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你想撂挑子?(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看看,小江,你想在野坡林場辦小學,初衷是好的,但是行不通啊。”

張雅文對於被牛勇打斷並不在意,她知道牛勇現在的難處。

牛勇專門寫了一份《關於三河縣中小學教師流失問題的情況報告》,林逍逍放在了她辦公室案頭上。

張雅文看了這份報告,寫的很客觀,資料很翔實。

縣裡中小學年輕教師的流向是:由落後地區到經濟發達地區、由薄弱學校到優勢學校。

這種流向不僅僅是三河縣,在其他縣也是如此。

牛勇提出的解決辦法都有效,但做不到!

比如說,牛勇提出大幅度提高教師待遇,一方面是縣財力不允許,另一方面是引起新的不公平。

教師待遇提高了,國有企業職工、縣鄉村醫務人員的待遇要不要提高?

一定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

牛勇提出增加教師編制更不可行,因為編制必須嚴控不突破。

劉慶來當縣長時招的那一批教師,已經分散到各個縣直部門,有的已經成為了單位的骨幹。

讓他們回到教師崗位,縣直部門和這批人員都不願意。

涉及人員近三百人,弄不好就會引發群體性事件,到時候不好收場。

這是一個雷,張雅文不想趟。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交通工具也由過去的腳踏車變成了摩托車、三輪摩托車或小汽車。

很多農村的孩子上學,到鎮裡、到縣裡都很方便。

所以,這些年,不僅僅是三河縣,在其他縣都在搞合村合校。

一合校,過去一些老學校就荒廢了,教師自然就向上流動、向外溢位。

沒辦法,經濟社會發展到這一步,這些問題就必然存在,甚至這還不能叫問題,這叫趨勢。

張雅文解決不了教師缺崗的問題,因此不怎麼想見牛勇。

江寒要在野坡林場辦小學,這有些逆潮流而動的意思。

國有企業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剝離辦社會職能”,醫院、學校等等職能全都交給地方,讓國有企業專心主業、提高效率、儘快脫困。

野坡林場要辦學校,也是與上級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背道而馳。

“張縣長,您聽我說,這事行得通——”

江寒的話說到一半,牛勇立馬毫不客氣地打斷:“江寒,這不行,絕對不行!”

“要錢沒有,要人也沒有!教育局的經費不足,人更是沒有!”

江寒說道:“牛局長,我不要錢,也不要人!只要你的支援就行了。”

牛勇一聽笑了,不要錢,不要人,你還辦什麼小學,你親自教嗎?

“江寒,不要錢也不要人,咋讓我支援,口頭支援?”

江寒說道:“牛局長,你不要著急。我今天來呢,主要是想讓教育局打個報告,蓋個章,我向省教育廳要教師指標。”

張雅文道:“小江,教育方面的政策你不太懂。教師指標既不是省裡分的,也不是市裡定的,這是縣裡定的。”

“哪個縣招的教師,工資由哪個縣負擔。因此縣裡招不招教師、招多少教師由縣裡說了算,省、市教育部門不管。”

江寒說道:“張縣長,現在有一項新的政策,我們從省裡如果要來了這個指標,縣裡不用給教師發工資,也不用管他們的編制。”

牛勇笑了:“不會吧,這世上還有這樣的好事?”

江寒說道:“前年,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了一個檔案叫做《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

“各個部門為了落實這個檔案,先後出臺了措施,去年國家教育部出臺《關於大力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的意見》。”

“省教育廳去年出臺了幾個計劃:高校畢業生到農村服務計劃、大學生志願者服務基層計劃。”

“其中有兩條措施比較重要:一是選派一定數量的高校特別是師範院校的新聘青年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並作為培養鍛鍊高校青年教師的重要途徑。鼓勵支援新任公務員和被招募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學校支教。”

“第二條是組織師範生實習支教。師範院校和其他舉辦教師教育的高校要組織高年級師範生實習支教。在農村學校建立實習基地,選派教師帶隊組織實習指導。在保證師範生培養質量和實習支教連續性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實習支教的多種有效途徑。參加過農村學校實習支教的學生在就業時優先推薦、優先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