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小縣城得上了荷蘭病

作品:《官途無疆

“江縣長,其實您說的是對的。但是很多人根本沒有走出去過,平時出去考察也很少去先進發達地區,去了也只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就像資源依賴問題,不是學經濟的,或者是對經濟瞭解一些皮毛的,他們還理解不了。”

“傳真,你是什麼專業?”

“我上的是河洛財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這個專業,比較空。”

“那也不錯了,那時候能考上財經學院,分數要求相當高了。對了,你知道‘荷蘭病’嗎?”

方傳真答道:“我上大學的時候在圖書館看過一本書,講的是‘荷蘭病’。”

荷蘭過去是全球製成品出口的主要國家,從1960年開始,荷蘭發現大量天然氣,荷蘭政府於是大力發展天然氣業,出口劇增,國際收支出現順差,經濟顯現繁榮景象。

但蓬勃發展的天然氣業卻嚴重打擊了荷蘭的農業和其他工業部門,削弱了出口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到70年代,荷蘭遭受到通貨膨脹上升、製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長率降低、失業率增加的困擾,這種資源產業在“繁榮”時期價格膨脹是以犧牲其他行業為代價的現象,國際上稱之為“荷蘭病”。

“你說得沒錯。我們國內的經濟界包括各級領導講話很少提到‘荷蘭病’,我們都說是要跳出資源依賴,但是不說為什麼要跳出來。”

江寒知道,一些能源和資源大省依傍於資源優勢,交出了驚人的經濟“成績單”。

成也資源,敗也資源。這些省無一例外地從輝煌跌入了低谷。

現在,他們還沒有到低谷,很多領導和專家還認為這些地區正處於螺旋式上升時期,屬於“起跳前的下蹲”。

“近代以來的經濟發展史表明,自然資源的確對於一國國民財富的初始積累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快速工業化與其豐裕的自然資源密不可分。”

江寒說道:“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資源豐裕的國家陷入了增長陷阱的事實引起了經濟學家的深思。資料顯示,從一個較長的時間範圍來看,資源豐裕國家經濟增長的速度是緩慢的,甚至是停滯的。”

“1965-1998年全世界低中收入國家人均GNP以年均2.2%的速度遞增,而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期卻下降了1.3%。”

說到這裡,方傳真吃驚了,天吶,這些數字,還帶小數點!江縣長是怎麼記住的?!

“而一些資源稀缺的經濟體,比如亞洲四小龍,經濟增長卻超過了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傳真,你知道‘資源詛咒’嗎?”江寒問道。

“沒聽說,但能模模糊糊猜個大概意思。”方傳真實話實說。

“資源詛咒是一個經濟學的理論,是從‘荷蘭病’引申出來的。是指與礦業資源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是經濟發展的詛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數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比那些資源稀缺的國家增長的更慢。”

“資源詛咒的提出,是在你大學畢業之後了。1993年,Auty在研究產礦國經濟發展問題時第一次提出。”

“提出這個觀點之後,又有不少經濟學家加入,並組織了一個團隊,對‘資源詛咒’假說進行開創性的實證檢驗。”

“他們選取95個發展中國家作為樣本,測算自1970-1989年這些國家GDP的年增長率,結果發現僅有兩個資源豐裕型國家年增長速度超過2%。迴歸檢驗表明,自然資源稟賦與經濟增長之間有著顯著的負相關性,資源型產品(農產品、礦產品和燃料)出口佔GNP中的比重每提高16%,經濟增長速度將下降1%。即使將更多的解釋變數納入迴歸方程,比如制度安排、區域效果、價格波動性等,負相關性依然存在。”

“根據資源地理分佈集中度的不同,自然資源可以被劃分為集中型資源和擴散性資源。”

“集中型資源(如礦產資源)經濟體更容易遭受資源的詛咒,因為政府可以透過集中開採直接獲取大量收入,進而滋生一個腐敗和掠奪性的政府,而對於類似農業耕地這種分散性資源,國家財政收入只有依靠從企業或個人的徵稅中獲得。”

說到這裡,方傳真聯絡到了光軍縣。

光軍縣的財政收入不就是靠‘十五小’‘新小六’這些資源型企業嗎?

像趙固鄉黨委書記、縣政法委書記不就是腐敗分子嗎?

“自然資源如果對其他要素產生擠出效應,就會間接地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資源詛咒對於經濟社會的傳導有四種途徑。一是,單一的資源型產業結構容易使資源豐裕地區患上‘荷蘭病’,資源部門的擴張和製造業的萎縮必將降低資源配置的效率。”

“以採掘和原料工業為主的工業比重過大,各類產品的加工鏈很短,中間產品比例高,最終消費品比例低,擠佔了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最終產品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二是,資源豐裕地區的資源型產業擴張導致人力資本積累不足,難以支撐持續高速度的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源經濟的地區,人力資本的投入無法得到額外的收入補償,人們接受教育的意願普遍降低,大量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和技能素質的勞動力流出,知識創新缺乏機會。”

“三,在產權制度不清晰、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場規則不健全的情況下,豐裕的自然資源還會誘使資源使用的‘機會主義’行為及尋租活動的產生,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和掠奪性開採。”

“四,資源的過度開發加大了生態環境的壓力,環境問題突出,汙染治理水平較差。脆弱的自然環境狀況不僅阻礙了地區潛在優勢的發揮,而且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

“小縣城得上了‘荷蘭病’,江縣長,我想到了文章的標題。”方傳真說道。

“我看,這個標題不錯!就得好好地刺激刺激全縣的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江寒說道:“要發,就發到省報或者是央媒!自曝家醜,刀刃向內,自我革命!”

喜歡官途無疆()官途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