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9章 科技營銷(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沒一會兒,老張的客人來了。

周不器啞然失笑。

竟然是熟人。

萬達的老王!

周不器哭笑不得道:“你倆這是幹啥?”

王老闆感慨著說:“來了美國做生意,沒你的幫忙真是不行。派拉蒙那邊還真出現了點麻煩,董事會和管理層都同意了跟萬達的交易,可雷石東說什麼都不同意……我們開出的價格,已經足夠的有誠意了。”

周不器搖搖頭,“老王,我早就說了。我如果幫忙,那一定是幫人過得更好,而不是幫人走向萬丈深淵。”

“不至於吧?”

王老闆顯然不甘心。

周不器道:“好萊塢的水太深了,外人想進場,真是寸步難行。松下當年來了好萊塢,沒幾年就虧損幾十億美元退場了。索尼在三十多年前以天價進場,幾乎也是遭遇了滅頂之災。三十多年來都始終處於好萊塢的末席。”

王老闆覺得他有點危言聳聽,“我看過財報,索尼娛樂現在已經是索尼旗下最賺錢的業務了。索尼最大的利潤支撐,就是來自索尼娛樂。”

周不器道:“索尼娛樂的王牌可不是索尼影業,而是索尼音樂。相比之下,音樂產業要更容易一些。就算索尼娛樂現在是索尼的頂樑柱,也只能說明索尼現在做得實在太差,核心的科技業務已經完全走偏。”

日系科技巨頭都有著很強的實力,之所以這些年來“落魄”了,主要就是反應動作太慢了,商業思路太落後了,還在延續著老一套的成功經驗。

日本的科技企業,最重視的是科技研。

這讓他們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一騎絕塵,尤其是半導體領域的強大實力,讓日本的It產業稱霸了全世界。

這跟大形勢有關。

當年全球的It產業才剛剛起步,到處都是空白的市場。隨便搞出來一點新科技,那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就可以很輕易地引起全球消費者興奮。

說白了,就是在那個特殊的時期裡,有了科技就有了市場,“科技=市場”。

可是隨著全球科技產業的展,尤其美國認識到了半導體在科技產業裡的核心地位,開始以矽谷為核心的全球化的佈局……

大形勢就改變了。

獨一無二的科技優勢不存在了。

你會的東西,別人也會。

你的科技水平很高,能開出了1oo分的效能的產品;我的水平稍微落後,也能開出9o分效能的產品。

消費者都是普通人,他們哪能分辨出1oo分的效能和9o分的效能的差距?

一定得讓他們有更直觀地感受!

“戴爾模式”就開始大行其道。

也就是“設計+營銷”。

消費者們都見識過了很多好玩的科技產品,接下來就是追求更好的體驗了,會購買設計最漂亮的產品、會購買知名度最高的產品。

基本上從九十年代開始,It領域的市場規律就生變化了,除了一些要求很強的專業級的領域,大多數的消費級電子產品,“科技”已經不再是市場的第一競爭力。

誰能把產品設計得更好看、更美觀。

誰能把營銷做得更有趣、更知名。

如果價格上也不是太貴,處於大眾都能接受的一個水平,就可以迅地奠定行業的霸主地位!

甚至哪怕價格貴上天,只要能把“設計+營銷”給玩好,那也一樣能成為脫穎而出。

比如汽車界的帕加尼,號稱世界上最貴的跑……其實這公司一共才六十來個人,根本沒有任何研的實力,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設計,設計出最漂亮的造型,然後從外面購買材料,找代工廠去代工生產。再加上限量銷售的營銷策略,很快就讓帕加尼成為了比法拉利、蘭博基尼還耀眼的跑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