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6章 搬家難(第1/2頁)

作品:《大時代之巔

張朝洋撇嘴道:“幹什麼?總不能改成紫微星暢遊吧?”

“怎麼會?”

周不器哈哈大笑。

以前,暢遊是搜狐的子公司,所以這棟大廈叫“搜狐暢遊”。要是重組了董事會之後,大廈名字改成了“紫微星暢遊”,把就相當於向外界宣告了搜狐和老張的徹底失勢,就跟打臉一樣。

就會讓老張在業內顏面掃地。

這種事周不器肯定不會幹,很大氣地表示,“就一棟大廈的名字而已,改不改都無所謂。”

張朝洋道:“那你什麼意思?”

周不器沒好氣地說:“我早就跟你說過了,別往這邊跑。這都到了西五環了,也太偏了吧?完全跟主流脫鉤了。不說別的,這個園區還叫什麼科技園呢,有什麼像樣的科技公司?暢遊跟那些公司在一個園區裡,你就不怕近墨者黑?”

這是很麻煩的事。

一個人的水平高低,就是他周圍經常聯絡的七八個人的平均水平。一家公司也差不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石經山區,周圍實在沒什麼像樣的科技公司,怎麼給暢遊的員工感受到一種新時代的科技感和快節奏的追逐感?

雖然這裡也是都,但著實落後了一點,歷史上這裡只是一大片很邊緣的國企廠區,到處都是重工業。

國內的科技行業,最早是起源於中關村,背靠著中科院。早期的科技公司,都是在這裡生根芽,大部分都被時代淘汰了,剩下的也就是方正、聯想、同方、紫光等為數不多的幾家了。

可是行業展得太快了,很快土地資源就不夠用了。

中關村的土地資源幾乎都被那些傳統的it企業給霸佔了,當網際網路行業興起的時候,就很麻煩。剛開始的時候還好,像百度、新浪、噹噹、搜狐這些公司,直接在中關村租兩層寫字樓,就足夠了。

可隨著公司的展壯大,新的需求就出現了,需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總部了。

中關村這邊沒土地了,怎麼辦?

那就只能往外擴。

一路向北,到了後廠村,以百度、新浪為標誌,包括網易、企鵝、阿里等全國佈局的網際網路大公司進京開辦分公司,也都先後落戶在了後廠村。

中關村是老一代科技企業的源地,後廠村才是網際網路企業的聚集區。有了這麼多網際網路巨頭的帶路,許許多多的後起之秀在創業的時候,也都選擇了後廠村。

這一片荒郊野嶺的地區,在網際網路行業的帶動下,成了都經濟最達、合法財富密度最高的地方。

不過,這還不算完。

國內的網際網路行業太達了,舉世矚目,展得太快了。等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廠村也有點滿了,資源也不夠了。

怎麼辦?

只能去開拓更新的根據地,接下來,位於東北方向四環以外的望京區就出現了。

本來望京這一片,是靠著外企起家,可是在2o13年後網際網路大潮興起,使得望京成為實際上的第二大cbd。也是繼中關村、後廠村之外熱門創業公司的地區。

具體來說,其實就是現在紫微星總部所在的那一片地區。

望京這一大片是早年間都規劃給外企、外商的地方,剛好當年顏光明跟德國外商搭上了關係,在這邊批了一大塊土地開工建廠。

前幾年廠房被推平,就變成了紫微星的總部園區。

不過,原廠區的面積極大,紫微星的總部園區並沒有全部使用完,還剩下了一部分,打算等時機成熟了開為愛斯達集團的總部園區呢。

現在的紫微星總部園區,是四環以內,地理位置極佳。後來的網際網路創業潮捧熱的望京區,更多的是四環以外,都到五環開外了。

這也是周不器早早的一番規劃。

中關村那邊是不用想了,地標是清華北大。後廠村那邊的地標,應該是百度、新浪、網易等幾家進場更早的大公司了。

紫微星如果湊過去,恐怕只能排在末席。

望京區這一片就不一樣了。

現在,望京的網際網路潮才剛剛出現,就算以後展起來了,也是在不斷地向外擴張,真正的中心區……就是紫微星的總部!

紫微星才是這裡的地標和行業領袖!