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太行新愚公

作品:《官途無疆

“沒有,啥都沒有。”張鎖說話不帶一點拐彎的。退伍軍人,就是這麼耿直。

“為什麼?”郭景明追問道。

“因為俺們村乾的事,領導們覺得是幹費氣、白費力。有一回,縣領導來了。我記得可清,他是信陽人,姓黃,他說,你們這是弄熊!俺們村當時說,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他說,靠天靠地,靠死!”

“後來,黃縣長給俺們支援了一些炸藥、勞保用品。黃縣長調走之後,就再也沒人來過了。”

陳延平不禁笑起來,他就是信陽人,信陽方言中的“靠死”就是“完了”“完蛋”的意思。

張鎖說:“俺給鄉長、書記彙報,他們說俺不弄正事!把人從山上搬下來就行了。但是俺們山裡人就是倔,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沒人願意往山下搬。俺們一代又一代,祖墳都埋在這兒,根兒都紮在這兒。”

“小峪村有100多口人,搬到山下去了,也分了地。但是後來,又都回來了。所以,俺村的人就更不願意搬。”

江寒知道,中國的面積太大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

如果能把山裡的村民遷出來,不早就完成了,還用等到現在?

將大山深處的貧困人口搬出大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把他們搬出來,除了給他們提供土地之外,還要給他們提供融入一個陌生社會的機會,不然他們都會覺得自己是局外人,到處都受到排擠。

江寒過去考察過不少移民村,當地政府在村口還專門架一個門樓,立一塊巨石,上面寫著“移民新村”,其實,這對於移民來講,就是一種深深的刺痛。

人活著需要錢,需要良好的生活條件,但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寄託。如果精神寄託解決不了,僅僅解決物質問題是很難徹底解決某些問題的。

作為政府,一定要尊重群眾的千百年來形成的習慣,尊重他們的意願。

“就算是現在搬下去,俺們村也分不到好地方,能分到地,也是荒灘、荒坡這樣的賴地。想開礦辦廠,都讓人家給佔完了!”

張鎖說道:“沒人支援又咋了,俺就不信,人家陵川能幹成,俺們就幹不成!”

“俺帶著全村黨員去找老書記,他叫鄭勇合。他帶著老幹部服務隊也來了,給俺們村支援了不少錢,還有炸藥、雷管、鋼釺。”

“俺們當時就定下決心,一定要把暖窯到青峰關、老爺頂的咽喉要道給打通。”

要把路修上老爺頂,需要沿懸崖峭壁修長達8公里的盤山路,還要打1000米長的S型隧洞。沒有技術,沒有經驗,沒有儀器裝置,打通這條隧沿,既要掌握彎度,又要吃準坡度,如果稍有偏差,道路就無法修上崖頂。

張鎖向有關技術部門求助,僅技術費用就需要16萬元。當時,村裡的全部家當也只剩30萬元。

為了節省資金,張鎖和張平、張順以及打洞隊隊長張學臣,30多次上下懸崖,在崖面上用繩子測量每個洞口的高低,用塑膠水管測隧洞的坡度。他們還冒著摔下懸崖的危險,抓著懸崖邊沿的樹木攀上爬下,目測定位,用繩子把人吊到半山腰打眼放炮。

2000年的春天,工程到了最緊要的時刻,資金也到了最困難的關頭。張鎖把能借的親戚、朋友、熟人都借遍了,把能貸款的單位都跑完了,把自己多年的積蓄72萬元都貼進去了。

回龍村的黨員幹部們也把該想的法都想了。在此關鍵時刻,張鎖毅然廉價賣掉了自己的石材廠、門面房、轎車,籌了26萬元。而此時張鎖年邁的母親、殘疾的哥哥、上學的孩子,只能靠妻子上山割荊條、挖山藥維持生計。

在張鎖的帶領下,回龍人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修路上。共產黨員董勉祥在清理塌方現場時被砸成重傷,不幸離開了人世,臨死前他拉著哥哥的手說:“你一定要替俺把路修成。”

60歲的哥哥董勉良,辦完弟弟的後事,抹去淚水就帶領全家人上了工地。

2001年1月10,經過兩年零四個月的奮戰,全長1000米、寬6米、高5米的青峰關隧道全線貫通。

陳延平指著在絕壁上蜿蜒盤旋的天路道:“這就是回龍人用鮮血和生命築起的致富路,也是共產黨員與人民群眾的連心路!”

郭景明問張鎖:“修路這麼難,不僅花光了你的家產,還有這麼多人犧牲,你有沒有後悔過?”

“俺是一名黨支部書記,還是一名退伍軍人,部隊教育過,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持。當村裡修路已經‘彈盡糧絕’的時候,黨員不作出犧牲,誰作出犧牲?俺退伍後經商、辦企業掙了100多萬,但是群眾都過著窮日子,俺心裡也難受。這樣,把錢用在群眾身上,用在大家急需的地方,值!”

陳延平感嘆道:“不來不知道啊。今天來回龍,太值了。看看這路,簡直就是奇蹟!張鎖同志,堪稱‘太行新愚公’!”

“陳部長,太行新愚公,太貼切了!我替回龍村、代表光軍縣謝謝您!”江寒立馬拍起了馬屁。

陳延平是省委組織部的副部長,他只要說這個典型立得住、值得宣傳,就一定能宣傳出來!

這種潛藏在鄉間的艱苦奮鬥精神,只有宣傳出去,才有價值,才能稱之為精神財富。只有廣為人知,這種精神財富才能轉化為物質財富。

張鎖說道:“江縣長,那邊的陵川縣就憑著他們挖的洞引來了好多遊客,老百姓給遊客做飯就有不少收入。能不能給縣旅遊局說說,把俺們村也當成個旅遊點?”

對於江寒這個新任縣長,張鎖聽說過,說江寒太年輕,幹事不顧後果,縣、鄉幹部對他的意見非常大。

後來又因為男女作風問題被紀委帶走了,這讓張鎖地江寒的印象更加不好。

剛才,一個部隊的司機找到他,說是江縣長陪著省裡的領導在看他修的路,讓他過去介紹一下情況。

當時張鎖還不願意,但轉念一想,江縣長能陪著省裡來的領導來村裡,就說明他不存在男女作風問題。

江縣長來村裡了,並且要讓他介紹修路情況,他感到這是一個機會,要是縣旅遊局能支援一下,群眾們也能像陵川縣一樣吃上旅遊飯。

“張鎖,你們回龍村想搞旅遊?你們是能比得過萬仙山,還是比得過八里溝?”

江寒這幾句話,一下子把張鎖的心給搞涼了。

喜歡官途無疆()官途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