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揚眉劍出鞘(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第二天,江寒回到了三河縣,直接去縣長張雅文的辦公室。

“江寒,下午,任市長、孫市長帶金樽酒業公司到咱們縣調研座談,談公司兼併收購事宜。”張雅文說道。

“張縣長,您是同意被收購,還是不同意?”江寒得知道張雅文的態度。

“我不同意。”張雅文毫不猶豫地說。

“酒廠只要做好了,絕對是利稅大戶。本地酒廠的所得稅,六成以上歸縣財政。現在你管酒業公司,我相信完全有可能做起來。市裡如果把酒業公司要走了,縣財政就缺失了一大塊。”

張雅文此時十分篤定,江寒一定能把三河人酒業公司給做好。

“還有一點是,金樽酒業公司的黨委書記、總經理是蔣繼鍾。”

“蔣繼鍾?”江寒一愣。

蔣繼鍾當三河縣縣長的時候,縣委書記是楊時鋒,當時張雅文還是縣委組織部長。

正是因為央媒報道了武寧縣、林豐縣的採砂亂象,並點出了蔣繼鐘的名字,蔣繼鍾來三河縣當縣長也沒能逃脫追責。

直接從縣長降為正科,調入市金樽酒業公司。

市金樽酒業公司是市屬國有企業,正處級。

沒料到短短五年時間,蔣繼鍾又從正科級起步,當上了金樽酒業公司的一把手,恢復了正處級。

蔣繼鍾眼皮活、臉皮厚,是一個搞關係的絕頂高手!

在林豐縣工作的時候,蔣繼鍾幾乎天天夾著個包往上面的要害部門跑。

林豐縣文聯有人專門寫了一首詩:他往高處走,不是夾著包,而是夾著尾巴,活像一條狗。

這條狗在三河縣栽了,成了落水狗。

沒想到五年之後,這條落水狗又起勢了,想到三河縣來咬一口。

蔣繼鍾與張雅文曾經是黨校的科級班同學,在一次舞會上,張雅文曾經給了蔣繼鍾一耳光。

張雅文當然不想讓蔣繼鍾把三河人酒業公司給吞併了。

現在,她最為難的是,任市長出面了。

“三河酒業公司改為三河人酒業公司,我去給新公司掛牌剪綵。幾天後,蔣繼鍾給我打電話,說三河人這個名字改得好,他在任市長那裡挨批了。”

“又停了幾天,蔣繼鍾又給我講,馬上要和三河縣合作,到時候讓縣裡全力支援。”

張雅文當時還不明白蔣繼鍾到底是什麼意思。

直到昨天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蔣繼鍾向任永亮建議,要整合全市的白酒產業,握指成拳,抱團出擊,金樽酒業收購兼併各縣(區)酒業公司,打造大型航母型酒企。

任永亮召集市長辦公會,分管副市長孫義浩和發改、商務、財政、國資等部門發言,最後透過了蔣繼鐘的提議,並向市委書記周長河作了彙報。

“張縣長,管書記是什麼態度,有什麼意見?”

“管書記說,堅決貫徹落實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一切聽市政府安排。”

江寒也想到管少卿應該是這種態度。

他是任永亮一路關照並提拔起來的,沒有任永亮就沒有他的今天。

哪怕是任永亮的決定對三河縣如何不利,管少卿都不會有反對意見。

“張書記,下午的調研座談會,我有沒有發言的資格?”江寒問道。

“當然有,你是酒業公司的負責人,當然要發言,而且是主要看你的發言。你明白吧?”

張雅文把最後四個字說得很慢。

“張縣長,我明白,我知道怎麼做!”

張雅文現在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強烈反對市裡把三河縣的公司給兼併了。

不管是出於對三河縣的發展,還是她個人與蔣繼鐘的矛盾,張雅文都不想丟掉三河人酒業公司。

三河人酒業公司剛剛改名字,就讓蔣繼鍾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他不是想來分一杯羹,而是想一口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