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張青陽

作品:《穿成商戶女擺爛,竟然還要逃難!

來日入相必經翰林。

說的就是這翰林院的職位,翰林院檢討是個清貴的職位,也是天下讀書人的嚮往。不管是封疆大吏、還是內閣權臣,除非武將,其他文臣高官必出自翰林。

這一來二去,何二郎早已打算好了,先去拜見張老相公的次子,然後再去拜見這位翰林院檢討。

這兩人雖說名義上都在翰林院供職,但實際上所處部門不同。

待詔學士隸屬於學士院,而檢討則主要在翰林院走動。從現階段的收益性分析,肯定是這位張大人更勝一籌。

但姜懷遠同上面那位的關係,也值得商榷。

何二郎不願意冒險,既然無法取捨,不如就做出一副不諳世事的模樣兒,讓他們以為自己貪得無厭。

這不也是天下讀書人的終極寫照嘛?

皓窮經,為的就是一朝得中,能出人頭地,遨遊九天。

這一點兒,杜蘭月也能感同身受,否則某位仁兄就不會因為中舉而變得瘋癲了。

何二郎只是一介舉人,為了能考中進士,就算是病急亂投醫也無可厚非。

張府的位置位於內城,距離翰林院挺近,想來也是為了當值方便,這種距離真是走路都可以了。

張府也不算是很大,可在這地段,肯定也是寸土寸金了。

瞧著路上還有不少來回走動的小廝,身上的衣物都是細棉布做成的,若不是他本身條件優越,真的是有撞衫嫌疑了。

撞衫不可怕,誰醜誰尷尬。

還有些看起來面白無鬚的,想必是宮裡的宦人……

此時,宮裡有頭有臉的太監也是有品階的,他們在宮外接辦了宅子,也同普通的富貴人家一樣,有僕人伺候著。

到了張府門口,何二郎遞上張老相公的名帖,便在門房等候。

那門房一瞧竟然是自家老太爺的帖子,哪裡還敢怠慢,好生說了幾句客氣話,示意家丁給他倒了茶水,便匆忙去內院稟報了。

不多時,何二郎還只淺嘗輒止了一番那泡好的茶水,心道還真是不如自家月娘炒制的味道好,便聽到門房的腳步聲。

這一來一去也是極快了。

“公子,我家老爺有請,請您給我來。”

何二郎頷道謝,便跟著門房目不斜視地走進了院子。

這院子裡佈置的也十分簡約,院子裡只些綠色的半人高的盆景,被修剪的整整齊齊。

張家次子名張青陽,是個略微福的青年人,三十歲左右的年紀,面白有美髯,看起來倒是有些張老相公的影子。

見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點頭道,“你既是我父親介紹過來的,咱們則不必外道。聽說你在學業上十分精進了,我且考教你一番。”

這張青陽身上有著文人的儒雅,但卻沒有文人的酸腐,反而十分爽快,這點兒倒是跟武將有些相像。

何二郎對這個人很有好感。

張青陽深入淺出,將這幾年出的截搭題以及策論題目的送命題都相繼給他來了個大串燒,若不是何二郎提前看過這幾年的會試真題,還真有些招架不住。

對於眼前這年輕人的解答,他也十分滿意,連連點頭。

“正如我父親所言,勉之你這科舉的火候是足夠了,只要不出什麼意外,正常揮,當是沒什麼問題。如今荊州王叛亂,自己稱王了,若讓你策論此事,該當如何?”

何二郎皺眉思索,這荊州王之亂,本質上也是本朝的藩王政策,這位張大人乃皇帝近臣,他之所言也可能正是上面那位憂愁的,會不會入選策論題目尚未可知,可若是進入殿試,還真說不定會押中題呢。

想必上面那位也被這起子事兒壓的喘不過氣了吧?

張青陽眼眸一閃,道,“你且說來聽聽,這是在自家地盤,不必拘束。”

意思很明確,我覺得咱們是一路人,你也是我父親的入室弟子,我這書房安全的很,不必擔心隔牆有耳。

何二郎拱手道,“恕學生拙見,這藩王之事乃前朝弊端,我朝太祖曾對藩王多有寬宥,雖說已經經過幾代推恩、削藩,藩王的整體勢力減弱了許多,但由於分支龐大,也成了我朝的重大負擔,單單是每年的藩王食邑數量便極其驚人,如此下去,本朝的根基不保。”

這番分析中規中矩,張青陽看著他,示意他繼續。

“所以如何兵不血刃地解決藩王之龐大冗雜乃是當務之急。學生以為,削藩勢在必行,但必須師出有名,另外可取消世襲制度,繼續加大推恩力度。比如,凡是在抵禦外辱方面做出卓著貢獻的藩王子弟,才可以襲爵。如此,一來可以加強邊境的守備力量,二來可以讓藩王府內部出現裂隙。”

藩王的封底一般都在邊境地帶,初衷也是為了鞏固邊境安全,抵禦對他們虎視眈眈的外族人,可如今世代推恩之後,藩王的後裔已經分裂的七七八八。

雖說還保持著豐厚的食邑,大部分王爺、郡主的都不想著要造反,平平安安有吃有喝地在封底作威作福,難道不香嘛?幹嘛去費勁巴拉地打仗?萬一一不小心自己給噶了,真是什麼都完蛋了。

這些藩王后代之間也各懷鬼胎,恨不得對方比自己早噶。因為自己還要生兒育女呢!手裡的這點兒封地,還不夠分得!

若是對面這家沒有子嗣繼承,自家兒女分封過去也算是正統。

若是有那想要造反的,也要十分小心被高密,想要你噶的兄弟姐妹真的不要太多呦。

還有一些小藩王如今已經不成氣候了,這部分人幾乎就屬於不思進取的那類,但卻如同這帝國的蛀蟲一般,搶佔了大量的土地,造成土地兼併,轄內的很多百姓都成了流民,這也是造成王權不穩固的一部分因素。

朝廷窮,藩王富足,這怎麼能行?

荊州王是皇帝的堂叔,在各方面來說,都是藩王中的佼佼者,至於為何會造反?這還用說嘛?老狐狸嗅覺敏銳,已經嗅出了小皇帝想要對他們這些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