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從狂風暴雨到和風細雨(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呂社長,您是《中國文物報》的副社長,一定要跳出器物看文化,跳出文物看世界。”

此時的江寒儼然一副教訓者的口吻,讓呂勁松十分不爽,卻又無力辯駁。

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劉聲聽到這裡,感到這個江寒對文物工作的認識倒是挺深刻的。

“跳出器物看文化,跳出文物看世界”,這句話說得太好了。

劉聲馬上在筆記本上記下這句話,剛記下來,突然感到不對,特麼的,這小子的話,我怎麼能記下來?!

張雅文聽到這裡不禁好笑,江寒這小子真是鐵齒銅牙!

在這種場合,毫無懼色,把這些司長和專家搞得啞口無言。

當然,江寒肯定是做了充分準備,他可能早已經料到了今日的這種場面。

如果沒有深入研究,江寒絕對說不出這番話來。

“作為文物工作者和宣傳者,不要把自己與社會孤立起來,不要把考古與旅遊對立起來,不要把政治與經濟割裂開來。”

“作為文物工作者和宣傳者,更應該講政治、講學習。”

“不講學習,講政治就是空的!不說中央領導的批示,哪怕是顧局長的講話精神你們也得好好學習,否則你怎麼搞文物工作的宣傳?”

江寒這麼一說,呂勁松和劉聲、鍾文翰臉色更加難看了。

顧局長說的那三條標準,他們都沒有聽說過,局長會不會有什麼意見?

“我認真學習了顧局長在故宮博物院工作時的一個講話,他提出一個地方的文化傳承,不須看官方的口號,不必翻陳年的舊賬,只用看老百姓的態度就可以。”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顧局長,才是真正的顧大局!什麼叫大局,人民才是大局,老百姓才是天!”

“要讓老百姓提到家鄉文化就自豪、傳承文化有自覺、對待文化有自省,那麼就應該讓老百姓親近自己的文化、瞭解自己的文化,才能達到顧局長所說的這個標準。”

“要是像呂社長說的一樣,把平溝、黃溝、野坡的老百姓都遷出去,還怎麼親近文化、怎麼了解文化、怎麼傳承文化?”

“所以,呂社長,講政治,講學習,要先從學習顧局長講話的精神實質開始。”

江寒坐下來了,副省長王開宗此時不禁對這個小夥子刮目相看!

可以說,這小夥子以一己之力扛住了整個文物局的詰難,讓十分複雜的場面變得簡單起來。

不得不說,江寒這小子大開大闔,能放能收,有貶有褒,該激烈時激烈,該緩和時緩和,節奏把控得非常好。

關鍵是他對文物、文化有他自己獨特的理解,對於中央領導的批示精神有深入的解讀!

難能可貴的是,江寒還知道輕重!

江寒與那個女縣長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文物報的副社長呂勁松作為突破口。

江寒的言辭犀利甚至是尖刻,但他針對的是呂勁松,這樣就大大緩衝了對於文物局領導的衝擊,但同時又達到了效果。

敲了呂勁松這個山,震了文物局這隻虎。

這樣一來,其實也給文物局領導留了一個臺階。

江寒今天從顧局長的講話開始,用他對顧局長講話的理解結束,可以說是給足了顧中海的面子!

王開宗明顯感到,坐在身邊的顧中海,面色已經緩和了不少。

顧中海只要不衝動,他今天一定會就坡下驢。

因為江寒從分析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精神入手,分析得頭頭是道、鞭辟入裡,誰反駁,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犯政治性錯誤。

不得不說,今天幸虧江寒這個年輕人站了出來,否則,作為職務最高的、作為主持人的他今天還真是不好收場。

江寒已經坐下來了,王開宗覺得,省直部門的人都不要講了。

他們根本無法講吓去。

“剛才,會議討論得很熱烈,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聽之後也很受教育、很受啟發。同時我也很慚愧。中央領導的批示也學習了,但是並沒有意識到國家文化公園是一個新的提法,說明我學習不夠、理解不深。”

“我大膽作個估計,我們今天來的各個部門的負責同志恐怕也沒有理解透。因此,各個部門今天就不要發言了。”

此時,各個部門的負責同志就算是真的理解透了,也不能站出來說理解透了。

“剛才,小江同志兩次提到了顧局長的講話,小江對顧局長的講話精神把握得很準!我雖然沒有聽過顧局長的講話,但我從顧局長的三個標準裡聽得出來,顧局長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足夠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