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1章 為藝術電影指明方向(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周大老闆說的比唱得好聽,聽在別人耳朵裡,就有些虛。

啥意思?

你想拯救文藝電影市場?

你憑啥?

隨著好萊塢商業電影風靡全球,文藝片變得越來越小眾。尤其後來又出現了電視劇、遊戲機等更多的娛樂選項,文藝片的生存就更難了。

這都是困擾著全球每一個獨立電影人的幾十年的難題了。

你說解決就能解決?

根本沒幾個人信。

有人就提出來了,“是靠著新出來的流媒體嗎?奈飛嗎?”

周不器笑道:“對,網際網路就是解決方案。”

有人就提出了一個很尖銳又困擾了整個行業的問題,質問道:“流媒體的電影,還是電影嗎?”

馬上就有人跟風,“二十年前,美國人也搞出來了電視電影的新花樣。電視電影真的是電影嗎?我相信每一個電影人都不答應!”

所謂的電視電影,主要就是hbo搞出來的。

找一個團隊,拍一個電影。

這電影也不去院線裡上映,在hbo的頻道里獨家播出。

就是專供電視的一類電影。

可是這種電影根本上不得檯面,沒法拿到各大主流電影節上參與評選,在行業裡被歸類為“電視劇”的範疇。

流媒體電影,跟電視電影又能有多大的區別?

接下來又有人開口了,“只有在電影院裡上映的電影,才是電影!”

周不器其實對這種老派的電影觀完全不贊同。

憑啥只有電影院裡的才叫電影?

前世,他看過上千部電影,絕大部分都是在網際網路上看的,觀影效果甚至比在電影院裡更好。很多有深度的電影,每一句臺詞都值得反覆揣摩。在電影院裡,劇情在不間斷的推進,完全不給人留下思考的空間。

在網際網路上看電影就不一樣了。

看到複雜的地方,可以暫停。

沒看明白,可以後退過去再看一遍。甚至一些精彩場面,比如《阿黛爾的生活》裡的那十幾分鐘的拍案叫絕的床戲,可以來來回回、反反覆覆地觀看。

電影院裡可沒有這樣的優勢。

在周不器看來,看商業大片一定要去電影院,只有電影院才能提供最好的視聽感受,體會到商業大片給人帶來的感官刺激;

可如果是看文藝片,一定要透過電腦在網際網路上觀看,只有關起門安靜下來,放空了一切沒有了外界干擾之後,思想才能跟著電影的主題去一起昇華,去感受導演傳遞出來的人文精神。

不過,周不器沒法跟這些電影人講道理。

對他們這些人來說,電影在電影院裡上映,就像是一種儀式。就像結婚似的,本來只要領個證就是結婚了,一定得辦個婚禮才算是結婚。

周不器笑著說:“這裡可能有一些誤解,流媒體和電影院,根本不矛盾。流媒體取代的是電影生態裡院線之後的那部分。不需要找渠道去製作dVd銷售了,也不需要想辦法去推廣到一些付費點播頻道了,也不用向電視轉播方推薦了。像奈飛這樣的流媒體平臺,把所有的這些後續問題都解決了。”

頓了一下,周不器接著說:“電影製作出來之後,可以按照既定的流程去電影院裡上映。等電影下線了,就由流媒體平臺來接住後續所有的流程。”

斯皮爾伯格站出來說了一句公道話,“不管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最重要的是收回成本。”

周不器道:“對,收回成本。文藝片之所以會面臨生存困境,就是因為有投資沒回報,多少優秀的電影專案,都因為收益風險拿不到啟動資金而擱置,這對電影行業來說,會是重大的損失。”

斯皮爾伯格道:“其實還有更令人痛心的事。”

“哦?”

“很多優秀的作品,因為要考慮市場效益,要不得不修改劇情甚至更換演員,很多製片人會把電影剪輯的面目全非,完全失去了導演所要表達的意思。商業電影這樣做是有道理的,用同樣的方法對待藝術片,這是對藝術的褻瀆。”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