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3章 開放(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接下來,也就該談談版權的分配了。

所謂的拼盤投資,就是大家合夥出錢,一起把一個專案給做起來,共同創造財富。可是,財富創造完了之後,分配權都在hbo手裡。

這是行規。

不管電影還是電視劇,都這樣,誰有主控權,誰掌握分配權。

周不器爭取來爭取去,就是為了從hbo身上,儘可能多的搶過來一些分配權。不過,他也知道現狀和大環境,想搶來太多,這是不可能的,能稍微的搶來一點對方實在用不上的邊角料,就算很不錯了。

就像在一些壟斷級的企業或者機構裡,那些邊角料寧可放在倉庫里長毛黴,徹底地浪費掉,也不允許讓別人拿走創造更大的價值。

這才是最讓人有心無力、痛心疾,哪怕是滿腔熱血也報國無門的地方。誰要是敢用一些私人手段把這些邊角料拿出來搞一點事情……搞失敗了,這是好事,沒人眼紅;真要是搞成功了,輕則是國家資產流失重則就是盜國賊蹲大牢了。

好在美國的電視劇產業並不是完全的壟斷產業,有一些巨頭的壟斷趨勢,也不是靠著權力的強制壟斷,而是靠著市場的軟性壟斷。

這就存在著很多可以運作的空間。

大家都是為了展,都是為了賺錢。

只要想賺錢,那就可以存在最好的競爭。就怕你不想賺錢,只想爭權,為了牢牢地控制權力,寧可不賺錢,寧可把優質資源爛在手裡也不外放。

時代華納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還是得透過賺錢來提振股價。

這對周不器來說,就是最好的訊息。

hbo不是鐵板一塊,hbo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賺錢,這就為周不器創造了很大的運作機會。

理查德為此也很振奮,“hbo董事會已經答應了,授權我來處理此事,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地做到共享版權。”

“就像我上次說的那樣?”

周不器笑了笑。

卻不抱什麼希望。

上次他提的要求,是拼盤投資的合作專案如果在hbo的運作下,盈利未達預期或者陷入了虧損,那麼行權就應該轉給投資方去運作。

這其實很有道理。

大家合夥做生意,你一波操作猛如虎,結果一算賬,竟然虧損了。那就不好意思了,要按照我的方法來操作一下了,說不定就賺錢了呢?

可即便是這樣,hbo也不可能答應。

保守、頑固,幾乎是每一家傳統型公司共有的毛病,哪怕是微軟也一樣。

鮑爾默領導的微軟,越來越像傳統企業了,股價長期低迷,市盈率跟傳統企業差不多。後來鮑爾默下臺,新的ceo納德拉上臺,所採取的改革策略其實就是一條——開放。

推動微軟的“改革開放”。

微軟是級巨無霸,擁有著難以想象的實力,旗下資源的豐富性,可能比亞馬遜、甲骨文、谷歌、奧多比、Facebook、雅虎、易貝等矽谷巨頭加起來都多。

可是,過去的微軟,太封閉了。

導致微軟旗下的資源根本就沒有得到充分地揮,價值沒有被挖掘出來。新ceo納德拉上臺後,路線就是一條,微軟做不好的事,那就別死守著了,把資源開放,誰有能力來開,誰就來開!

不管是微軟的自己人還是外人,不管是微軟的內資還是外資,用微軟的資源做的事情,歸根結底也是為微軟創造價值。

隨著這樣思路的改變,微軟開放了,擁抱了市場和全球開者,微軟的能量和潛力就爆出來了,股價就進入了一段暴漲的階段。

不同的是,在比爾·蓋茨、鮑爾默的時代,他們對微軟擁有絕對的權力,說一不二,想幹啥就幹啥,董事會也攔不住他們。

可是到了納德拉時代,他推動了微軟的全面開,帶領微軟全面復甦走向了新時代,可他的權力也因此大打折扣,變成了“可有可無”的人。因為微軟展得太好了,一切都走向正軌了,納德拉就不那麼重要了,董事會可以輕易地干預他的決策。外界普遍對納德拉也沒什麼尊重,遠不如當年的比爾·蓋茨和鮑爾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