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力挺江寒(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高升起曾到黃溝村調研過,但沒有來過伴山房。

對於伴山房,高升起早有耳聞,今天才顧得上來看一看。

到伴山房一看,建築材料無外乎就是當地的石頭、木頭和材料,有大片的土坯牆還保留著,這裡一個石磨,那邊一叢修竹,處處體現匠心,又沒有刻意為之。

江寒一邊走一邊解說,伴山房,其實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去進行一個活態保護,採用老方法、老工藝、老物件,最大限度地保持老屋原有的韻味和氣息。

外面古樸自然,裡面高檔現代。

大家參觀之後,感覺到與大家平時住的酒店大為不同。

伴山房充滿了鄉土特色和藝術美感,讓人住下就不想走。

走到二樓的平臺一看,遠處綿延的群山盡收眼底,視野大開,心曠神怡。

對於民宿下一步的發展,江寒把黃自強叫過來了。

聽了黃自強的經歷,高升起、張雅文等人都是興趣大增。

黃自強在南方打工當了小老闆,回來之後就不再去了,決定留在家鄉搞旅遊。

黃自強說,主要是受了江寒的感染,一方面是想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家鄉美好的發展前景。

“各位領導,我們黃溝村和平溝村準備聯合起來,成立民宿合作社,就是把兩個村打造成特色突出、功能齊全的旅遊聯合體。”

民宿合作社,旅遊聯合體,抱團式發展,一個個新詞從黃自強嘴裡冒了出來。

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連連點頭!

高升起說道:“這個模式好!作為山區貧困村,想脫貧致富太不容易了。可能最容易脫貧致富的,就是旅遊。你抓種植也不是不行,關鍵是種了之後沒人買,還形不成規模。”

張雅文說道:“是啊,以前就搞過一村一品,但是市場把握不準,最後還得號召縣直各部門購買,最後不管號召種啥,農民都不相信了。”

“抓旅遊就不一樣,人只要來了,農民種的東西就能可以就地消化。”

黃自強說道:“我們江村長說,我們發展旅遊,目的是四個來:讓人回來,讓鳥回來,讓民俗回來,讓遊客到來。”

江村長?

高升起稍一愣,這才想起來,江寒還是黃溝村的大學生村官。

“讓人回來,讓鳥回來,讓民俗回來,讓遊客到來!”高升起重複了一次,興趣大增:“江寒,你說說,為什麼這麼想。”

江寒解釋道:“抓旅遊,首先是環境,環境好,遊客才會來。這個環境分為兩種:生態環境、人文環境。”

“把生態搞好了,鳥就回來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然生態環境這才是最大的資源,最大的資本。所以,我們在搞旅遊建設的過程中,堅持少砍樹、少動土。”

“人文環境,就是要把鄉村文化挖掘整理出來,傳承下去。比如,我們準備把有一技之長的老匠人、老藝人組織起來,定期開展鄉村文藝活動,讓消失的民俗活動重新開展起來。”

“讓人回來,就是要解決鄉村發展人才不足的問題。不管哪個村都有外出求學、打工或者從政的,他們的見識廣、辦法多,把他們吸引回來,就能推動鄉村發展。”

“讓遊客到來,這是目的。遊客來的不是僅僅是人流,而是一流帶五流。客流帶來資訊流、資金流、貨物流、商務流、消費流。”

高升起說道:“今天來的有不少筆桿子吧,平時寫的東西為啥不生動?你們看看,你們聽聽,四個來,一流帶五流,生動不生動?”

“我覺得黃溝村、平溝村的模式,不是單一的模式,完全可以往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