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2章 保持獨立發展的個性(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周不器看出來了劉強棟在雲盤業務上的退縮,暗暗鬆了口氣。

不過,這還不夠。

要是京東真的脫離了紫微雲自己搞出來了一個京東雲,那紫微雲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得徹底打消他這個念頭才行。

周不器道:“現在的網際網路行業,創業已經越來越難了,大公司有人才有技術有資金有渠道,尤其是有著強大的產品生態。產品間的這種交叉補貼和互惠互利,根本就不是創業公司能比的。雲盤看似是一個獨立的產品,可只要有心策劃,完全可以和很多產品結合起來。”

劉強棟點了點頭,“嗯,微軟雲盤跟office的結合,就會有很好的應用效果。包括谷歌雲盤和谷歌文件的結合。從這一點上來說,dropbox的確沒什麼競爭力。”

周不器道:“不僅是dropbox,是所有行業裡獨立運營的雲盤,都沒什麼競爭力。就像國內的雲盤市場,別看現在轟轟烈烈很熱鬧,一夜之間跳出來了十幾個雲盤廠商。可真正能活到最後的,估計也就是百度網盤和微點雲盤了。”

劉強棟道:“這個行業的熱錢很多。”

“那才幾個錢?”周不器不以為然,“過去這一年,微點雲盤虧了5個億,百度網盤那邊估計也差不多。這種燒錢的玩法,誰能耗得起?那些創業公司和獨立運營的產品,靠什麼來競爭?別說那些小公司了,就算是金山也不行啊!”

“也有技術層面的原因吧?”

劉強棟已經基本給京東雲盤判了死刑。

人性就是這樣,都是用過去的經驗去判斷未來。周大老闆過去這些年太成功了,在大形勢的判斷上從來就沒錯過。

他既然這麼說了,那十有八九就是這麼回事!

京東雲盤還有什麼存在價值?

周不器道:“技術原因應該也有,這畢竟也屬於雲端計算行業。誰家的雲端計算平臺強大,誰的網盤產品技術就越好。網際網路有著贏家通吃的屬性,雲端計算平臺又在逐漸地成為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就像移動、聯通和電信一樣。放眼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電信巨頭基本都只有三家。數量太多了,就會造成極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複性浪費,數量太少就會有壟斷嫌疑。市場的選擇,就是留下三家。雲端計算產業也差不多!”

劉強棟沉吟著說:“紫微雲,百度雲,還有……阿里雲?”

周不器笑笑,“從實力上來看,百度肯定沒問題,可他們的戰略路線似乎走得不太對。反正大體上就是這個意思吧,雲端計算歸根結底也屬於網際網路行業,一定是網際網路企業做得最好。”

劉強棟有一些別的看法。

周不器道:“對,像中興、華為、聯想、浪潮這些跟官方關係密切的公司,雖然不是網際網路,可靠著官方的強大訂單支援,說不定也能跑出來一兩家。這種特例說明不了什麼。京東又沒有什麼國資背景。”

“也是。”

劉強棟笑了笑。

周不器接著說:“至少在海外市場,一定是我說的這個邏輯。誰的網際網路水平強大,誰的雲端計算平臺就越好。比如亞馬遜、谷歌、Facebook這種。至於那些傳統的It巨頭,什麼Ibm、甲骨文、奧多比,包括正在朝著雲端計算方向轉型的惠普、戴爾,都很難在這個產業裡有什麼大出息。”

微軟並不算是傳統It企業。

微軟很強大,在網際網路業務上一直都是在跟谷歌對著幹,落於下風卻也毫不示弱,這就給了微軟雲在未來存在的基礎。

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技術。

雲端計算技術,其實是網際網路技術的一種,網際網路公司的網際網路技術,當然要那些電信運營商、賣手機做電腦、開軟體生產伺服器的廠商要強。

劉強棟嘆了口氣,“那京東雲盤就沒戲了唄?”

周不器乾脆利落地說:“沒啥意思,該放棄就放棄得了。微點雲盤不是也為企業使用者服務的專案嘛,這就挺好。費用什麼的你完全不用擔心,保準不會比你自研的費用高。成本多少就收多少,保本就行。不光是微點雲盤,而是更大的整個紫微雲平臺,都沒必要從京東身上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