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不可思議

作品:《穿成商戶女擺爛,竟然還要逃難!

杜蘭月也有些…不可思議,這事兒可沒人跟她商議過,難保不是何二郎的即興揮。

隨即一想,又覺得不太可能。何二郎是個走一步看三步的,衝動這兩個字跟他不沾邊。那麼,這一定是三思而後的結果。

難道是因為自己之前說的那一番話?為了替她保住杜家的財產?如此一來,杜家的財產有歸屬,血脈也有了傳承。

一箭雙鵰!

杜老爹定了定神,聲音依然有些顫抖,“這是大事兒,可不是你一個人能說了算的,再說等我和你岳母百年之後,也管不得身後事,你切不可一時衝動。”

崔氏也忙道,“是這麼個理兒,只要你和月娘能好好的,我們兩個也能心安,其他的都沒關係。”

何老爹和劉氏卻一臉淡定,勸慰道,“親家,二郎早就跟我們提過這事兒,你們家只有月娘一個閨女,若她不能給你們傳承香火,那豈不是不孝?再說了,讓小兩口多生幾個不就行了?再怎麼說,不管姓什麼,都是咱們自己的娃兒不是?”

二郎夫妻是天作之合,這等卦象主夫妻琴瑟和鳴、多子多孫之象。即使杜蘭月的肚子依然平平,老兩口也沒多麼著急。

不過,他們可不會承認,初聞兒子的意思,何家老兩口也被嚇到了!

講真,按照傳統觀念來講,這事兒還真是有些難以接受。但何二郎勸導有方,將杜老爹要將財產傳給他媳婦的訊息如實告知。

老兩口都沒想到,杜氏夫妻竟然如此大氣!那他們也不能小氣了去!只要二郎夫妻多生幾個,不就解決問題了嘛!

如今家裡條件好了,也有長久來錢的生意,養他個十個八個都不成問題。挑選次子跟著杜家姓,也好讓親家多了慰籍,這在以前也不是沒有先例,只是不多罷了!

這麼一想反而覺得自家那個孫子是極其有福氣的,打一出生便坐擁偌大的家財,老兩口也不那麼難受了,孫子過得好,姓什麼又有什麼關係?反正都是要在自家長的,這樣一來,親家心裡得好過多了。

杜老爹沒有老淚縱橫,但也沒好到哪裡去,眼眶裡蓄滿了淚。

紅了眼眶的還有崔氏,不能替丈夫傳宗接代,按理說乃七出之罪。杜家宗族的老傢伙們,早想以這個理由讓丈夫納妾,可丈夫是個有情義的,愣是說自己早年曾給公婆守喪三年,即使犯了“七出”,也不能做數。

後來杜老爹又自請出族,斷了他們的念想。

這個時代,沒有宗族的護佑,即使身負萬貫家財,也如同無根浮萍一般。

百年之後到了那邊,這一脈就斷了!過年過節連個香火都沒有……

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崔氏想著,縱然月娘會記著他們,但畢竟只是個女子,萬事不由己!有了孩子之後,更是沒得時間了!雖說,丈夫當初出族之時,雖也是衝冠一怒,沒什麼後悔的,否則他的妻女都保不住。但之後的數年,心裡也會為身後事擔憂。

這些,崔氏又哪裡會不曉得?

杜蘭月也感動,替爹孃感動,雖說這事兒在她那個時代算不得什麼,而且很多家庭最多隻有兩個孩子,挑一個娃兒跟著母姓,也算是流行!

可在這個時代,宗族血脈尤其被看中,能做出這個決定,非常人所能及。所以,看向何二郎的眼神兒平添了幾分感激。

杜老爹高興的不知所以然,讓家丁又去買了煙花爆竹,弄得整條街鑼鼓喧天!

何三郎則是按照二嫂的建議,招攬了一群小娃兒幫忙宣傳。這些孩子都不認識字,但記憶力很不錯,能幫助去巷子裡招攬生意。

“何記家居館今日開業大酬賓啦,京都最火的蚊帳,種類齊全,還有各種好看的抱枕。”

“大夥兒進來看一看啦,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京都最新款式的蚊帳,輕薄透氣又美觀啦。開業打九折!”

“買蚊帳送團扇了哈!實惠美觀又耐用的蚊帳,保準十年用不壞了啊!”

……

和縣的大街小巷裡很快便傳來何記家居館開業的訊息。

除了蚊帳作主打,還有各種靠枕、抱枕,但由於宣傳得力,顧客太多了,杜蘭月只好從空間裡買了幾個差不多的抱枕,只上面的圖案不是繡的,而是機器做成的繡貼,用縫紉機匝上就可以了。

簡單好看,重在便宜,畢竟不是純手工的。

明氏手工刺繡的抱枕,價格要貴些,三百文一對。那繡貼做成的,定價便為二百八十文一對。

之所以這樣,也只是想讓空蕩蕩的家居館多些抱枕種類。

何家人只知她帶了一車東西,可沒想到竟然是這麼多抱枕皮子。好在杜家來了很多人,能幫忙一塊兒填充木棉。

大盛已經有了棉花,但價格昂貴,尋常百姓更是用不起,冬日裡都是用蘆花或者是麻布塊兒填充冬衣,也有家庭條件好些的,可以用這種木棉代替。再富貴的人家,已經能用絲棉了!

杜蘭月讓人買的,便是這種便宜些的木棉。其實用絲棉更好,但這時代的絲棉可不是她那個時代的絲棉,而是真的是蠶繭抽出的絲,待做成成品之後,剩下的繅絲才被製作成絲棉,世家大族才能用的起。

大夥兒一起上陣,終於在人流量上來之前,將抱枕填充好了。

廣告做的到位,街面兒上的民眾湧進來,才知道這家新開業的家居館竟然賣的是蚊帳!

天曉得他們等了許久,都沒等到那兩兄弟到南市賣蚊帳,竟然悄無聲息地來到此地開鋪子了?

人們都有從眾心理,那些不曉得蚊帳是什麼東西的,見這麼多人趨之若鶩,也急忙跟著奔跑起來,生怕跑的不快便要錯過一個億!最後,竟是嘩啦啦一堆人一塊兒擠到門口來了。

周圍逛街的,見此處熱鬧異常,竟然還需要排隊購買,更是不能錯過好東西,也都跟著排起長隊。

今日,他們的生意只能用火爆來形容。

中午連飯都沒時間吃,崔氏只好安排人到不遠處的酒樓定了菜,拿到店裡來吃。大夥兒湊活了幾口,又忙活起……

下晌,客人才慢慢地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