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離開養豬,農將不農,國將不國(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對於農村養豬,江寒有著自己的理解。

首先,這是農村老人平時解除寂寞、處理剩飯剩菜、保障基本生活、增加經濟收入的重要渠道。

其次,也有利於平衡豬的價格。

在各地農村散戶豬減少、規模化養豬之後,就出現了一個新的經濟現象,叫做“豬週期”。

“豬週期”是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週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豬週期”的迴圈軌跡一般是: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

豬肉價格高刺激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增加,供給增加造成肉價下跌,肉價下跌到很低打擊了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週而復始,這就形成了所謂的“豬週期”。

這是很多經濟學家對於“豬週期”的錯誤理解。

他們認為“豬週期”是農民造成的,其實是大規模的養殖戶造成的。

農戶散養豬,首先保證的是全家一年的生活,多餘的豬才會去賣錢。

也就是說,不管豬價高還是豬價低,農民都會養豬,不會明顯增加多少,也不會明顯減少多少。

對於農村人來講,一頭豬是養,兩頭豬也是養。

所以,農村人養豬的數量不會有大的變化。

產生大量變化的是大規模的養殖廠。

一方面,豬廠是以贏利為目的,對於價格變化十分敏感。

另一方面,規模化的養殖極易造成流行性的豬病,比如豬藍耳病,非洲豬瘟等,除生豬直接死亡損失外,還導致患病母豬流產或死胎。

一旦發生這種流行病,豬場的豬都是殺掉或作深埋處理。

而農村養豬,都是一家一戶,隔得比較遠,也曾發生過流行豬病,但範圍不會太大,間隔時間很長,不像規模養殖廠那麼頻繁。

後來為了環保工作,很多地方都推行了“禁豬令”。

這才有了所謂的“豬週期”,有時候豬肉便宜得不得了,有時候貴的離譜。

很多專家說是政府的調控不力,實際上根本原因是不讓農村散養豬。

對於養豬的好處,毛主席早就有所論述。

但是管少卿為了推廣養馬,居然下發通知禁止農村養豬!

農村真的不能再折騰了!

“養豬,是華夏先人的一種智慧!毛主席早就認識到了這種智慧!”

“養豬,是天人合一觀念的一種體現!農村人散養豬,絕對是天然的、安全的、有機的!因為農村自己也要吃!所以,農民養的豬決不會亂新增!”

“而一旦禁止農村散養豬,豬肉生產全部交給規模養殖廠,那麼,各種問題都來了!他們的豬肉,各位領導吃著放心嗎?”

“一到過年過節,各位不也是到農村去收豬?”

“養豬,是農村實現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的重要環節!”

“離開養豬,農將不農!甚至,國將不國!”

“不要以為我是在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