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2章 大材小用了啊(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在紐約多留了一天,要觀看從國內來美國巡演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劇團,也是一件好事,讓周不器有了跟卡爾·伊坎二次會談的機會。

這一次就不是周不器主動上門了。

卡爾·伊坎約他,想進一步地跟他談談雅虎的事。

周不器就告訴他,上午1o點鐘,他會去暢遊那邊,雙方可以在那邊見面。一大早起身,是去機場接人了。

來的不僅是李心婉,還有蔣冰婕。

兩人手牽手地走下舷梯,笑靨如花地遠遠招手。不過直到上車了,她倆才大膽地撲到周不器的懷裡,親熱了一陣。

周不器的這輛車是黑色的林肯,很笨重,車技不好真是開不動。

卻也有個優點。

可以防彈。

紐約這邊可比矽谷危險多了。

擁吻過後,李心婉氣喘吁吁,面帶桃紅,興奮地說:“真的要看《青春版牡丹亭》呀?”

周不器道:“嗯,票都買好了,我看介紹……好像是在搞什麼全球巡演。”

“對,全球巡演。”李心婉美美地頷,嘴角微微上翹,有一種感同身受的自豪感,“這是國內最好的戲曲藝術,是百戲之祖,從元末就出現了。國內現存的劇種大部分都是清代才成型的,唱唸做打的許多元素都是取自崑曲。”

她出身地是曲藝世家,從小就接受的曲藝教育,對這種事情當然很清楚。

周不器在她面前,就是半個文盲了,“元末嗎?那唐宋的甚至更早的戲曲形式,都失傳了?”

李心婉輕聲道:“對呀,失傳了。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喜好嘛,尤其外族入侵對文化的影響最大。清末民初的時候,京劇統治了整個戲劇界,出現了一大批的京劇大師。那時候,崑曲就差點失傳了。還好有崑曲世家的老前輩不忍心,就找到了魔都的買辦資本家,要來了一筆錢,找來了4o多個孩子,教他們童子功學崑曲。這批孩子就是讓崑曲起死回生的‘傳’字輩的前輩了,‘傳’字輩的弟子,是‘繼’字輩,我外公就是繼字輩的弟子。”

周不器衝她擠了擠眼睛,“內行。”

李心婉抿抿嘴,輕聲說:“不過,等改革開放以後,各種新形勢的娛樂方式都進來了,崑曲就不行了……不僅是崑曲,所有的曲藝專案都不行了,京劇是國粹,有著大把的財政經費來養著,崑劇比較小眾,就沒什麼錢。很多還在世的‘繼’字輩前輩,才是6級演員、7級演員,有的甚至還在農村種地呢,連低保都沒有。”

周不器這下就明白寧雅夢為什麼那麼積極地勸說自己向藝術靠攏了。

這不僅可以修身養性、提高個人的品位和審美。

關鍵是很多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里存活得真的很掙扎。

這是需要錢啊!

李心婉接著說:“好在這時候白先生來了,他是大文豪,把《牡丹亭》給重新編劇、刪改,又請來了清曲家周教授指點,還請來了‘繼’字輩的前輩來傳授,所有人一起努力,就一起創作出了《青春版牡丹亭》。這個劇目推出之後,一下就火起來了,崑曲就又起死回生了,也引起了國家的關注,沈姐姐很年輕的時候就是國家一級演員了。”

這一大堆的名字,讓周不器有點頭暈,只能一個個地問:“白先生?是誰啊?”

李心婉道:“白先勇,大作家。”

周不器“哦”了一聲,如雷貫耳,“民國軍閥白崇禧的兒子!”

李心婉眨眨眼,輕輕頷,“嗯,就是他。他小時候在大6生活,受到了崑曲文化的影響,就記了一輩子。等崑曲遇到危機了,他就主動來了,他是《青春版牡丹亭》最大的功臣,他是編劇,這個專案也是他推動的,錢也是他從朋友那裡募集來的,據說花了好幾千萬,才有了《青春版牡丹亭》的今天。”

周不器接著問:“周教授是誰啊?跟我一樣都姓周。”

李心婉輕笑著說:“清曲家呀,可有文化了,出身於崑曲世家,是這個領域裡最大權威,哪怕是‘傳’字輩、‘繼’字輩的老先生唱的崑曲,他也能從中挑出錯來,然後去進行指點,他還指點過我呢。”

見這位金主爸爸似乎不太理解,李心婉就進一步地解釋,“崑曲跟京劇什麼的不一樣,京劇當年是下里巴人的……流行音樂,是清朝的通俗娛樂,是民間的東西。崑曲就不一樣了,在誕生的時候就不是民間的東西,就是士大夫階層的藝術。”

周不器點了點頭,“嗯,昨晚看了一晚上的《牡丹亭》劇本,這詞句寫得,就跟唐詩宋詞似的。”

“對呀,這就是崑曲和其他戲劇最大的不同之處。”李心婉談起了崑曲,眸子裡好似在放光,這畢竟是她從小就學習、薰陶的東西,“崑曲不是民間創作的,都是由古代的大文豪們創作的。比如《牡丹亭》是由戲劇大師湯顯祖創作的,《長生殿》是由劇作家洪昇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