區。凡是景區,其安全事故遠高於其他區域。”

江寒又冒出一句,大家更是不相信。

“我給你們說個數字,就說緊挨著晉省的鳳凰山村吧,晉省的那個村是4A級景區,兩年以來死了8個遊客,其中有4個是沒有安全意識摔下去了,有4個後來調查才知道是自殺的。”

“鳳凰山村為什麼沒有死人?因為它不是景區,也不用設什麼護欄,也沒有安全提醒,但遊客來了往往更倍加小心!而鄰近的那個村是景區,投入不少資金搞了安全設施和安全提醒,反而讓遊客放鬆了警惕!”

“我們的教育從小隻顧學習,極少有安全教育,於是就生產了一些巨嬰式遊客,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還有那些自殺的人,大都是破產的,家庭困難的,有的人自殺就是為了讓景區給他的家人賠償一些錢。有4個自殺者,家人找過來,天天鬧,沒辦法,為了息事寧人,每個自殺者,景區都賠給其他家人50萬元。”

“要知道我們現在的體制決定了政府是個無限責任政府,什麼事都得管,比如說景區裡死人,景區不賠,當地的政府也得賠,不然,天天上訪,搞得政府頭大。”

“但是,在一個野山上,有人墜崖了,政府可以去搜救,如果人死了,政府沒有賠償的責任。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在一個沒有開發的區域出了事故,也不會有人找政府鬧事。”

“這個地方你只要是收了人家的門票錢,你必須負責到底,所以這就是景區的安全事故多於其他區域的根本原因。”

“有的景區經營本身就很困難,一年再死上幾個人,基本就可以關門歇業了。”

“戶外運動,本身就有一定風險。這個風險完全可以由保險公司承擔,由每一個人自己承擔。”

“我想要把光軍縣打造成戶外運動的天堂,成為戶外裝備製造業的試驗場、體驗場,就不能收門票,就不能按景區的標準去打造,完全是開放式!”

“將來,這裡不僅有裝備製造,還要發展安全救援公司、引入專業保險公司。這樣一來,安全事故就會大大減少。”

江寒講到這裡,金鑫頓時感到光明一片,同時感到責任重大。

光軍縣要成為戶外運動的天堂、戶外裝備製造基地,他金鑫是第個投資戶外裝備製造的,第一家戶外裝備製造企業!

江寒顯然是希望他成為這個產業的探路者、引領者,這是一個極大的榮譽,將業光軍縣的發展史上將有他重重的一筆,他的名字也將會進入光軍縣的縣誌!

桑榆現在才看清了江寒在光軍縣的經濟佈局!

一個小縣城想發展製造業?頂多是低價值、高汙染的製造業願意前來!

但江寒卻要發展戶外裝備製造業!並且完全有可能發展起來!

難怪江寒堅決關停所有的“十五小”和“新六小”企業!原來,他已經找到了更加環保、更有潛力、更有市場的替代產業!

喜歡官途無疆()官途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