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擴張

作品:《富三代從奶奶開街機廳開始

第二天 苑淑蘭的閨女們都來拜年了,自然是關門閉店的。苑淑蘭又是十幾個紅包出去。在堂屋裡開了一桌麻將一桌扳砣子。小孩子們在外頭放炮打鬧,貝貝縮在自己窩裡,出都不敢出來。

新年過完後,顏躍進也打報告辦理了停薪留職,然後騎車跑遍了城區的繁華地段,按照之前的選址原則,挑了16個地方,把門臉租了下來,招好了人手,稍加改造後就等宋胖子把裝置送來了。

2月14日。16家店在同一天開業了,非常的低調,沒有放鞭炮也沒有敲鑼鼓。就掛了遮陽布就把生意做了起來。苑淑蘭花了大價錢,安裝了5臺電話,分別在老店以及新開的16家店當中的4家。至此一共19家機廳分佈在了小城不大的範圍內。

顏浩不打算再增加機廳的數量了,街機市場的業務量也就那麼大,66續續開展蘋果機業務才是利潤的增長點。

這需要一個過程。

9o年的暑假過後,顏浩軟磨硬泡,成功避免了被送入幼兒園。並且做通了苑淑蘭的工作,將那間顏浩爺爺留下來的老屋進行了重建,不再做門面營業了,改為了純居住用途。圖紙是顏浩從系統搞來的,也不是什麼高科技,只是設計佈局的理念更合理一些。建築和裝修工作由顏浩的三姑夫帶人弄的。建成之後讓苑淑蘭十分滿意。給外孫女王箏打了個2ooo塊的大紅包。

創業元老,大外孫女妹子,則協助顏躍進一起管理另外的那18家機廳。

91年5月開始,顏浩讓苑淑蘭把現在租的 那18家店鋪的門面房買下來,如果相鄰的業主同意賣的,也一併買下,價格稍微高點也可以接受。最終苑淑蘭買下了23套門臉房。總共花費了93萬。

顏浩自己家的宿舍及周邊那片在年初的時候就拆遷了,顏躍進兩口子也搬來跟苑淑蘭一起住。原址上要建成一個新的服貿市場。顏浩告訴湯麗清去盯著,一旦開始對外銷售鋪位,就通知苑淑蘭。

那口字型的鋪位面積從2.5平米-1o來平米不等,中間站人,後面內裡三面牆上掛衣服。最小的鋪面,中午人想躺下睡覺都是一種奢侈。但是勝在便宜,5oo塊就能買到一格最小的。但是勝在人流量大,只要你的服飾款式新穎,前來拿貨的老闆看上了,成交量都是幾十件起步。等到2ooo年後,這樣一個鴿子籠鋪面的月租金都是8oo元。還不好找。

92年5月,新市場建成,市場地下2層地上6層,佔地總面積9ooo多平米,建築總面積多。

售的當天,苑淑蘭帶著一家人直接來到四海城管理處,直接拍出32o萬買下了接近面積接近1.5萬平米的檔口。每層樓都幾乎買了1/3 以上。

雙方簽完協議,併到銀行辦完款後,看著幾乎被清空的存摺,苑淑蘭感到有一點暈,腿還軟。湯麗清扶著她在椅子上緩了好一會才緩過來。

顏浩並不會做服裝貿易,裡頭的門道太多,為了能讓苑淑蘭掏空積蓄把錢花出去,避開接下來的通貨膨脹。只有這買鋪位這條路。住宅都不行!誰家單位不分房?你買那麼多房子住的過來麼?

買下的這些鋪位,顏浩也沒打算自己來運營,或者說暫時沒這個想法。索性讓顏躍進按照“押金1付1.提前 繳納 一年租金免租一個月”的條件掛上招租的牌子全部租出去。只留了一個地段最差的當辦公用途。

假如全額滿租的話,一個月租金收入9萬8千元左右。

93年9月1日。顏浩成了一名光榮的一年級小學生,就是前世就讀的那所樹人小學。顏浩不滿6歲半,按規定是不能入學的。不過顏躍進夫婦倆去找學校教導主任,意思意思了下,顏浩就能去報到了。

學校的位置就在宿舍原址和老房子的中間。走路4oo米。從江寧麻石老街一路走出來左拐5o米就到。顏浩原本打算自己獨自去就好了,頂多再牽上貝貝。不過被苑淑蘭和湯麗清一起鎮壓了。於是全家一起步行把顏浩送到了教室。

進到班裡剛坐好,一個年輕的老師走進了教室。還是前世教了自己六年的班主任語文朱老師。

老師在講臺上講話,顏浩在底下開小差。左顧右盼的,看著周圍稚嫩又熟悉的同學。這在講臺上的老師看來,是那麼的顯眼。

“這位回頭的同學,對,就是你,請你站起來,介紹一下自己”

這是撞槍口了,顏浩知道自己如果不能讓老師滿意,肯定會被抓典型的。但又不能太亮眼。不然老師肯定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

“大家好,我叫顏浩,今年6歲了,我喜歡看書,大家都是同學了 ,我以後一定和大家一起認真學習,天天向上”

中規中矩。

朱老師也沒繼續為難顏浩,讓他坐下了。

語文,數學,思想品德,體育,音樂,美術。

這年頭小學還沒有英語,低年級也沒有自然。

顏浩的同桌是個扎著馬尾辮,帶著塑膠頭箍的小丫頭,牙齒缺了2顆,笑起來很好看。

很可惜是個學渣。

小丫頭叫廖雨彤,顏浩知道她家就住在江寧街的街口那,父母原本是附近印刷廠醫務室的醫生。後來辭職出來在街上開了家診所,接診一些小傷小痛,賣一些常用藥。應該算得上是殷實之家。

家裡也算得上是做街坊生意,廖雨彤性格活潑開朗,和顏浩聊起來就沒停。一上午過去,兩人就成為了朋友。

中午放學,有些同學被家長接走,有些則是老師按照回家方向組織回家的“路隊” 。朱老師得知苑淑蘭來接顏浩回家,且回家方向就是往老街方向後,就請苑淑蘭擔任這“路隊”的第一日隊長。往江寧老街方向一共有4個小孩,除開顏浩,廖雨彤,還有一個叫韋昕的女孩,一個叫周志的男孩。按距離來算廖雨彤家最近,出校門右拐5o米到老街街口就是。周志家最遠,在老街的街尾。

韋昕家則是和顏浩老屋差不多,老屋對面的兒童商店的樓上。

回家路上,苑淑蘭還買了4罐健力寶,給幾個小孩一人一罐。拜託他們在學校多和顏浩做朋友。一起好好學習。幾個小孩滿口稱是。

周志父母和顏浩父母也算認識,周志的舅舅也是二輕系統內的。周志的爸爸在顏浩2歲生日擺酒的那家福通酒樓的經理,周志的媽媽則是自己開了2家服裝檔口,其中一家還趕巧了租的是顏浩家四海城的檔口。當然這些都是後面二人熟絡起來後才知道的。

正所謂一年級的囉嗦,二年級的哥哥,開學兩個月後,班上的同學不論男女,全是話癆。除了不聊學習,什麼都聊。

誰誰週末去公園玩了什麼好玩的;誰誰誰週末跟哥哥去了溜冰場;誰誰誰家裡紅白機買了新的卡帶好玩;誰誰誰和父母去了省城哪裡哪裡;誰家的家裡的大彩電有幾十個頻道,用遙控器遙控。躺在床上就能換臺;

93年就這樣在這樣的嘈雜中過去。元旦節後即將迎來考試。

苑淑蘭為了激勵顏浩,承諾如果考1oo分就帶顏浩去省城動物園玩。顏浩懶得動,故意考答錯,考了2個98。

不過苑淑蘭還是很開心,帶著一家子跑到省城,顏浩開不開心她不知道,苑淑蘭倒是累得夠嗆。顏浩提議讓顏躍進去學車,苑淑蘭許願駕照下來就給顏躍進買一輛車。湯麗清眼睛都放光了,擰著顏躍進的耳朵就答應苑淑蘭一定會考下來。

94年開始,改制和下崗的大潮席捲而來。物價也飛上漲。顏浩的大姑二姑三姑都沒能倖免。雖不至於生活困難,但也實實在在的影響到了各自家庭的生活質量。

新年過後,顏浩的大姑兩口子,二姑,三姑,都開始幫苑淑蘭做事。工作都不累,工資都不少。算是苑淑蘭對女兒們的幫襯,顏躍進兩口子都沒有異議。

顏浩知道現在苑淑蘭的存摺上的資金是越長越高的,但是購買力卻是越來越低的。顏浩只好鼓動苑淑蘭開啟買買買模式,只買市中心繁華地段的門面。只要人家有出手的意願,溢價2o%也拿下。

前世顏浩不炒股。更加不會關注,從網路上零星的資訊知道會有牛市,但是什麼時間開始什麼時間結束則完全不知。也擔心苑淑蘭受不了股市的刺激。所以只能選擇這穩健的方法來把現金換成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