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組織部的歡呼(第1/2頁)

作品:《官途無疆

高升起邊起身,邊接聽電話,邊往會議室外面走。

大家都聽出來了,應該是市委周書記給高升起打來的電話。

高升起出去接電話了,沒有宣佈散會,所以大家都坐著不動。

張雅文的鬆弛與劉慶福、王書高、李明貴的窘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縣直部門參加會議的人員都時刻注意著這幾個人的表情和動作上的微妙變化。

實在是太精彩了。

明爭暗鬥,唇槍舌箭,幾經反轉,大家看到了現實中上演的一幕生動活劇。

一切圍繞著江寒而展開!

處理了江寒,就等於是削弱了“張派”,壯大了“高派”!

不處理江寒,張雅文就頂住了壓力,高升起就會大受打擊。

現在的江寒,不僅不能處理,還必須對他進行表揚、表彰!

這個結果,恐怕是兩派與中間派都沒有想到的。

江寒又立功了!

上次江寒是救了四百多口人的性命。

這一次,江寒是替黃溝村、替三河縣、替高平市揚了名!

對於張雅文來講,江寒是替她爭了一口氣,挽回了面子。

本來,很多人都等著看江寒和張雅文的笑話,沒想到之前一直針鋒相對的劉慶福、王書高和李明貴反而成了笑話。

……

縣委組織部會議室,常務副部長路文海帶著其他副部長和科(室)負責人收看電視。

因為會議室不大,電視也不大,所以其餘幹部跑到一樓收看。

一樓值班室有個大電視,政研室的馬明雨和巴偉把電視抬出來。

組織部長雖然已經換了,江寒雖然已經走了,但組織部的幹部們對張雅文的感情很深,對江寒的印象很好。

大家從心底裡認為張雅文和江寒還是組織部的人。

特別是江寒,組織部的同志們今天最為擔心。

常務副部長路文海當時對江寒的印象不好,但後來組織部長張雅文讓他帶隊去黃溝村考察。

經過深入調研,與村民們座談交流,路文海發現他錯了。

黃溝村已經不是過去的黃溝村了,江寒也不是縣直部門傳說中的那樣混蛋和不堪。

黃溝村的發展可期,前景無限!

這一切都是江寒的功勞。

然而今天的央臺農村頻道新聞有江寒的名字,引起了省、市、縣的高度重視,全縣的幹部都要收看節目。

經多方打聽、全面分析,大家感到應該是負面新聞,都是因為江寒年少不更事,一怒之下向央臺提供了負面材料。

自揭短處、自曝家醜,這對於三河縣、對於高平市的領導來講,是不可容忍的!

這將極大的損壞一個地方的形象,敗壞一個地方的聲譽,從而影響一個地方的發展。

作為組織部政策研究室的主任,王成喜當然知道,江寒如果真這麼幹了,就是違反了《黨章》。

江寒對有關縣直部門的人員不滿意,可以向上反映,但不能越級反映,可以揭發和檢舉,但不能隨便透過其他渠道。

《黨章》第四條規定:在黨的會議上有根據地批評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法亂紀的事實,要求處分違法亂紀的黨員,要求罷免或撤換不稱職的幹部。

也就是說,必須是在黨的會議上反映,不能透過報社、電臺、電視臺等渠道。

《黨章》第八條規定: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請求、申訴和控告,並要求有關組織給以負責的答覆。

也就是說,江寒要檢舉縣直部門人員亂作為,首先向鄉黨委反映,鄉黨委不搭理了,你才可以向縣黨委反映,這叫逐級。

黨員反映問題,必須先向黨的上級組織,不能是上上級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