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準備鄉試

作品:《穿成商戶女擺爛,竟然還要逃難!

高氏和許氏,則是由最初的幫工成為領班。

每個人管理一支二十幾人的小隊,雖說不用做活兒了,但也十分辛苦,相對應的則是杜蘭月給開出的高額月薪,一個月二兩銀子!

她們都十分滿意,也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要知道和縣的好些鋪子掌櫃,月俸也是這個數兒!

靠著焦糖瓜子和蚊帳買賣,賺了不少銀子,反正何家人是滿意的不得了!直道是老天保佑!家裡人對著杜蘭月更加好了,方氏恨不得將她給供起來。

杜蘭月呢,雖說也賺了些銀子,但還是太少了,距離下次空間升級,還差了許多許多呢。但如今的空間功能,她也是很滿意了,欲則不達,凡事也不能太過強求。

如今,何記家居館的名號逐漸響亮,連錦繡樓的陳娘子都曉得,她才是何記的幕後東家。

杜蘭月呢,也不想著再賣花樣兒了,有那個功夫,還不如展自家業務呢!再說,將來去了京都,她也要開店,如果將家底兒都露出來,可不是件好事兒。何況,她現在也不是那麼缺錢了。

不知不覺便進入八月,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天變得高遠,空氣中瀰漫了秋日的味道,正午的日頭依然高照,卻比夏日的溫度低了幾分。何家又進入了新一輪的緊張中。

原因無他,何二郎馬上就要去荊州參加鄉試了。這次去參加鄉試的,含光書院便有四位,其中三位,都是杜蘭月的熟人。

都有誰呢?何二郎自是不必說,唐林跟薛遷也在意料之中,另外一位,據說是何二郎的同班,當初府試的名次比唐林還要靠後一些,此次想必是去碰碰運氣,感受一下鄉試的氣氛。

此去荊州,路途遙遠,書院這邊還是允諾會派車前往,除了第四位姓盧的學子願意跟車,其他三人均表示可以自行前往。

作為家裡頭等大事兒,何家的馬車早就準備好了。外觀雖說差了些,但何二郎不嫌棄,只要能遮風擋雨就好。

只不過如此一來,拉貨的車便不夠了。

不過這都不是主要的,到時候可以租賃別家的馬車。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何家人不怕困難!

只還沒等他們想辦法,杜老爹便讓家丁趕著馬車過來了,說是給女婿去鄉試用的。

兩家的馬車一對比,就算是習慣性想要謝絕的劉氏,都說不出什麼話了。

杜家的馬車是實用的錙車,車頂有橢圓形的帷蓋,後開門,兩側有窗戶,車體木料則是結實的紅軸木,這種木頭十分堅硬,安全的很!整個車雖然沒有過度裝潢,但主打一個實用,杜蘭月覺得十分低調。

兩輛馬車並行,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較而言,自家的馬車簡直是太簡陋了,簡陋地不忍直視!

最後,杜蘭月大手一揮,決定接受阿爹的好意。

荊州一行,除了何大郎,還有何三郎同行,除了看中了何三郎的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想讓他去見識見識,順帶去瞧瞧荊州的市場,看是否可以找到蚊帳的新銷路。

當然,後者並不是杜蘭月的意思。隨著時間的流逝,距離前世何家出現變故的日子越來越近,她也變得不安起來。

這些日子,她就在想,到底何家村出了什麼變故?可原主當時居住在和縣,還是被困在薛家後院裡傷春悲秋的女人,就算是和縣街面兒上的訊息知曉的都不多,更何況是何家村這種鄉下!

真真就是差點兒愁禿了眉毛,都沒想出個所以然。

不知道自己的出現,會不會讓前世的軌跡生改變,總之多做準備、早做準備肯定是沒錯兒的。

對於能去荊州走一圈兒,何三郎簡直激動不已。

長這麼大,這還是他頭一回出遠門,成行的那天晚上,差點兒沒睡著。掰著指頭數羊頭,這才勉勉強強地睡了兩個半時辰。

杜蘭月給何三郎準備了泡麵和壓縮餅乾,這時候天氣漸冷,若是能吃個自熱火鍋也是好的,只可惜這太前了。為了確保營養均衡,還指導珍娘做出了菜乾,泡麵的時候將菜乾放進去,也能增加些營養。

至於熱水?當初府試的時候是可以提供的,興安府貢院裡只要出些銅子兒,可以買到熱水,但是府試估計是不行的。

為此,杜蘭月又搗鼓出了隨身攜帶的小爐子,爐身是陶的,定製了配套的小鍋子,只要隨身帶些炭火就好。

八月天,夜裡已經冷了,這個炭火爐子,除了可以下麵條用,還可以取暖,多少能驅逐些寒意。

同樣的一套鍋具和食材,她還給唐林準備了一套。

上次答謝自己準備的東西,唐林趁著休沐硬是賴著何二郎來了自家一趟,帶了一車的禮,驚呆了在場的何家人!

好半天,杜蘭月才知道,這人的家裡竟然是布商,所以禮物當中自然少不了各色布匹,加上這人是個實誠的,差點兒把家裡所有的布料種類全都來了一遍。

那財大氣粗的模樣兒,活脫脫的就是一個不差錢兒的富二代!豪氣沖天呀!

對著這樣的富二代,杜蘭月簡直要眉開眼笑了!這樣的小胖子,給她來上一打兒都不嫌多!

布料價格昂貴,一車布料想來也是能值個幾十兩銀子的。杜蘭月雖然愛財,但也知道不能貪便宜。所以知道唐林也在此次應考的學子當中,便大方地給他也來個了鍋爐套裝。

這可把唐林可樂壞了!心道,他硬要跟著何二郎上路的決定簡直是太對了!

他們家在荊州府有生意,本可以早些過去,但跟家裡人商議後,決定同何二郎一同啟程。

若是旁人也就罷了,唐家人一聽人家竟然是上次的案,還是指導自家笨兒子功課的好人,哪裡還有不應的?

唐母帶著幾個姨娘,徹夜給兒子準備點心和小菜,只求能新鮮再新鮮,只可惜這番心思,全都進了何三郎的肚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