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弄巧成拙的宣傳(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已經進入十二月,天氣乾冷乾冷的。

在鄉里,最不缺的就是柴火。每家每戶晚上都會在屋裡生一堆疙瘩火,這種東西密度大,經燒。

農村的房子密閉性都不好,所以也不怕什麼一氧化碳中毒。

沃溝隊部也生起了一大堆疙瘩火,大家一邊吃肉、一邊喝酒、一邊烤火,熱熱鬧鬧地打碎了山村的平靜。

大家都喝了不少,但沃溝村沒有多餘的房子,鄭萬和、魏國回縣城了,江寒和何遠光,還有黑玉亮都在隊部的房子裡住。

三個人擠在一間屋裡,三張床,中間一個大火盆,晚上睡得倒也安穩。

第二天起來,劉德福的老婆已經做好了飯,玉米糝稀飯丟紅薯幹,餾好的饅頭,吃完飯,江寒說要到村裡看看怎麼從蠶繭變成蠶絲。

劉德福趕快打電話:“齊二妞,快燒水,煮繭,準備繅絲,鄉里的江書記要看看。”

交待完畢,劉德福說道:“現在煮繭繅絲的不多了,主要是自家用。一年也用不了幾回。”

“自家用?我看你還有大人小孩們穿的衣服,也不是柞蠶絲做的呀。”

江寒雖說是三河縣人,但對於柞蠶絲瞭解不多。一是黃溝村過去有養蠶戶,但後來沒有了。二是江寒從小上學,到其他村去得很少。

劉德福說:“是這樣,柞蠶絲比桑蠶絲是粗了點,但是做出的衣服不腐爛。前年,有人在柴溝村挖出了一個墳,後來考古人員來了,裡面的屍體都爛了,身上的衣裳都好好的。這衣裳就是咱們這兒的柞蠶絲織成的!”

“現在,山絲,哦,就是柞蠶絲,一般就是做壽衣,死人穿的。”

“結果,這個事傳出去了,咱們做的衣服在咱們三河縣、高平市都賣不出去!”

竟然有這種事?

前年,江寒正好在南粵。

“老劉,這就叫弄巧成拙!其實,也不一定是咱們縣的山絲就千年不腐,主要是棺材,這個墳用的棺材是陰沉木金絲楠!”

文聯主席何遠光嘆道:“縣裡本來是好心,藉機宣傳一下縣裡的山絲,哪知道跟壽衣扯上了關係!”

“還有,現在的衣服講究個樣式,一年流行一個款式,你一件衣服一輩子都穿不爛,誰也不想要啊,特別是年輕人不喜歡。”

“所以,山絲的市場越來越小,一個是容易跟死人、跟壽衣聯絡起來,心裡膈應,一個是年輕人都不想穿。”

“所以,有不少村子已經不養柞蠶了,種起了桑樹,養起了家蠶,用家絲織綢。”

江寒深以為然:“搞宣傳就得慎重,弄不好就要起反作用。這就是個典型的教訓!”

大家拐進一個山溝,進了一個村民小組。

這裡大都是老年人,老年人還會老手藝,還有一些老式的織機。

年輕人一般都是夫妻二人一起在外面賣棉,到春節才回來一次,孩子都扔在家裡,由爺爺奶奶照看著。

大家進了齊二妞家的院子,齊二妞過去也出去賣過棉,丈夫的技術好,引起了當地人的嫉妒,夜裡被人打斷了腿,後來就回村裡了。

齊二妞正在燒水,柞蠶繭已經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