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大鬧一場又何妨?(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節目組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聯絡省社科院和有關院校,查一查江寒說出的這些資料,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正在觀看節目的觀眾,有不少國內其他院校的師生,也都透過各種方式查詢起來。

任仲復看著一臉篤定的江寒,心中打起了鼓,這小子不會這麼牛批吧?

他之所以找出配第·克拉克,就是因為他在國內並不出名。

這資料都能記得住?

自己面對的,怎麼是這樣一個妖孽!

任炅不知如何是好了。

“配第·克拉克提出勞動力按順序從一產到二產、再到三產的流動,其源動力在於消費。”

“這個觀點對不對呢?”

“法國經濟學家埃·索維對配第·克拉克的觀點進行了分析和論證,他說勞動力從一、二、三產逐步流動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

“第一次,是脫離自然界。第二次是脫離原材料,第三次是服務業內部脫離一部分人群轉而向另一群人提供服務。”

“他說,第一次脫離和流動都相應地增加了收益,是一次社會地位的升級。”

“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年輕的農民自願用拖拉機取代馬匹。並不是僅僅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照料馬已成了低等的工作,而修理發動機則顯示出高人一等的氣質。如果這個青年農民跟在馬後面走過村莊,很容易受到姑娘們的嘲笑。如果他是坐在拖拉機上穿過村莊,就好像是獲勝的羅馬人站在他們的戰車上一樣。”

說到這裡,眾人都驚了。

敢情江寒並不是不知道配第·克拉克,相反,他還非常瞭解!

“他們都認為,消費的提升和社會地位,促使勞動力按順序流動。但他們的觀點很快遭到了富拉斯蒂埃的反對。”

“富拉斯蒂埃認為,技術進步是引起勞動力產業分佈結構演變的主要原因。這種演變的速度在不同國家、不同行業是不同的,也缺少規律性。”

“技術進步引起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提高了生產總量,另一方面改變了生產結構,而生產結構的改變也會相伴產生需求結構的改變。這些基本規律支配著消費結構的變化。因此,技術進步促進供給的豐富,而豐富的供給誘使人類某一個層次的慾望與需求得到了滿足而產生新的需要。”

“富拉斯蒂埃的核心觀點是:勞動力流向缺乏規律性,勞動力流動的動力源自技術進步。”

“我們來舉個日本的例子,日本的工業採用機器化大生產,並不是勞動密集型,而是技術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技術越進步,日本的工業容納的勞動力就越少。”

“從第一產業流出的勞動力就自然流向了第三產業。”

“事實證明,富拉斯蒂埃的觀點更為科學。”

靜,靜,現場一片寂靜。

江寒不僅知道配第·克拉克,還知道誰與他的觀點相近,誰又是他這一觀點的終結者!

這下子大家都相信了,江寒不是胡謅的!

任仲復此時的臉色難看了,本想著對江寒開局一悶棍的,哪知道這一悶棍直接砸到自己頭上。

不過,這只是開始!

真正的殺招還在後面!

闖過了這一關,算這小子走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