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7章 技術性故障(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這其實並不複雜。

就是當流量的消耗越來越大,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的時候,運營商的負荷壓力就會越大,這不是線性增長,而是指數型的增長。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持續時間。

是斷續的資料傳輸還是持續的資料傳輸。

比如,傳輸1兆的資料,成本是1塊錢。

如果採用斷續的模式傳輸1萬兆的資料,成本大約是1萬多塊錢;可如果是採用連續的方式傳輸1萬兆的資料,成本可能就要增長到2萬塊錢了,而且持續的時間越長,後續的運營成本就越高。

這就導致影片電話這種模式,是運營負荷最大、運營壓力最大的一種資料傳輸的模式,因為在語音電話或者影片電話的時候,資料的傳輸是連續性的。

要是斷斷續續,就會出現卡頓,就會嚴重的影響使用者體驗。

這是最複雜的一點。

這跟影片直播還不太一樣。

影片直播並不是真正的直播,而是存在著十幾秒的延遲。這幾秒鐘的延遲,就可以極大的緩解運營壓力了。

在運營成本上漲或者負荷加大的時候,就斷開一下,恢復如初,然後再重新接入。

包括線上看影片行業也一樣,也是要先下載一部分的快取下來,再允許使用者觀看。這部分快取的作用,就可以在技術上來保證斷續的資料傳輸。

就像水管去衝擊一面牆。

持續不斷的衝擊,這面牆就會受到持續的衝擊,牆體受到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時間長了,這面牆可能就被沖垮了。

如果衝一會兒就停下,給牆體一個恢復的時間。等牆體恢復了之後,再重新去衝擊,牆體的承壓就可以大大的減少。

資料就是“水”,網路光纖就是“水管”,伺服器和各種net節點就是“牆”。

流媒體影片和高畫質影片直播,背後都有著巨大的資料傳輸,可這運營負荷遠不如網際網路電話業務。

因為電話是真正的實時資料傳輸,而且不能停,是持續傳輸。

其他的那些所謂的“實時線上”、“實時直播”,都存在著一定的延後性,就在技術上給資料的傳輸留下了斷檔的空間。

這種中斷,就可以極大的緩解運營壓力。

不僅是運營商那邊壓力很大,微信也一樣。

從紫微星的利益來說,這也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國內和國外還不太一樣。

國內的變化更快。

移動網際網路浪潮可以來得更加洶湧。

國外的那些網際網路ott電話業務雖然開展了很多年了,但市場佔比很低,還比較小眾,大多數的使用者還是習慣使用運營商的通訊電話服務。

國內就不一樣了。

微信的語音電話和影片電話一出來,那就是劃時代的產物,幾億使用者就會在短時間內蜂擁而至。

全世界加一起的ott電話的使用者規模,都比不過國內。

幾億人都來使用微信打免費電話,這成本就高到天上去了。微信又不可能從電話業務中賺到什麼錢,為了服務全國人民就要增加上百億的運營成本,這還真有點承受不起。

剛好運營商那邊也忍受不了持續地資料傳輸對基礎設施的衝擊。

就一次性解決了。

此前郭鵬飛提出這個小麻煩之後,周不器也不知道要怎麼解決,可又聽過了他講訴了這裡面的一些通訊技術上的邏輯,一下就恍然大悟了。

靠!

原來是這樣!

前世的時候,他也經常會使用微信電話,可時間長了,就會現一個現象。就是微信電話的訊號有時候會不穩定。

如果通話時間比較短,這還好。

如果通話時間長了,幾十分鐘或者一個小時了,就會突然來這麼一下,說是網路訊號不好,會卡頓那麼兩三秒,甚至通話就直接中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