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柞蠶產業(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江書記,因為咱們的柞蠶絲賣不上價,所以現在養蠶戶都不願意費事了,至少有一半還沒有結繭,就把蠶給賣了。”

黑玉亮介紹說,現在市裡不少人喜歡直接到蠶坡上買蠶,用油一炸,撒上佐料,好吃得很。

養蠶戶最後一算,賣活蠶比最後結成繭賣絲還掙錢!活蠶結繭還得一段時間,費時費力,還得天天去攆鳥,防止蠶被鳥吃了。

結成繭之後,還得收!收之後還得繅絲!太費時費力!

但是這又出現一個問題,在外面賣絲錦的十萬大軍怎麼辦?他們能拿到的柞蠶絲就少了!

這十萬大軍無事可做了,回到縣裡來,就是個很大的不穩定因素!

所以,縣裡就讓蠶業服務中心聯同各地派出所,不允許養蠶戶賣活蠶。

黑玉亮說,當時做出這個決定的是縣長劉慶來。

其實,私下還有不少賣活蠶的,但十萬賣棉大軍也沒有幾個回來的。

十萬賣棉大軍,其實早就不用柞蠶絲當原料了。這些人都是做蠶絲被、枕頭的,沒有便宜的柞蠶絲,他們完全可以在當地買桑蠶絲,他們賺錢憑的不是原料,而是手藝!

不讓養蠶戶賣活蠶,柞蠶絲又賣不上價,所以,養蠶戶越來越少。

像沃溝村的情況就很典型,養蠶戶紛紛轉型,不少人和姜大順等人學,到城市去撿垃圾。

“其實,一個產業的衰落自有其原因。歷史大潮滾滾向前,被歷史拋下的東西,註定無法找回。”

“黑主任,你是哪兒畢業的?”

江寒感到黑玉亮不像是一般的鄉鎮幹部,剛才那幾句話還帶著一點文青範。

這年頭,鄉鎮幹部很少有大專以上畢業的,大都是高中畢業之後在鄉鎮各站所或者是在縣裡各部門打雜,這時候轉幹的機會還不少。

“江書記,我沒上大學。我是小師範畢業的。農村學生,追求短平快。”

黑玉亮說他師範畢業之後分到兩棵樹鄉聯中教初中語文,後來從學校調到了鄉里。

“黑主任,厲害啊。農村學校學習最好的幾個人,都上了中專、中師!其他成績稍次的,都上了高中,最後上了大學!”

江寒感嘆道:“不得不說,咱們前後這十屆,考上中專、中師的人,都是最優秀、最頂尖的學生!可惜了,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所限,他們選擇了短平快這條賽道!當然,正是因為有你們這些精英的迴歸,讓農村的教育還保持了一定的水準!”

江寒這番話差點讓黑玉亮掉淚!

從八十年代開始,在當時的體制下,中專、中師畢業生包分配,給予所謂國家幹部身份,農村學生還能借此跳出農門。

於是,許多家長,尤其縣城及農村的家長,紛紛讓孩子報考中專,放棄上高中、考大學的機會。

當時各個縣政府和學校,也很少對這種短視現象進行正確干預和引導,甚至還持鼓勵態度。

在縣以下的初中學校,考上縣一中的就不能算作是成績,考上幾個中專、中師才算是拿得出手!

中專生畢業後,可選擇的道路也相當狹窄。畢業後全部參加工作。除了少數中專有極少幾個上大學的名額外,一般中專生考對口大學的機會都沒有。

中專生畢業後,因為學歷低,往往分配不到好的工作單位,在單位也只能從事最底層的技術工作,與大學畢業生相比,競爭力差,深造、升職的機會,少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