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連夜收拾

作品:《穿成商戶女擺爛,竟然還要逃難!

“阿爺,保命要緊!各村兒現在都知道訊息了,我這一路回來,沿路的村子都已經準備上路了!大夥兒都說,荊州要亂了!得逃命!”

眾人更加愕然了,亂了這兩個字,意義重大!

大夥兒終於意識到,這次並不是蠻人的小打小鬧。

若真是亂起來,十年、二十年都是有可能的。現如今大盛王庭十分羸弱,根本不可能出兵幫助他們。若是被蠻子給佔領了,他們就要做俘虜,那些蠻人能把他們當人嗎?

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何大郎見狀如此,高聲道,“行了,既然大夥兒都知道了,便趕緊回去準備吧?想要跟著一起的,明日午時在大槐樹下集合。當然,若是自家有更好的去處,便自己找出路吧。”

其他的,他也不便多說。逃難一事,事關重大!很多婦人若是跟孃家分開,就是永別,而且一旦踏上逃難路,便生死有命了!

雖然他無比信任自家二弟,也是何家村的村長,但也無法做得了全體村人的主。何大郎不敢說別的,但只要是安分地跟著走的,他也願意盡全力提供幫助。

有了心思,大夥兒都顧不得再說什麼了,趕緊回家找家人商議才是正經。

此時,何家人已經井井有條地忙碌了。

杜蘭月將嫁妝裡值錢的物件兒一股腦兒扔到空間裡,至於被褥、衣裳之類的,挑了經常穿的放進包袱裡。何二郎的衣物不多,便也一同放進包袱。至於被褥之類的,則是跟方氏一般打成包袱放到馬車上……

方氏則沒有她這麼麻煩,大房的東西不多,也就是些衣物被褥,收拾了三個大包袱,還有兩個娃兒的,看起來也不算少了。為數不多的幾十兩銀子被她妥善地藏在他們兩口子的衣服裡。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被方氏整得很明白。

至於要不要通知孃家人?恐怕是來不及了!

不過,據說各村落現在都知道要逃難的事兒了,按照她爹的果斷和二弟的機靈,肯定會跟著去逃難的,至於去哪兒就不好說了,只能在路上打聽打聽。還好,孃家前些日子買了頭騾子,這還是聽了二弟妹的勸。

果然,聽人勸吃飽飯!聽二弟妹的勸,能活命呀!

劉氏收拾完自家屋裡的包袱,又幫著三郎、珍娘跟阿桃,妥帖地收拾了衣物還有所有的被子,就連蚊帳都沒有放過!山林裡蚊蟲多,蚊帳說不定用的上,即使用不上,她也不捨得扔。

大房那邊她沒打招呼,估計大兒媳也不會扔下,至於老二媳婦,應該也不至於。

杜蘭月:不好意思呀,阿孃,我沒拿。

廚房裡,劉氏接了大兒媳的活兒,同珍娘、阿桃一塊兒烙餅。

餅子是雜麵兒的,這會兒劉氏也捨得放油鹽了,一路上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做熟食,就算是有,恐怕也不多。人吃不上油鹽,身子哪裡能熬得住?好在這個時節,野菜不少,倒是不至於缺菜。

菜地裡的蔬菜成熟了不少,三郎摘了許多,被方氏用鹽巴細細地醃漬了,路上拿出來就能吃,也不會壞,這可是難得的下飯菜。

此時,方氏更覺得二弟妹是個有遠見的!瞧,就算是這存貨的好習慣,也值得她誇上一晚上。

若不是二弟妹買了這麼些油鹽米麵的,今晚不得抓瞎?哪像現在,就算是烙餅都能烙上兩大包袱。若不是怕放久了易壞,或者是時間長了口感太差,方氏覺得自己能烙上三個大包袱。

何老爹則是將農具都一股腦兒地收拾了,無論是鐵鍬、鐮刀和钁頭,都要拿上。這都是農家人的根基,貴的很,還不易得。

大盛的鐵器可是在官府的管制下,即使要打製農具,也需要再鐵匠鋪子登記造冊。

趁著大夥不注意,杜蘭月從空間裡買了些高粱面兒和白麵兒,並一些黍米,摻雜在自家的糧食布袋裡。

家裡才剛打了黍米,還沒完全去殼兒碾粒,何老爹正埋頭趕工呢,恨不得在天亮之前將所有的黍米打完。

何二郎回來,趕緊跟阿爹一起輪起連枷。

連枷的“噠噠”聲迴盪在村裡的每個角落,所有的人都不得睡了,再說這誰能睡得著?不管明天走還是不走,黍米都是要趕緊打出來的,可不能便宜了那幫蠻人。

何大郎鑽進後院,將馬車和車棚加固一番,還有桐油布也要準備好,若是遇到下雨天也要有應對策略。

如今家裡有兩匹馬,用來乘坐外加拉行李也是足夠的。本來還有一頭驢子的,只恰好前日被留在店鋪送貨了,如今倒是少了頭運載牲畜。

因著貨量增加,何松經常幫忙運送蚊帳,這樣下來,多的時候收入高達二兩銀子一個月!他家裡早已買了一頭驢子,平日也駕駛自己的驢車,回程還能順便拉個客,也能得幾個錢!

何家村裡有牲畜的人家本也就有三四家,自從老何家的生意做起來,好些人家的日子跟著也好了起來,不敢說買什麼高頭大馬,但驢子倒買了不少。

不是因為別的,主要是又便宜又方便。

即使家裡沒有驢車的,也是有板車或者是推車的,雖說得用人力來拉,但他們有的是力氣,也不怕什麼。

所以,等到第二天上午集合的時候,各家的車上全都是滿滿當當的行李,甚至有人將還沒有打完的黍米穗子、缺了口兒的陶罐、破了洞的藤條筐子也都拿上了。

這都是家當!一文文置辦的家當!

若是丟了,家中的老者還不知道得如何哭訴呢!

而且,他們自己也是不捨得將這些扔了,到了林子裡,誰知道會有什麼事兒生,就算是破了的藤籃,說不定也能拆了禦寒,揮它最後的一點光和熱。

何家的黍米在天亮時分已經全部被收入麻袋。

何老爹打眼兒一瞅,又上手掂了掂,總覺得今年的畝產似乎要多些。

當然,這是好事兒,也顧不得想原因何在了?現如今這個情況,能多點兒糧食,自家人存活的機率便更大一些。

至於原因?那還不是因為自己伺候的好?加上今年風調雨順,或許還有老二媳婦是個福星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