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7章(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第2717章顯示卡

晶片有很多種,簡單地說,就是凡是跟計算有關的電子器件,都算是晶片。

比如手機裡的聲音感知器,可以感知到外部的聲音,然後把聲音訊號透過計算,改變為數字訊號傳給中央處理器。這種東西也叫晶片,叫做感知晶片。

又比如電量的消耗。

執行一款程式,需要給予多少電量的支援?這也需要計算來得出,計算這個單元的器件,叫做電源晶片。

又比如藍芽、iFi、usb介面等等,這些連線的過程都需要計算,透過計算來對接,就都有相應的通訊晶片來對接。

不過,這些晶片大多技術含量不高,計算量很小,不算什麼核心科技。

真正最廣為人知的晶片,是處理器晶片,也就是cpu。在一款產品裡,cpu就相當於人的大腦,幾乎負責了所有的計算,大量的複雜計算。

人工智慧也需要大量計算。

所以過去行業對人工智慧的理解,也是這樣的邏輯。在處理人工智慧的大量計算的時候,也是透過cpu來計算各種aI演算法。

這是行業常識。

可是直到這個月……其實也就是前幾天,整個人工智慧行業,才終於恍然醒悟,產生了一種全新的行業認識。

在處理人工智慧計算的時候,不應該使用cpu晶片!

而應該使用gpu晶片!

gpu,也就是大眾熟知的顯示卡。

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轉變,就是上週才生的震驚世界的圍棋行業的Rokid-go所起的“人機大戰”!

Rokid-go背後的龐大資料處理,依靠的就是大量的gpu的執行。

同樣規格的cpu和gpu,在處理aI計算的時候,gpu的算力可以過cpu的1oo倍!而能耗,還不足cpu的5%!

Rokid-go大獲成功之後,近期連續表了7篇很多這方面的論文。又有過“人機大戰”的實踐證實,可以說紫微星已經引領了全球人工智慧計算的行業大轉向。

人工智慧,將會在紫微星的帶領下,真正地走進gpu的時代!

而這也進一步地提高了做人工智慧科研的門檻。

因為過去的那種靠著暴力地堆積大量cpu來提高算力的模式,在人工智慧領域算是徹底的行不通了。

就比如級計算機。

級計算機,就是有著級計算能力的電腦,在這個領域,國內有著很強大的實力,不比美國差多少。

為什麼?

因為cpu的疊加屬性。

cpu的計算,絕大多數都是線性的,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是一個任務一個任務的去執行。美國有最好的cpu晶片,最多就是流水線工人的幹活水平高了,單體工作能力比較強。

國內的cpu晶片比較差,卻可以用暴力堆積的方法來解決算力缺陷。

工人的單體能力差,但是沒關係,多在流水線上安排一些工人就好了。美國的算用1ooo個晶片,我們的用1萬個晶片,總能跟他們達到同樣的算力了吧?

無非就是多費點電而已。

在國家戰略面前,電費才幾個錢?

一臺級計算機,主機可以裝滿一層大樓,沒有空間限制,就可以無限地堆積算力低下的cpu,靠著無數cpu晶片的堆積,來達到算的效果。

所以聯想、曙光、浪潮,包括一些高校和軍方,都可以開出自研智慧財產權的級計算機,在這個領域打破技術壁壘。

可是,gpu就不行了。

gpu之所以能取代cpu成為人工智慧計算的主要工作,就是因為gpu主要是以處理平行計算為主。

而人工智慧的神經網路演算法趨勢,所需要的就是平行計算,剛好和gpu相匹配。

一旦是平行計算了,就沒法像流水線工人那樣,靠著堆積數量去提高生產力了,這就得靠著實打實的硬實力了。

比如一個博士生和一個小學生算數學題,小學生根本不行。哪怕把一萬、十萬個小學生組合起來,也不可能是一個博士生的對手。

這就是高通、英特爾這些主要以銷售cpu為主的公司,市值最高也就是幾千億美元,而以賣gpu為主的英偉達,市值卻能衝上5ooo億美元、1萬億美元、2萬億美元甚至更高的原因。

cpu再是核心技術,也有可替代性。

gpu卻沒法靠著堆量的方法來替代。

沒有頂級的gpu,就無法提供頂級的算力,就不可能成為頂級的人工智慧公司。

就像十年後的2o23年國內的人工智慧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