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2章 國內的產能優勢(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馬斯克為了降低特斯拉的成本,可謂是搞出來了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思路,很多思路完全出了汽車產業,讓人目瞪口呆。

比如用5號電池來整合出一個龐大的電池組去取代昂貴的動力電池,這種思路就只能是精通網際網路的人能產生出來。

這種可跨行業的競爭,很多時候就是最核心的技術了。

也是國內目前最缺乏的東西。

很多產業都差不多。

“網際網路+汽車”想要做好,得是兩個前提:第一,精通網際網路,第二精通汽車技術。

這就很難了。

研究汽車的工程師,一輩子都在研究汽車;網際網路出身的科學家,一輩子都在網際網路領域打轉。

可是“網際網路+汽車”這個專案,一定得是既懂網際網路又懂汽車的人去做。

哪怕把汽車做到了賓士、寶馬、豐田、本田這種級別都不夠。

又比如航空軟體。

這是國內卡脖子的領域之一。

難點就在於要開出頂級的航空軟體,得有一群既是航空專家又是軟體專家的人來做;又比如核心工業軟體、Ito靶材,基本差不多都是類似的邏輯。

這種高科技專案的缺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才的缺失。

不過,電池不在其中。

這玩意在當下這個時期對國內來說還算是比較複雜的技術難題,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去攻克。可國內不是沒有電池產業,電腦電池、手機電池都是國產的,大體邏輯差不多,就是把規模和體積擴大。

大力展,全力支援,未來肯定會有所突破。

周不器笑著說:“在製造業領域,想要壓縮成本,就一定繞不開中國大6這個市場。有的地方,產品質量很好,可是價格太高了;有的地方,價格很低,可是產品質量太差。只有中國大6,才能提供質量和價格都令人滿意的製造成果。”

馬斯克道:“只要跟松下的合資工廠建立起來了,特斯拉的電池成本問題幾乎就可以解決了。成本方面我計算過,也不會太差。”

美國的藍領人工成本很高,但其他方面都很低。

比如電費、水費、運輸費、稅費、土地費等等,相比於國內都有極大的優勢。說白了,就是在美國做生意,要給當地人足夠多的錢,不需要給美國多少錢;在國內做生意,不需要給老百姓多少錢,要把更多的錢都支付給國家。

對特斯拉來說,這是松下和特斯拉合資的工廠,在供貨價格上可以保持最低的利潤率,從而確保特斯拉可以用最低的價格採購電池。

周不器不以為然,“中國製造的優勢,可不僅僅是物美價廉!”

“嗯?”

“還有效率!”

“嗯。”

馬斯克點了點頭。

周不器道:“特斯拉和松下在美國合資建廠,成本的問題我們不說,那些美國工人,他們有工作熱情嗎?他們有奮鬥精神嗎?他們能為了完成公司的一個指標去長期奮鬥嗎?我不知道你去沒去過大6地區的工廠,如果去了你就會現,那裡才是資本家的天堂。”

“咳咳……”

馬斯克覺得有些荒謬。

周不器嘆了口氣,“這是市場的選擇,美國這邊的產業工人,是崗位多、工人少,產業工人都是祖宗。大6地區是人多、崗位少,想要爭取到一個寶貴的工作機會,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馬斯克試探著問:“現在不合適吧?特斯拉對電池的要求標準很高……”

周不器笑著說:“我沒說現在,我是建議你有空了多去看看,電池產業又不需要多高的技術含量,展起來還不快?”

馬斯克“嗯”了一聲。

周不器接著說:“特斯拉和松下在美國的合資工廠,就算可以解決成本問題,可有一個棘手的問題你不可能解決,那就是產能。這是社會結構的問題。以後特斯拉推出了標準款,年產量越來越多,這樣的工廠一定會功能不足。想要解決產能端的問題,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國大6。”

跟松下合資建廠,特斯拉就可以基本解決成本問題了。

等專案落地了,股票一定可以跳躍式的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