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2章 落後的日企(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實況足球》有一個比《fifa足球》更大的優勢,那就是有著更豐富的銷售渠道,最主要的就是掌上游戲機。

因為這個領域主要就是索尼和任天堂的天下,是兩家日本的科技公司,有著天然的優勢,可以獨家支援《實況足球》。

這幾乎是壟斷性的資源。

有了這個渠道,《實況足球》的銷量就可以常年地碾壓《fifa足球》了。可是,即便手握有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實況足球》還是被《fifa足球》給越了。

可見現在的形勢對《實況足球》有多麼不利。

而一旦讓《fifa足球》拿到了優勢,接下來《實況足球》想反,那就幾乎不太可能了。

別看周不器對ea的水平有點看不上,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ea那畢竟是美國公司,在商業策略方面可比日本的公司強多了。

有了優勢,就可以牢牢地掌控住了,依靠著美國人最擅長的方式,就是玩錢、玩資本遊戲。

《fifa足球》業內第一了,銷量有了、收入有了,賺錢多了,接下來就要朝著“壟斷”的方向去靠攏。越是壟斷,就越賺錢。

怎麼壟斷?

靠智慧財產權!

足球的各種盃賽、球隊、球員,都有各自的品牌和商標權。

比如想使用世界盃元素,就要跟國際足聯談拿到fifa的授權。

比如想要有英聯賽,就要拿到英聯賽的授權。

這還不夠,歐洲俱樂部的相關版權大多在自己手裡,所以ea要跟英談,先拿到“英”的版權,然後跟英旗下的2o支球隊去談,從而拿下這2o支球隊的隊名、商標、俱樂部相關資訊以及大部分的球員授權。

之所以是大部分,是因為有些球員的肖像權在自己手裡,俱樂部管不到。所以ea還要專門去跟球員談。

不過,足壇裡黑幕重重,對球員權益的保護跟美國職業體育根本沒法比。所謂的球員工會,名義上是保護球員利益,實際上就是壓榨球員利益的幫兇,是罪魁禍。

很多時候就可以硬著頭皮上。

比如世界足聯旗下有一個職業足球運動員聯合會的組織,就是這樣的球員工會,擁有全世界絕大多數球員的肖像權。

所以,ea只要跟國際足聯達成協議,就可以拿到大部分的球員肖像權了。

很多球員現之後,就都震驚了。

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相關版權竟然在一個國際足聯的狗屁的什麼組織手裡。想要起訴,卻根本沒有門道。

起訴國際足聯?

還想不想混了?

不管是國際足聯還是歐足聯,名義上是公益組織,實際上都是絕對壟斷的集所有足球權益為一身的組織。

而且這不僅涉及國際足聯,跟各個國家足協的為非作歹也有關。

球員勢單力孤,就更沒法反抗了。

完全成了大人物們的賺錢工具。

這背後的邏輯,就是足球運動員幾乎沒什麼選擇權,要同時為兩個體系去踢球——俱樂部和國家隊。

為俱樂部踢球,主要是職業性,是一種賺錢的工作;為國家隊踢球,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義務和榮譽上的追求。

問題就出在國家隊背後的各國足協身上。

球員為俱樂部踢球,是市場行為,可以安心地維護自身權益,和俱樂部談好個人的相關版權以及收益分紅。

國家隊就不行了,這可不是市場行為。

各國足協跟球員們都有一系列的霸王條款,可以免費地拿到所有國家隊球員的版權,強如馬拉多納、羅納爾多、齊達內也不能倖免。

而各國足協都屬於國際足聯下屬的足球組織,這些球員的版權就按照規定自然而然地流入到了國際足聯旗下的職業足球運動員聯合協會里“保護”起來。

說是保護,其實就是為了賺錢在濫用。

根本不在乎球員的自身權益。

這種世界足壇裡的各種體系上的亂象和內部的種種強權性的暗箱操作,對球員是一種欺壓,對資本家來說就開啟了方便之門。

只要跟國際足聯談妥了條款,就幾乎可以拿到全世界所有球員的相關版權了。如果為了保險,還可以跟梅西、c羅、魯尼、亨利這種級別的球員單獨簽下一份協議,確保他們不鬧事,這事就搞定了。

至於其他的那些普通球員,他們想反抗也沒那個膽子和實力。

說白了,其實就是頂級球員有一定的特權,算是特權人物。

絕大多數普通球員,就得乖乖地聽話任由各方傷害自身的權益。表面上看,是資本家在利用他們的形象賺錢,在欺負他們,其實真正壓迫他們的是世界足壇裡腐敗的權力結構。

是足壇中的權力機構的授權,才導致很多球員的肖像,都用來推廣垃圾食品、假冒偽劣產品,甚至黃、賭、毒類的產品。

自從周不器收購了曼聯,真正進入了世界足球的圈子裡了之後,就算是認清了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社會。

他當然不喜歡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